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广州人
广东人不爱出省读书,我读大学就坚定选择广州高校,毕业时第一选择也是留在广州,最大的原因距离老家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小城的人早习惯旅游、买好东西、遇到疑难疾病往省城跑,心理距离很近。另一个原因是,在彼时一线北上广深中,广州的物价、房价是最亲民的,更容易实现恒心者有恒产。 工作后对广州的认识更立体了,比如,它的城市面貌不如深圳看上去高楼林立、新式洋气。那是因为广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大城市,很多旧城区当初也是作为新城建设起来解决一代人的人居,现在再有拆旧建新需要考虑的成本和必要性是很复杂的,深圳改革开放后才从一片渔村发展起来,等于在一片崭新的土地上建现代高楼,基础并不一样。但从广义上说广州基础其实更好,有非常老牌、丰富的教育、医疗、交通、传统文化资源。单高校数量就遥遥领先深圳,多少学子在广州度过大学生涯,塑造对社会的初印象。 而广州的包容让很多像我这样的外地人留了下来,即使在刚出社会的捉襟见肘的那几年,我都没有真正觉得在这座城市过不下去。至今我在广州一共搬过8次房子,住过城中村、合租房、单间,在开始那几年,收入在交完房租后就所剩无几了,但回想起来,那时也没有沮丧到认为自己会永远如此,向上变好的希望始终存在,说不清乐观源自哪里,可能是这座城市和里面的人现实但不冷酷,烟火气让人心安。 在这里必须说说广州的城中村,它的人居条件差,密集拥挤、阴暗潮湿、连隔壁楼的磕痰声都清楚可闻,长期居住在里面让人心情郁闷,但它因为低廉的租金为很多外来打工人提供了遮头之瓦,某种程度上支撑了这个城市毛细血管的流通。改善人居当然是发展的必然,但前提是提升产业和居民收入,让底层打工人变得体面,这是广州现在面临的一个大命题。 我在广州读书、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在这度过了现在人生的一半以上时间,但依然感觉说不好广州,实在是因为它太多面,复杂而深邃,又简单接地气,最重要它确实没有自鸣得意或者排外,海纳百川的气概让我理所当然的成为广州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我在广州学到最重要的一个道理。但时代不断变化, 保位战争、竞争意识是悬在头顶的鞭子。怎么说呢,它也教会了我很多众生的苦,这可能是我对它感情复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