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以及阅读带来的一切
阅读,如果说这件事真的带给我什么的话,那就是帮我更好的认识了这个世界,这种认识一定程度上是基于我的主观视角,他并不真的带有什么更高的意识俯瞰或审视身边的一切,他使我对一些问题有更敏锐也更深入的思考。
哲学最古老的含义是「爱智慧」,列奥斯特劳斯说不,哲学是「原初意义上的怀疑」,但是我却觉得哲学仅仅关于我如何更真诚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这种生存在某种意义上自然与怀疑有关。我们的诞生对这个世界来讲是一件再小再小的事情,我们能对人群,社会,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但是世界,我们真的能改变的了什么吗?客观的说,哪怕人群做出最十恶不赦的坏,对世界而言,有什么影响吗?保护环境保护的是人群,而非世界,而我们却冠之一「保护地球」的名号,这不就是告诉大家,要把自己的需要隐藏在一个更宏大的叙事中吗,只是这里做这件事的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群罢了?海德格尔说,我们被抛在这个世界上,注定会沉沦于此,本真性的自我将消失,人需要很努力才能发现自己的此在,因为发现此在寓意着你没办法逃避,你承担起你愿意且应当承担的一切,你这样才算摸到自由的一角。而当代人们本真性的不愿意自由,自由意味着没有稳定的抓手,你需要对自己负责,所有的决定将只有你自己能承当,有多少人愿意承担这一切呢?
我开始怀疑起一些良善,我开始不确定这些良善是共同的人群追求还是现代社会赋予人群的自我期待。虽然对于真诚,善良这些德性现在还不至于被动摇,但是对于延迟满足,节俭这些德性,我已经开始满心怀疑的对待它们。延迟满足与及时行乐相比,为什么延迟满足被视为一种更值得推崇的行为,它内里包含了一些隐忍的含义,这种隐忍为何值得被推广?过去我曾不假思索的就赞赏一个女孩子指出男人随地小便的行为,因为这不文明,但是现在我会赞赏她的勇敢,与文明没有关系了,换句话说,我已经不再确定这个男人的行为是否具有本真性的对错,但是我去赞赏这个女生的行为中有我现在认可的良善(勇敢)。而实际上,我想写一个关于女性反抗的故事,其中的关键情节是这位女性在不得已的时候在路边小便,被一个男人用手电筒照着,女人站起来对这个男人竖中指,我希望这个情节成为这位女性反抗的开始,她的反抗理应是更大的,不仅仅针对性别的,也是针对这个世界的。我确实害怕哪一天那些我现在相信的德性,良善都被动摇,那时候在我面前的一切又会是怎样的?这些良善神圣且被人期待,比如自由,可我们都意识到(我前面也讲过)当今时代的自由是一种被普遍限制的自由,他并不符合最本质的关于自由的定义,即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任何自由,在哲学家眼里也好,各个集体所追求的也好,都是一种被定义的自由,一种存在普遍限制的自由,所以出现「自律即自由」这种荒谬的语词,自由在这种表述中被缩小成自律,自由没有不自律的权力。而关于诚实,我甚至构思过一个世界,它是以说大话为美德的,社会的分配基于大家说的谎话,或许这个故事最终会被放在「她星」里。
一些大厦在我眼前分崩离析,社会规训,传统习俗,这些东西对我而言不再具有之前的力量。见天地,见众生,方才见我。我真正意识到我们的世界,虽然循着一条有来处的轨迹,但是其实发展至今确实充满偶然性。只是矛盾点在于,借由实证这个世界正在不断被确定,这种确定性带来的后果似乎已经很难被撼动了。确定,或者用一个更流行的词语,祛魅,是好事吗?从最小来说,实证让我们对这个事情有个确定的认识,一个人的经验固然可靠,但是群体在更严肃的控制环境下的经验显然要更可靠一点。但是实证的优点也恰恰蕴含着它的局限性—我们现在不太可能基于整体人口进行因果性的实证分析,哪怕有可能,其结果也会受到进行实证分析时的时间影响。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其实是一个健身教练,我还有一个公众号,主要推广的是循证健身,基于研究给出的健身建议对于大众而言确实更安全也普遍有效。我们举一个比较小的例子,一个人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叫1RM,这个1RM存在日波动性。一方面,我们一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对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进行1RM评估,二这种评估的结果可能第二天就不准确了,但是另一方面,第一天的1RM与第二天的1RM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借由这个例子我想讲的其实是,实证确实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更确定了,但是这种确定方法的本身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我们基于这种确定方式提出的生存建议是否真的能让人群在每个方面都受益,我并不持乐观态度。而我们借由实证瓦解的那个充满神秘主义的自然,它曾经是人类精神的寄托,在精神层面上,我们真的比我们的祖先更安心吗?恶的平庸性,现代主义下的极权,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个体在社会结构下的原子化,社会分工下人对结果的不负责。人作为工具被嵌在整个生产链条中,其道德与责任被抹去(在当下的物质时代,道德真的还普遍存在吗);人对社会政治事务的不关心,转眼沉沦在某些更大的集体欢乐中;人在当代社会中原子化后产生的孤独需要从某个集体中被补偿,所以人需要从属于某个集体。正如当下!
但是我们好像很难从这架列车上下来了,当代社会物质世界的极大富饶是一种伟大的成就,人群对自然的改造为这一切铺上了「统治」的色彩,人群是这个星球的主宰,你如何对这种成为主宰的命运说不呢?我们已经把我们过去所崇拜的自然神一个一个的从其神位上拉了下来,我们塑造了一些新的神,但是这个神需要我们做什么呢?我们又被规训成什么样子呢?当代的危机实际上是繁荣的物质背后,人群贫瘠的精神世界。我们的智识相较于我们所拥有的物质实在是太幼稚了。但是我们的解决方法却是不要看,不要看我们贫瘠的精神,让人群沉沦在人群中,沉沦在消费中,沉沦在狂欢中。这样人就更能作为工具本身,去实现整个人群更宏大的目的。
人的一生总是有限的,你把时间放在沉沦中,你就没办法把时间放在沉沦外,关于人生虚度与意义的探讨也藏在了这种有限的时间中。
回到一开始,我认为哲学的目的很简单,只是关于我如何更真诚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真诚的一部分就是诚实的面对自我,面对这些疑惑,所以我终究没有办法沉沦下去,这会更幸福吗?我不清楚。「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头满足的猪;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这句来自约翰密尔略带嘲讽的表述深刻的映射了现在。
做愚蠢的苏格拉底会更好吗?不,这其实不关乎于好与坏,而关乎于你究竟想要如何生存。
以上。
Sum.
2025.2.14
发财是蜘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有个男人躺在路边
- 从妇女节中的「妇」字说起 (3人喜欢)
- 白事 2 (2人喜欢)
- 白事
- Random Thoughts|关于我的厌恶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