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宝强的赛道上,他天下无敌

王宝强带着诚惶诚恐,回归电视剧。
用他自己的话说:“很多年没拍剧了,突然回到剧圈里,我有什么资格回来?怎么能让观众重新接受?我就连晚上睡觉做梦都在想。”
看完《棋士》我发现,王宝强谦虚谨慎的老毛病又犯了。

《棋士》剧照
说起王宝强的演技,有人说他的戏路很窄,演谁都像傻根和许三多。也有人说他戏路很宽,文有树先生,武有封于修。
其实这两种评价都对,傻根和许三多,就是王宝强的根,草根的根,根扎在泥土里,生发出参天大树。
王宝强也曾试图摆脱他的根,结果就飘到了九霄云外,喜提金扫帚奖。
而当观众沿着大树攀援,总能摘到符合自己口味的那颗果实。就像有网友评价的那样:喜欢上王宝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就这样被王宝强征服
YIQIYINGCHUANG
既然我们或早或晚,都会成为王宝强的影迷,那么必然有一个时刻,我们被王宝强的演技征服。
说句老实话,傻根和许三多没有征服我,反而还让我有了成见——他只擅长这种憨傻、草根的人物。

《士兵突击》剧照
我甚至觉得这不是演技,只不过是王宝强基于自身成长经历的本色演出。
有太多的非职业演员在合适的戏里展现出惊人的真实。王宝强的表演再真实,真实得过《算命》里的唐小雁吗?

《算命》剧照
这之后,徐峥开发出王宝强的喜剧才能,在《人在囧途》和《泰囧》里,还是那个憨傻的草根,只不过这一次增加了吵闹。
在我看来,这仍然是本色演出,只是以一种更加夸张的方式表达出来。相信当时徐峥也是这么想的。

《人在囧途》剧照
徐峥天真的以为王宝强是可替换的,于是在电影《港囧》里,他用包贝尔换掉了王宝强,结果灾难了。
王宝强就以这样一种间接的方式征服了我,原来那种夸张的表演并不是谁都能胜任。
王宝强和包贝尔的差别,就在于真实与虚假的差别。王宝强的夸张真实可信,我们相信现实中有这样的人物。但是包贝尔只是在模仿这样的人物。

《港囧》剧照
在表演中,扮演虚假的人物容易,扮演现实的人物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现实题材作品会去找非职业演员,比如《隐入尘烟》里的男主角,就是因为想要真实塑造这样的角色太难。
那些最优秀的演员,也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与模仿,才有可能走进这样的人物。比如段奕宏在《沙尘暴》里的表演,一定下了苦功。

《沙尘暴》剧照
但是这样的角色对于王宝强来说犹如探囊取物。所以我们以为狭窄的戏路,如果这条路上只有王宝强一个人,那就不是一条窄路。
陈思诚说:“王宝强的演技跟练武术一样浑然,演他自己驾轻就熟的角色,可能天下无敌。”
一杯浓缩咖啡
YIQIYINGCHUANG
当王宝强拥有了难得的真实,再往上不断添加演技,就能把这条路越拓越宽。
后来徐峥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王宝强演《盲井》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是本色出演,只能用一次。但王宝强就是可以演一百次。同一个阶层,他可以演出不同的层次。”

《盲井》剧照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王宝强的演技,我觉得一杯浓缩咖啡很合适。
我们知道,所有的意式咖啡,都是在浓缩咖啡基础上勾兑出来的。而王宝强的草根出身,他的真实,他的“清澈笨拙”,构成了最初的浓缩咖啡。
于是在最开始的《天下无贼》和《士兵突击》里,王宝强的表演是本色的,苦涩,但是提神。

《天下无贼》剧照
这之后,徐峥往这杯浓缩咖啡里放入了奶,变成了拿铁。寡言的许三多变成了吵闹的王宝。

《泰囧》剧照
接下来,陈思诚又往这杯拿铁里加入了奶油,变成了卡布奇诺。于是吵闹的王宝又升级成油腻的唐仁。

《唐人街探案》剧照
但无论怎样添加,如果没有那杯浓缩咖啡做基底,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包贝尔的问题就在于,他的表演里只有油腻的奶泡,没有咖啡。
当然,也有导演以不同的手法调制这杯咖啡,于是就有了《盲井》《hello!树先生》和《天注定》,在文艺片这条赛道上,王宝强同样有一席之地。

