不要嘲笑马戏团残疾演员,否则你可能变得和他们一样 | 恐怖片博物馆05
「恐怖片博物馆」是李婶的电影笔记
专门讲解电影史经典恐怖片
帮大家了解其故事和背后的文化
-
1930年代,美国某马戏团。
克莱欧小姐,空中飞人演员,长得漂亮又高挑。

汉斯,男侏儒,虽然是成年人,却长得像个小孩。
汉斯有个侏儒未婚妻,弗里达,却疯狂地迷恋克莱欧,经常口无遮拦地说出对克莱欧的喜欢,让弗里达非常嫉妒。

这天,克莱欧表演完,走到后台,发现汉斯正盯着她。
她莞尔一笑,故意让披风掉落,汉斯立马捡起披风,为她披好。



就这样,影史经典恐怖片,开始了:《畸形人》

从此,汉斯经常向克莱欧献殷勤,克莱欧也欣然接受汉斯的好意。
但克莱欧并不是真心喜欢汉斯,她喜欢马戏团的大力士,海格力斯。

海格力斯心肠恶毒,暴虐成性,经常欺负马戏团的残疾人。

两人说好,克莱欧假装喜欢汉斯,不断问汉斯要钱,他俩好吃香喝辣,穿金戴银。
就这样,汉斯沉迷在爱河中,不知真相,对弗里达也越来越冷淡。
一晚,弗里达敲开汉斯房门,提醒汉斯小心:对我来说你是个男人,但对她来说你只是个小丑。


汉斯明说自己爱的是克莱欧,也相信克莱欧不会骗他。
弗里达转身离去,留下一句:我只希望你快乐。

弗里达去见克莱欧,单刀直入地挑明:你根本不在乎汉斯,只在乎他的钱。
克莱欧调笑道:我就是喜欢他,我还要嫁给他。

弗里达一着急,说出一个秘密:汉斯已经告诉你,他继承遗产的事了吗?
克莱欧听了眼睛一亮,等弗里达一走,马上跟海格力斯商量,要跟汉斯结婚。


很快,婚礼举行,马戏团所有人都来捧场。



克莱欧悄悄在酒里下毒,让汉斯喝。


席间,克莱欧喝多了,跟海格力斯拥抱接吻,让汉斯惊讶又难堪,气得弗里达当场离开。



这时,婚礼进行到关键环节,大伙要跟新郎新娘同喝一杯酒。
只见一个侏儒举着一大杯酒,请在座每人喝一口,其他残疾人一边敲桌子,一边喊:我们接受她!我们接受她!成为一家人!成为一家人!




侏儒请所有人喝完酒,走到克莱欧面前,请她喝。

谁知克莱欧接过酒杯……


她把酒泼在侏儒脸上,大骂:怪胎!畸形人!丑八怪!滚!你们拉低了我的身份!


畸形人们灰溜溜地走了,婚礼也草草收场。
事后,克莱欧向汉斯道歉,称自己喝多了,而汉斯因为喝了毒药,很快病倒了。
从此,克莱欧每天假借喂药,向汉斯下毒,但她的小动作,全被其他残疾人看在眼里。






一晚,克莱欧照常给汉斯喂药,说完甜言蜜语后走了。
可她刚走,汉斯就吐了药,给躲在一旁的侏儒说:今晚行动……


《畸形人》上映于1932年,是美国早期经典恐怖片,它最大的特色,是聘用了大量真实的马戏团残疾演员,其数量之多,残疾类型之广,至今无人破其记录。
比如汉斯和弗里达的扮演者,是两兄妹,来自侏儒演员家庭——玩偶家族(The Doll Family)


该家庭以马戏表演为生,后来还演了很多电影角色,包括《绿野仙踪》里的芒金奇人。

还有著名的连体双胞胎——希尔顿姐妹。


她俩从小在欧洲演马戏,后来去美国发展,靠《畸形人》出了名,还演过连体人题材的电影和音乐剧。
电影《生命锁链》 Chained for Life (1954)

音乐剧《杂耍表演》(Side Show)

