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特别容易紧张
无意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感觉与自己非常符合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容易紧张,看到一段这样的回复:就是在做事情时,你的出发点并不是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是感受如何,而是想着别人会怎么看自己。比如在台上演讲时,心里不是想着我有没有讲清楚我要传达的内容,而是想大家会不会觉得我很紧张,水平很差。或者看到一件粉色的衣服,第一反应不是我穿着开不开心,而是别人会不会觉得我装嫩。这种就是典型的自我客体化。要减少紧张,就需要找回自我主体。
自我客体化的定义:
自我客体化是指个体在自我认知过程中,将自己的身体、行为和存在当作他人视角中的客体来看待,忽视了自己作为主观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就是个体将自我价值的决定权交给了他人,仿佛自己是个物品,被动接受他人的评价和批评。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我客体化也可以是个体对自己的天赋与义务有正确的理解懂得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间的差异,懂得自我评价与他人对自己评价间的差异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以伪装来欺骗自己 。
不过在当前所探讨的关于克服自我客体化相关内容时,更多是指前一种将自己置于他人视角下的客体看待的情况。
自我主体性的定义:
自我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个人看法以及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
自我主体性强调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个体对自己行为和思想的自主掌控。它不仅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如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还包括个体的情感和意志,如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自我主体性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和促进社会进步
希望能突破遇事时紧张的情绪,完全的,自主的,表现出自我。不做作,不讨好,不伪装,一切以自我感受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