《Hello!树先生》剧照
而这些电影也同样基于最初的那杯浓缩咖啡,甚至有着一力降十会的简洁。简洁得让段奕宏都甘拜下风。

文有树先生,武有封于修,前者基于他对乡村生活的熟悉;后者源于他在少林寺打下的基本功。
所以你能说王宝强仅仅是靠幸运吗?他只是在机会降临时做好了准备。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不失赤子之心
YIQIYINGCHUANG
当然,王宝强也有膨胀到丢掉那杯浓缩咖啡的时候,比如那部《大闹天竺》。

《大闹天竺》剧照
可以想象他导演这部作品时的心态——跟风:好朋友陈思诚、徐峥、黄渤都演而优则导,要不我也试试?
但显然他并没有做好准备。
这部电影糅杂了《泰囧》《唐人街探案》等电影的“成功元素”,但王宝强偏偏没有把这些元素组合起来的精神内核。
影评人梅雪风说:“王宝强的存在,就是两个最大阶层(农民与城市中产)板块之间裂缝的证明。在商业属性较强的电影里,他所代表的泥土味的善良、对精致却支离破碎的城市文明的救赎,是没被教化的生命力,可以重新激活精致却衰微的都市心灵。”

《天下无贼》剧照
冯小刚、徐峥和陈思诚都精准地捕捉到了王宝强的这一特质,并将这种碰撞作为电影的精神内核,这也是王宝强的电影能够打动两大阶层的原因。
但实事求是地讲,缺乏足够知识储备的王宝强没有能力抓住这样的精神内核,所以他导演的《大闹天竺》徒有浮躁夸张的外表。
然而即便遭遇这样的滑铁卢,王宝强凭借着自己的真实与真诚扭转了口碑。他成了内娱第一个去领取金扫帚奖的演员。
在颁奖现场,王宝强发表了一段诚挚的感言:我知道金扫帚不是一个特别光彩的奖。但是我必须亲自来接受大家的批评。金扫帚给我一个机会,来向观众道歉。我欠大家一次……

所以王宝强这杯浓缩咖啡的底色,不仅仅在戏里,还在戏外。有人说王宝强是大智若愚,但我宁愿相信他不失赤子之心。
就像很多网友佩服王宝强的四件事,那仍然是傻根儿式的行为模式,但那又何尝不是仁者无敌的行为模式呢?

痛定思痛的王宝强,通过现实的历练,弥补了认知的不足,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内核——他有能力并且应该拍摄出怎样的电影。
《八角笼中》是王宝强毕其功于一役的作品。在这部电影里,王宝强把我们所欣赏的那份真实发挥到了极致:一个草根出身的导演,找到一群如野草般坚韧的孩子,去拍一部反映苦难中微末希望的电影。

《八角笼中》剧照
真实的导演,真实的演员,真实的故事,这三者构成了互文关系,彼此叠加,让电影展现出纪录片般的质感。
所以尽管影片仍然称不上尽善尽美,但却足以打动观众。王宝强并没有因为成为明星而真正脱离底层,他仍然对底层生活保持了最敏锐的感受力。
我想这也是观众喜欢王宝强的原因,现实中的王宝强与电影里的角色同样形成了互文。
从狂做333个腹部绕杠的轴人许三多,到孔乙己般既自卑又自尊的树先生,再到被生活狠抽耳光的向腾辉,一路走来,我们能够感受到王宝强的变与不变。

《八角笼中》剧照
于是又回到了我们最初的比喻,变化的是日益增长的演技,不变的底色仍是那杯苦涩又提神的浓缩咖啡。
就像王宝强对向腾辉这个人物的评价:“他最后的那声嘶吼,那种怒放,他的哭泣,都是他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


作者 | 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丨Amethyst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起映创的新老朋友们:
我们专注影视教育12年,提供300+门课程覆盖电影全产业链,助力超100万爱好者与从业者成长。现在发起"学电影"用户调研,填写1分钟问卷即赠100元课程券。您的意见将帮助我们更好陪伴电影人"一起硬闯"!
扫码有惊喜>>

益 起 推 荐

更 多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关 注 【 益 起 映 创 学 堂 】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