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长江天地大纪行”
2008年10月,老爸老妈坐船溯流而上,从南京到重庆,游览长江沿岸风光。老妈在手机上一个字一个字敲出了这近万字的旅途见闻。那一年老妈65岁。
你究竟有多了解你的父母?你是否曾经觉得他们像山岳一样高大,而后来发现其实他们也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普通的存在。中国父母与子女之间很少有像朋友一样坦诚、细致的交流。可能因为太坦诚了就根本没有办法做朋友。😂人们往往觉得代沟是父母与子女之间难以逾越的巨大屏障。说到底代沟其实是信息茧房造成的。产生信息茧房的原因很多,时代、阶层、教育、知识储备、好奇心,都会造成人们对世界有不同的认知。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局限。话不投机,或者为了避免毫无必要的不愉快,对于家庭事务之外的事情,很多人会选择不沟通,因此我们也很难洞悉彼此之间真实的想法。父母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但有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诶,他居然有文艺腔,她原来是个愤怒老年。
前言:2008年10月6日至2008年10月20日,参加江苏中老年旅游团组织的“长江十五日游”后陆续发给小儿子的短信,现在作为简短的游记记录下来,内容有所增加,并且是按照旅游日期每一天一篇进行编写的。
(一)起程
小儿子,我们已上 “东方王子”号游轮,预计中午12点整开航。上船后才道此船设备比我们预想中的要差很多。名为三等舱,实际上空间特别小,没有放行李的地方,床下也没有空隙,感觉很别扭。
你老爸去问了问服务员,听说还有空的二等舱可调换,要等开船后找导游办理。
现在船已正点起航。你老爸到处找导游去了。
经过广播室的广播,总算找到了我们这个组的导游。经过长时间的协调,我们已调到四人间的二等舱,(补交600元)。不过现在只有我们两人住,相当于头等舱的待遇,这正应了那句话:好事多磨。
这次确实要感谢你老爸!用他的话说,他当了一辈子船员,船都坐厌了。且重庆他去过多次,南京至重庆沿岸的景点他差不多都看过了,大小三峡也游了,所以,要不是因为我,他是肯定不会参加这次旅游的。难为他能费钱费力费时间来陪我了!
注:网上找不到东方王子号的照片。根据百度百科介绍,东方王子号属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前身为万县东方轮船公司),是该公司五艘国内豪华游轮之一。真是刷新了我对“豪华”一词的认知。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该公司另一艘豪华游轮东方之星在从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罕见强对流天气,于湖北荆州大马洲水道翻沉,442人遇难,仅12人获救。如此巨大的客轮在内河航运时翻覆,闻所未闻!后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是一起由突发罕见的强对流天气(飑线伴有下击暴流)导致的特别重大灾难性事件。
(二)石钟山
我们这条旅游船由南京、上海、杭州三个城市的三个旅游团拼凑而成(约260余人)。每个旅游团又分成两组,共六组。每组有一个导游。六个导游为两男四女。我们是第一组,我们的导游也是 “第一”——导游中年纪最大,是一个已经退休的六旬老翁。
看到船上贴出的布告,才知道我们这个团的正名是 “和谐银发川江之旅旅游团”。的确是名副其实,大部分人的年纪都高于我们,以七十岁左右居多,尽管都是满脸沟、满头霜,但身体健康着呢!据我所知,其中有好几对都是已渡过了金婚的耄耋老人,船上正准备把这些老宝贝集中起来庆贺一番呢!今天吃饭时就看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由近六旬的女儿陪伴,视力听力都好,思维清晰,走路比我还稳健!这真是她们的福气,也是子孙的福气!看起来我是对不起你们喽!
我们在这个船上属于 “少数话种”,很少有我们听得懂的北方语系,满耳都是 “阿拉”上海音。当然不会都说是的上海话,但你知道,我对语言(还有认路)是弱智中的弱智,根本弄不清上海、杭州、苏州、无锡话的区别,所以听起来都是一种语音XXX听不懂的“阿拉”音!

