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时间线框架
《通鉴外纪》:自伏羲至无怀一千二百六十年 。
整个伏羲氏,从诞生到消亡,共经历1260年。具体时间是自公元前5800年至公元前4500年这1300年间中的1260年。
整个伏羲氏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公元前5800年至公元前5300年 伏羲氏诞生于陇西成纪
《帝王世纪》:生伏羲于成纪。
考古学上对应甘肃天水大地湾一期文化。
甘肃天水大地湾一期文化 是甘青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陶器以夹细砂红陶为主,纹饰有交叉绳纹等,器形有三足钵等,房址为圆形半地穴式,出现了最早的黍和油菜籽,农业生产工具也已出现。

二.公元前53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伏羲氏迁徙至陈仓
《遁甲开山图》:伏羲生成纪,徒治陈仓仇夷山
伏羲氏在陇西成纪生活了大致五百年后,迁徙到了陈仓,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宝鸡市陈仓区。
考古学上对应: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早期。

三.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500年 伏羲氏入中原而王天下
《帝王世纪》记载:伏羲葬南郡。《路史·后纪》引此云:葬南郡,在襄阳。
考古学上对应: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
大致在公元前5000年之后,伏羲氏从陈仓往中原扩张迁徙而王天下。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时间在公元前4900到公元前4500年之间的时候是伏羲氏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遗址。发掘面积6000平左右。
注:我的意思是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 是伏羲氏在中原某一个据地的遗存,而不是指伏羲氏在中原就这一个小地方。

伏羲氏灭亡,一部分遗民为诸侯
公元前4500年左右,伏羲氏被炎帝打败。伏羲氏王天下结束,剩下一部分族人被统治,成为诸侯。
这一部分人对应 濮阳西水坡遗址 时间是:4510年到公元前4260年之间。再往后我不得而知。
女娲氏
《世本·姓氏篇》女氏:天皇封弟娲(实际是王字旁,但是输入法打不出来,只能用女字旁代替了)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
最开始女娲氏是伏羲氏的一脉分支,大约是某任伏羲氏君主的弟弟娲的那一脉,最开始被封在汝水之阳。后来伏羲氏被打败,王朝被终结,娲的那一支就被从汝水驱赶迁徙到辽水。在这过程中不知道发生了些什么,到了那里的人地位最高的是女性,可能是君主战死,只有君主的妻儿带着一些残余的族人逃了出来,结果他们变成了母系社会。称女娲氏。成了红山文化。
《通鉴外纪》《通志》都记在:女娲至无怀十五君,袭包犧氏之号,一千一百五十年。
这里指的是女娲氏在位时间,1150年。但是其实并不是从女娲至无怀十五位君主以此即位共1150年。而只是女娲氏在位1150年。提到无怀氏,是 《通鉴外纪》《通志》 的作者理解有误,将其他史料混淆了。
女娲氏在位时间:一千一百五十年,具体时间是公元前4500年至公元前3300年这1200年间中的1150年。
在这段时间内,女娲氏并不是唯一王天下的女皇,前期有蚩尤的炎帝氏,后期有黄帝氏及其支脉。都与女娲氏并立。女娲氏并没有统治整个天下。
大致在公元前3350年左右,女娲氏为共工氏所打败。不再王天下,女娲氏从此变成了一个诸侯国。大约又延续了几百年。
共工氏
共工氏打败女娲氏之后,也宣布自己王天下,史籍中没有共工氏王天下时间的记载。我估测大致是从公元前3350年至公元前3000年,大致时间是王天下350年。
共工氏虽然称王天下,但是当时黄帝·有熊氏,少昊金天氏都与之并立。并没有统治整个天下。
在公元前3000左右,共工氏被颛顼打败,不再王天下,共工氏从此变成一个诸侯国。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300年左右。
共工氏是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距今约 5300 - 5000 年。该期以江苏苏州越城中文化层为代表,同期遗址有江苏吴县张陵山第二层及其墓葬、浙江吴兴越城上文化层、岱山县大衢岛孙家山等。早期陶器以泥质黑皮陶和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夹砂红陶或夹砂红褐陶,制法以轮制为主,常见纹饰有弦纹、划纹、锥刺纹、附加堆纹和镂孔。石器均通体磨光,制作较崧泽类型精致,穿孔技术发达,大多使用管钻法。早期一些大型墓已出现用玉斧、玉璧、玉琮等礼器性质的物品随葬,但此时的玉琮只有外表饰原始兽面纹的短筒形镯式琮,外方内圆的方柱体玉琮还未出现。
中期:距今约 5000 - 4500 年。该期以上海马桥第五层和江苏武进寺墩为代表,同期遗址有上海松江广富林、青浦县福泉山,江苏昆山绰墩、吴江梅堰上文化层,浙江吴兴钱山漾、杭州水田畈、良渚荀山、海宁千金角等。中期泥质黑皮陶的数量比早期增多,泥质灰陶的数量减少,轮制技术更发达,器形规整,胎壁较薄,泥质黑陶的器表一般都经打磨,使器物黑而发亮。中期陶器出现了一些地域差别,如子母口浅盘镂孔粗柄圈足豆、子母口贯耳圈足簋、筒形深腹贯耳壶等器形,在太湖流域东南部出现得比较多,其他地区很少发现。玉器制作工艺更加精湛,种类也更为丰富,以玉琮、玉璧为代表的玉器成为良渚文化中期的典型器物,这些玉器上的纹饰更加复杂,出现了完整的神人兽面纹等。
晚期:距今约 4500 - 4300 年。晚期遗址有浙江余杭莫角山遗址、江苏常州寺墩遗址等。晚期陶器以泥质黑陶为主,轮制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器形更加规整,胎壁更薄,有些器物的厚度甚至不足 1 毫米,被称为 “蛋壳陶”。晚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登峰造极,玉琮、玉璧等玉器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顶峰,玉琮的形制更加规范,一般为外方内圆的方柱体,表面雕刻有精美的神人兽面纹等纹饰。在墓葬方面,晚期的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都有明显的差异,反映出社会分化更加严重,出现了明显的等级制度。
只有早期是王天下的,中期和晚期都只是一方诸侯了。
伏羲,女娲,共工三位都号称王天下,但是只有伏羲氏真正做到了独尊而王天下,没有人与之并立。下辖十五位大诸侯。炎帝氏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伏羲氏手下的一方诸侯,后来才取而代之。而女娲,共工虽然也号称王天下,但是却做不到独尊,同一时代有其他王者与之并立。
从法统和传统史学的叙述顺序来看,一般都认为伏羲氏没后,女娲氏继承了伏羲氏法统,并且继承了部分伏羲氏下辖的诸侯。女娲氏被共工氏打败后,共工氏取得了部分女娲氏的法统,获得了部分 女娲氏下辖的诸侯。而最后,共工氏被颛顼打败。伏羲氏的法统被整体吸纳入黄帝氏法统中。下辖的诸侯基本都归了颛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