而且,音乐剧《杂耍表演》直到今天仍在英美等国上演,版本众多。


有趣的是,她俩在片中还谈了恋爱,一人接吻,另一人也有爽感的。

“半身人”约翰尼·艾克,他患有骶骨发育不全症,下身残缺,要用手站立走路。


弗朗西丝·奥康纳,天生没有双臂,被称为“无臂奇人”、“活着的维纳斯”。

她还能用脚缝衣服,用脚吃饭喝水。

双性人约瑟芬·约瑟夫( Josephine-Joseph)
据说他是雌雄同体,左边是女人,右边是男人。


“活着的骷髅”彼得·罗宾逊,以极瘦的身材闻名,体重仅26公斤。

“胡子女士”简·巴内尔,她在片中还生了个孩子。


“枕头人”,兰迪安王子,四肢全无,他在片中自己给自己点烟的画面,堪称银幕奇观。


施利茨·苏尔特斯,天生患有小头症,也是马戏团演员。


为什么这部电影要大量聘用残疾人出演?
除了追求不一样的效果,还因为导演托德·布朗宁从小痴迷马戏。

托德·布朗宁是美国早期著名电影导演,曾经做过影史杰作《党同伐异》的副导演,还导演过经典恐怖片《吸血鬼德库拉》(1931)。

他出身于富裕家庭,却从小痴迷马戏。

16岁辍学加入马戏团,先做杂工,然后演野人、演柔术、演逃脱术、扮小丑。
后来在家人的安排下,他结了婚,老实了一段日子。
可没过多久,他又加入一个马戏团,到处巡回演出,直到29岁进入电影业。
开始拍电影后,他没有忘本,拍了几部和马戏、残疾人有关的电影,比如:
《三个邪恶的人》(1926),这部电影中,也有演汉斯的侏儒演员。


《黑鸟》,也和残疾人有关。

1931年,他凭借《吸血鬼德古拉》大获成功,于是他有了机会拍自己想拍的电影,这才有了《畸形人》。

片中,托德·布朗宁没有把马戏团残疾演员塑造成可怕的怪物,而是拍他们的生活,挖掘他们善良的一面。
比如,他们会像孩子一样,快乐地游戏。

会把其他人当家人,跟他们分享生活。

胡子夫人生孩子,所有人都来祝贺她,夸她孩子长得好看。

托德·布朗宁用饱满的热情,展现了马戏团残疾演员的人性,可他的理想,却在现实中折戟沉沙。
拍摄电影期间,残疾演员出入制片厂,被厂里的员工讨厌,吃饭时,员工不愿和残疾人共用食堂,向制片厂投诉,制片厂只好在外面搭帐篷,让残疾演员去帐篷里吃。

电影试映期间,因为画面太触目惊心,很多观众看到一半就跑了,还有人当场晕倒,甚至有个女观众要起诉电影公司,称这部电影导致她流产了。
没办法,公司只好删掉一些暴力情节,从90分钟删到60分钟,而且删减片段已经彻底丢失,今天也没有完整版。

可删减后,仍然没有好评。
最终,片子在美国多个城市下线,在英国、加拿大被禁映几十年,让米高梅电影公司蒙受损失。
托德·布朗宁的电影生涯也遭受重创,他再也没拍出过好作品,1939年拍完最后一作后隐退,1962年去世。

尽管《畸形人》在当年全方位惨败,可到了20世纪中期,人们却发现了它的价值。
1962年,《畸形人》在戛纳电影节重映,获得一致好评,被誉为“被遗忘的经典”,引起强烈反响。
美国人注意到这事,也重映了该片,结果也火了。
为什么以前不火,后来却火了?因为后来,人们开始注重人权了。
以前大家瞧见残疾人,叫对方滚,没人觉得是多大事。
后来人权观念普及了,你叫人滚,肯定有人骂你不尊重残疾人。

《畸形人》好就好在把残疾人当人看,表现他们的日常生活,觉得他们和普通人是一样的。
这种表达,领先世界30年。
今天再看这片,里面的暴力场面根本不算啥,但仍有一点,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争论。
那就是:请残疾人演电影,是在剥削他们,还是在利好他们?

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下雨天要不要点外卖?外卖小哥会不会很辛苦?
有人说不要点,外卖小哥冒着雨送,很辛苦。
有人说要点,再辛苦也要赚钱,而且下雨天有补贴。
还让我想起真人版《白雪公主》,片中七个小矮人是用电脑特效做的。

结果很多侏儒演员发声:要抵制特效,给侏儒演员工作机会。

但《权力的游戏》中“小恶魔”却不这样看,他的大意是,“住在山洞的小矮人”,本身就是对侏儒的侮辱,不要去演。

虽然这事没有结论,但无论怎样,社会是进步的,今天没有人敢公开羞辱残疾人。
如果有的话,下场大概和《畸形人》结尾一样。
在《畸形人》高潮,天下起了雨,马戏团要迁往别处。

于是残疾人趁乱围攻克莱欧和海格力斯。
他们备好枪和匕首,和两人展开激烈搏斗。


最后马车翻了,两人被逼至森林深处……





结果,克莱欧被做成“人鸡”,而海格力斯被做成“阉人歌手”(海格力斯部分被删减)。

这一结尾,和前面残疾人高唱“成为一家人”,形成奇妙呼应。
让我想起一句话:出来混讲信用,说好做一家人,就一定要做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