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结婚?
豆瓣里有个话题小组,叫做“不结婚的畅意生活”。有个豆友说:天天睡够八小时后自然醒。不操心别人,不关注不在乎。不替别人背锅,也不让别人吸血。不生外姓崽,不给别人做老妈子。不替“社会”“民族”“国家”“人类”无偿劳动免费续命。不给别人提供不要钱的养老服务。哪怕命贱如草,也要扎自己的根,发自己的芽,顶着自己日头晒自己的光。
这个小姐姐真是有才气、有勇气,总结的也特别到位,基本涵盖了婚姻里面改造和不利于女性的所有核心事件。2023年因疫情后 “补偿性结婚潮”,结婚登记量短暂回升至768万对,但2024年迅速回落,降幅达20.5%。若对比2013年的峰值1346.9万对,当前结婚量已不足其一半。这一变化不仅是数字的下滑,更标志着中国婚姻市场进入长期收缩阶段。
关于不结婚这件事,除了婚姻与育儿成本较高、适婚群体萎缩与性别失衡、社会对婚姻宽容度增强等几大因素之外,大部分不婚男性是怕麻烦,而女性则是怕被麻烦。是啊,在这个男女平等的时代里,真正的平等从来没有实现过,女性要付出更多才能在职场上获得和男人同样的一方格子间,所以其意志力和忍耐力在职场已经消耗殆尽。而在一场婚姻里,女性背负的责任和压力也远远大于男性。首先是生育和育儿压力,你压上身家性命生下来的外姓崽,叠加教育竞争、医疗开支,你确认每个月5000-6000元的收入能够“养得起娃”?你确定在丧偶式婚姻里能平衡好带娃和给外姓人做免费保姆而游刃有余?你确定“社会公序良则”、“家族血脉延续”这样的大词,是你一个弱女子当仁不让的己任?
“不婚主义”像一张多米诺骨牌,会带来国家的人口危机和社会保障体系压力的多重风险。目前婚内生育占比超95%,结婚登记锐减直接预示2025年出生人口将大幅下降。叠加育龄女性减少、生育意愿低迷,人口老龄化加速将加剧养老、医疗等社会压力;经济发达地区因高生活成本、低结婚率面临劳动力短缺,而中西部传统婚育地区则可能陷入“低质量人口循环”;婚姻的弱化意味着家庭养老功能衰退,社会需加快完善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减轻个体养老压力。
不结婚的理由有很多种,但每一个选择不婚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经营生活的方式,现今这样多元化的社会里,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各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