今天船靠湖口石钟山码头,他们都参观石钟山去了,我怕爬山,一个人撑着遮阳伞漫步双钟镇,顺便买点早餐吃的橄榄菜(船上早餐都是泡菜,太酸,不喜欢)。在闲逛时,无意中邂逅了比安徽陈村更有生气的双钟古街。窄窄的街巷,平缓拾级而上的石阶,横竖有致的青石板路……,耳边似乎隐隐约约传来了戴望舒“雨巷”的吟诵声,仿佛就要走进二十世纪初的江南小镇了,那种感觉温馨极了!但当我抬起头来时,一切都破灭了:空中五颜六色的广告、红砖水泥墙、平顶小楼、穿着运动服的小孩……,一下子击碎了我的梦幻,现实告诉我:原汁原味的古镇被时光带走了!唉,为什么不一直低头缓行而要抬头看路呢?让梦境延长一些该多好啊!有些许失望,些许惆怅,不过脚下的惊喜让我觉得今天还是有所收获的——起码我做了一次白日梦!
(三)武汉
今天船靠汉阳晴川阁码头,停泊四个小时。人们去登黄鹤楼,我们就在船上等你们的姑姑叔叔来短暂聚聚。

下面聊聊我们这里这些白发老孩们吃饭的花絮,算是给你解解闷吧:
1、几个七十岁上下的老头边吃边敲着盘子叫:“菜太少,饭也少,吃不饱…”活像幼稚园的一群小朋友,想要别人给他们加饭加菜。(也许那些年轻船员以为这些垂垂老矣的人尚不能饭,故饭菜的量均少,大部分人都吃不饱)。
2、一个普通话不太标准的女高音在打菜的地方抗议:“菜这么少,菜里面都是汤,吃什么吃?”一群普通话同样不标准的女中音跟着起哄附和。
3、一个胖老太指着菜盆说:“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我都喜欢吃,给我多打一点”。就像是在命令自家孩子,可惜几个掌勺人面无表情,毫不理睬。
4、一个戴金耳环的准老年女子对打菜的人讨好的说:“你们的菜味道很好,我都喜欢吃,给我多打一点吧。” 一副别人不给加菜就不接盘子的架势。
5、一对老夫妇可能怕两份饭吃不了,就只买了一份饭卡,总是等老头将饭吃完后再去要一点饭,老太太就着剩下的菜再吃。让人看着有些心生怜悯!还有好几对都是夫妇俩只吃一份饭菜的,其中一对比我们年轻的四眼 “阿拉”夫妇,个高体态适中,每次只吃一份饭菜而不添加其它任何食物,每每看到总不免有些担心:他们能吃饱吗?他们的体型就是这样保持下来的吗?很佩服他们的斯文和吃苦精神。
(四)荆州
船靠荆州,参观荆州古城墙和万寿塔。看了南京和西安的古城墙,这儿的就是小弟弟了。万寿塔高40.76米,系明朝所建的八面七层的砖石塔,内有96尊汉白玉石雕佛。因河床逐年增高,现在塔身陷入堤面下7.29米,是全国唯一独具特色的奇塔!

下面说说我们这个“和谐银发旅行团”的趣事吧!出发前,导游到每个房间交代了各自所乘车的车号和颜色。并告知,每个组的导游会站在车门口等自己的组员上车。我们是第一组,乘坐的是1号车,白色。
出发时,老小孩们显得很混乱,还是有人上错了车,忙得导游们到其它车去找自己的队员。我们车就少了两个人,耽搁了不少时间。
回程时,我们乘坐的1号车又多了两个人,而我们的白发导游又无法辨认出谁不是他的队员,只好望着全车的人满脸堆笑的说:“你们都看看我,谁觉得我面生,不像你们的导游?”重复了几遍,无人回应。没法,只得去求助其他的导游来认领。一会儿,二号车的导游(二十多岁的女青年)气喘吁吁地跑上我们车,站在前面扫了一眼,很快地就指着坐在最后一排的两位老者气冲冲地说:“你,还有你,下车,跟我过去!”我正在心里责怪这个女孩对老人不够尊重,没想到她余气未消地继续说:“我还以为你们没出来,又到处去找,都急死我了!我都说了几次,我们的车是蓝色的……”,没等她说完,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一脸无辜地申辩说:“不是我们坐错了,是他们(指坐在前排的人)坐了我们的位置,我们才坐到最后一排的。” 这时大家齐声提醒说:“不是位置错了,是车坐错了!”在一阵嘈杂的解释和催促下,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小声唠叨着什么,一脸疑惑地往车下走。此时,车内突然暴发出一阵起哄声,我很吃惊!同时也很难过:为有些糊涂的两位老者,更为那些同样是满头染霜的幸灾乐祸的一群老人……
我突然间有些恍惚……这就是中国的老小孩?
(五)葛州坝、三峡
凌晨三点左右就被广播叫醒:“船要进葛洲坝船闸了……” 我赶快起床。
虽然导游早就告诉我们:“葛洲坝是一级船闸,三峡是五级船闸,所以比较起来,葛洲坝算是小儿科了,你们不一定要半夜起来看。”但葛洲坝毕竟是我国在长江建造的第一座大坝,想亲眼见识它的宏伟壮大和“高峡出平湖”的心愿已久,因此对于我们这些有“葛洲坝情结”的老顽固来说还是不顾疲惫地起床了。夜深,气温较低,船头和两侧都是缩肩屈臂的老者,人影幢幢,不知怎么就想到了游戏仙剑三中飘忽不定的游魂,真不吉利,赶快甩甩头,抛掉这倒霉的联想。
离船闸还有一段距离,船开得很慢,就像汽车刹车后慢慢滑行一样,可能是对爱护船闸和大坝的考虑吧。
这几天一直阴雨,没有月亮,周围都较暗,无法看清大坝的真容,不过人们还是饶有兴致地跑前跑后,目睹船只进闸、注水、出闸的全过程,直到快五点钟了才回去接着睡觉。

