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式和阿式
登山方式通常被划分为“喜式”和“阿式”。 “喜马拉雅式”登山:大规模作战以求围攻式登顶,团队中有人修帐篷、有人修路、有人负责后勤… “阿尔卑斯式”登山:较少的人以最轻便的装备出发,能爬多高爬多高,无需登顶且随时可折返。 按照我年轻时候的风格,我一定是喜式的,我一直勇往直前,没有GAP。按部就班,从不停歇。本entj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超过大多数人,成为人上人,过好日子。在哪个地方都是卷王。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被传统教育驯化,学习并非为了生活,而是为了胜过脑海中虚构的“竞争者”。但人到中年,对登山这件事又有了新的理解,“高山的内部藏着无数秘境,而人生的意义未必只在垂直攀登。” 讲个小故事 一只小苍蝇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发现头顶上有一个计时器,计时器上的显示是一分钟,就是说,这只小苍蝇的生命只有一分钟。这个时候,一只老苍蝇走过来,给了小苍蝇一个人生清单,那是小苍蝇一分钟内要完成的事情。小苍蝇赶紧按照前辈给的这个清单开始行动。它先是叮咬了一只浣熊,开了一次party,完成一次高空跳伞,解救了一只昆虫,然后马不停蹄结婚生子。它没有时间去感受,去思考,只是拼命地完成那份清单上的内容。但越到最后,清单上的任务越难完成,比如,看星星,但现在是白天,哪里能看到星星?比如,清单上最后一项任务是成名,可这比看星星还要难。小苍蝇终于绝望了(而这也是清单上的内容),就在他焦躁不安的时候,一滴油滴落在它的身上,它的生命也就定格在这最后一秒钟。夜晚来临,夜空里繁星点点,但小苍蝇却看不到了。若干年之后,小苍蝇成了标本,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各个展览馆展出,小苍蝇也终于成名了,但这一切,对它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又何尝不像这只苍蝇?我们从长辈那也拿到了一份清单,上面规定我们要上大学,要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要结婚生子,要在单位出人头地,我们也像那只小苍蝇一样拼命去完成清单上的内容,但从来不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们也从来无暇顾及我们一路走过来的风景。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生命已经被切割成一段段“完成清单”的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