上午约七点广播又播通知了:“船要进三峡船闸了……”这一次人们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并没有急着往外跑,知道船还要滑行很长一段时间才会靠近三峡船闸。
尽管天阴雾大,视野较差,但仍能感到三峡大坝高高在上俯视大江的威慑!三峡船闸有五级,我觉得每级的长、宽度都比葛洲坝的要大。我们的船进闸时,前面已有两排共五条货轮已泊好,加上和我们并排的另一条货船共七条船。每级闸的水位差是二十多米,我们船到五级船闸时水位显示是135米。我把每级船闸都拍了下来,其中还有注水、开闸的分镜头,要是连续起来就象看幻灯片,等以后给你们欣赏吧!从进闸到出闸,总共耗时三个多小时。出了五级船闸就有点千岛湖的味道了,远处散落着五彩缤纷的小游船,人们就象在公园的湖内荡漾。当时带给人的震撼远远不是一句 “高峡出平湖”就能表述得了的!
有些老人在看了三峡船闸后就觉得导游说的没错,葛洲坝是有点小儿科了。然而我却认为葛洲坝是不可轻视、不可替代的!正是有了它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才会有现在的三峡大坝!
(六)屈原祠
昨天下午船靠官渡口码头参观“屈原祠”,观看了土家族民间艺人的歌舞表演,其中一个小女孩唱的“山路十八弯”毫不逊色于李琼,博得了老人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山区真是卧龙藏凤!

晚间船泊峡口镇“昭君旅游码头”,今晨大队人马冒雨奔赴昭君故里和神农架。我目送几对金婚老人和那个八十一岁的老太太精神矍铄地踏上了征程,真羡慕!
你老爸加入了探访神农架的队伍,发来一则感言,想必也发给了你们,难得他现在居然有了一点点文学细胞!
老爸的短信:神农架海拔三千多米,山高林密,气温较低,穿了毛衣毛裤还觉得冷。天气不好,感觉到:人在林中,林在山中,山在雾中,雾在雨中,雨在风中,一切都在朦胧中!
我撑着雨伞,穿着布鞋(仅此一双),用近二十分钟爬了一百多级台阶,又花两元钱搭了几分钟的过路车,到峡口镇逛了一趟。其实它不能算镇,只是因旅游新建的一些个体小商店而已,最大的经营店铺是只有不足一百平米的小超市(在估计距离和面积方面我也是弱智,不准)。买了几碗方便面,解决一天的温饱问题(船上对留在船上的游客不开伙)。
(七)石宝寨
今天十点左右,我们到了四川忠县的石宝寨。很远就看见它孤单突起地耸立在江中,有一条长长的桥与岸相接。
起初,我以为石宝寨是一个建造在山上的堡垒村庄,到那里后才知道上面不是一个村,而是一座寺庙,高大的十二层飞檐楼阁只不过是依山而建的楼梯而已。我有自知之明,望楼却步,山上的无限风光我无福欣赏!
听说石宝寨以前是玉印山山顶的寺庙,有几百年的历史,后来三峡水库蓄水,它就成了突兀在悬崖峭壁上的孤岛。

从码头到石宝寨有约六、七百米的距离,沿途新建了规模不小的大楼,有商场,饭店,旅馆,电讯邮局等等,都在装修中,可能不久就能投入使用了。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一个景点可以救活一个镇!不过它的交通是否方便,周围环境是否相融,旅游事业能否兴旺,是否能养活一大群人,存有疑虑!而且心中一直感到别扭:这新建的房屋怎么和石宝寨的风格格格不入呢?就同中国神州大地所有城乡的建筑一样,千篇一律,没有一点点咱们中国的特色!
(八)重庆
我们终于到了重庆,停泊在朝天门第六码头。船在此要休息三天,游客们兵分三路去游览。
一路去乐山、峨眉山。你老爸是此路大军的一员。
一路去赤水,探寻红色记忆。
还有一路是“重庆一日游”,分三天到重庆市区各景点和大足石刻等地游览。
我则是独立大队,为的是不影响集体行动,不拖别人后腿。
早就听说朝天门码头高,爬上去需要体力,做好了慢慢玩慢慢爬的思想准备,但还是未预料到它是那么那么地叫人讨厌!刚开始看同峡口镇码头差不多高,就上几级台阶,回过头来拍拍照,欣赏欣赏江边的风景,再往上爬。终于上去后,心想:“还可以”。当我走进一座房子大门的时候,晕了!眼前除了台阶,还是台阶!七拐八拐,仍是台阶!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累的加气的)。当然,只有我这样无用的人才会这样,心脏功能好的人是感觉不到它的高度的,就连我们船上七十多岁的老头老太们都没有任何为难情绪和不适。只怪自己未老先衰!

今天去了市西的磁器口古镇(公车费三元)。镇虽古:街道、房屋、巷院都保留着原建筑的风貌,但满街飘舞的彩旗(广告),满耳充斥着高分贝的吆喝,拥挤嘈杂的人群,都在驱赶着像我这样恨不得赶快逃难的人。
时间尚早,看地图,渣滓洞、白公馆离古镇不远,为节省时间,也节省一点体力,拦了一辆出租车,没想到碰到一个黑司机,不肯打表,5元钱的起步价被他勒索了15元钱(因我当时没零钱,给他100元,他确只肯找我85元),我又不会吵架,只得郁闷地下了车,后悔没拍下他的车号。
看了渣滓洞、白公馆,心情更郁闷。渣滓洞原是一个很小的旧矿窑,男女难友被关在两排狭小的房间内,因房小人多,睡的是上下铺。中间放风的地方用 “巴掌大小”来形容也并不为过。地牢、老虎凳、狼牙棒、烙铁、钢鞭、皮鞭、竹签、脚镣手铐……,曾经的腥风血雨、惨绝人寰令我久久伫立而茫然!为一党之私利,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无所不用其极,中华民族之悲哀!
我在想:现在还有象他们一样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民族精英吗?回答是肯定的:有!但,多吗?
(九)红岩
一直想来重庆,不能不说是源于几十年的红岩情结。读中学时经济那么困难,也记不清是怎样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一本 《红岩》,翻来覆去看了N遍,江姐、双枪老太婆、许云峰、华子良……对英雄的热爱、崇敬绝不亚于现在那些疯狂的追星族!
今天早早乘车去红岩村.因站牌上没有红岩纪念馆的站名,就向本地人和驾驶员打听,看应该在哪里下车?重庆人不缺乏助人为乐的热情,但缺乏对红色记忆的感情。如同昨天我打听渣滓洞白公馆一样,她们的表情有些诧异,有些不屑,司机甚至甩过来一句:“那里有什么好看的”?在一群异样的目光中我好像成了另类!昨天看过的监狱、刑具、英烈们鲜活的英容笑貌,与眼前的情景不断地在脑中冲突,摩擦,心中甚觉悲哀!
此情此景使我联想起了南京。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老同学,凡是来南京游玩的,我们向他们介绍游览的地方除了中山陵外,就是夫子庙、雨花台、总统府、梅园新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华门城堡……这些都是这座城市的特殊历史文化,是南京的骄傲!以至于我们的侄儿侄女们在我们孩子们的陪同下游玩过南京后,都笑称他们的表哥是在带领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至于玄武湖、动植物园等等,我们不怎么推荐。哪座城市没有公园?谁愿千里迢迢跑到另一座城是来看大同小异的人工风景和城市建筑?也许,重庆市有些民众应该上上历史文化课了!

扯远了!在红岩村下车后感觉很清静,红岩广场整洁宽敞,庄严肃穆,绿化很漂亮,只是望着那高高在上的纪念馆有点叫人犯晕:又一个“朝天门”!好在环境优美,且每上一段台阶后有树荫凳椅供人们休息,很人性化。且玩且爬,上了约184级台阶(每次休息后再接着数,记忆可能有误)。参观是免费的,只要到窗口拿一个号就行了。高高兴兴地进到 “红岩革命纪念馆”,一抬头,妈耶,真晕了——还有一个“朝天门”!看着数不清的台阶和高高在上的 “红岩魂”石碑,脚下迟疑了:我还能上去吗?检票员看着我的苦瓜脸似乎读懂了什么,善解人意地对我说:“从左边过去有电梯,你可以先到二楼开始参观,再一层层往上看”。喜出望外地连声 “谢谢”,心中也不免嘲笑自己:自认为还能跟上时代节拍的思维怎么总是滞后,和现代化搭不上钩呢?
由于自己身体没用,前面消耗的体力太多,所以即使有电梯,每层也只能看看坐坐,大致浏览一下。来参观的人很少,从一楼到四楼,总共只遇到十多人,除了有一家好像是儿女陪约六旬的老母亲外,其他的都是像我一样的单兵独将,所以馆内很空旷、很寂静。站在革命先辈的图像前我在想:现在的继承者们(各级当权者)都热衷于权力,把所谓的出国考查当成了自己应有的福利,他们可曾来拜访过革命先驱、解读过革命事业的真谛呢?我认为他们现在需要的不是什么出国考查,而是要来到这里站在革命先辈的面前进行拷问:拷问自己的良知、拷问自己的灵魂!
午餐没着落,约1点多钟乘车来到市中心,对着纪念碑拍了一张照,就到处打听快餐厅,也许问的方法不对,也许没问对人,转了一大圈也没有看到新街口那样花样繁多可供选择的快餐厅。倒是看到有一家肯德基,无需排队,汉堡包充饥,悠闲地消磨了一个多小时。在旁边的小店又买了一个玉米棒,一听八宝粥,晚餐也有了,回船休息。
(十)山城印象
今天下午两点就要离开重庆返航了,上午又到离码头较近的市中心逛了逛。市中心有 “人民解放纪念碑”,碑体简单,在周围新建的商业大楼的包围下,它显得有点袖珍,有点单薄。(我昨天拍摄时摒除了高大建筑的背景进行仰拍,所以照片的效果比实地观看的感觉要好)。
没精力逛商场,只想到超市看看有什么地方特产可以带回南京。市中心没什么大一点的超市,按照当地人的指点,乘车到不远处的 “大”超市家乐福。下车后碰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离家乐福不远处有一规模虽不大但风景独特的市民休闲场所,就在长江边,空气清新,气氛宁静,利用山城的特点修建的平台亭阁,好象置身于半空中一样,有一种 “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坐在小亭中,远眺对岸山峦楼房,近俯脚下玩具般穿梭的车辆,左看长江大桥,右观两江汇合(长江和嘉陵江),如果身体好还可以下到半山腰去逛逛 “洪崖洞洋货街”。这么好的观光地却无人推荐,真的可惜!在此流连忘返了很久,匆匆赶到超市,除了糕点没什么特产,也没有特色的雪域牌手撕牛肉卖,只得作罢。

来到重庆,才真正体会到了 “山城”的含义。看不到宽阔的街道,也少有笔直平坦的马路,房屋顺地势而建,道路依山势而修,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公共汽车就在这弯弯曲曲、起起伏伏中行进。如果出门步行,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这是不适合于老年人居住的城市。
重庆虽是直辖市,给人的总体感觉不怎么好,各方面离东南部地区的发达城市都有一段距离。单就交通而言,市内少有象样的公车站牌和站台,这座城市对交通规则也很陌生,无论是机动车,自行车,还是行人,好像全是色盲,都会见缝插针,到处乱窜,看谁的本领大,有时还真佩服司机们的驾驶技术,那样混乱而不出事。我乘坐的几路无人售票车都是蒙古车(被蒙在鼓里),车上没有电子显示,也不播报站名,问司机有的爱理不理,即使回答也是清一色的方言,半懂不懂,只得求助身边的当地乘客了。出租车业也很不规范,打车三次就碰到过两个黑司机,不过起步价特便宜,只要五元,在我去过的城市仅此一个。好在今天就要离开,不开心的经历就留在此地,将美好的风景带走。
(十一)巫山市
今天船停巫山港码头,大部分人转乘小艇游览小三峡,因时间很紧,我怕跟不上节奏而影响别人而没去。

巫山属重庆市的县级市,是一个浓缩了的小山城。不过它的码头可没浓缩,毫不逊于朝天门。尽管有上下码头的缆车,但人数不够不开,只得走走停停地慢慢上吧。乘面包车到城区(4元/人),有一条主干道的街道,大片新区都建在 “朝天门”的山上(如图)。县城虽小,但城市建设和商业氛围都能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如同大都市某条街区的缩影。水果新鲜,品种较少,以桔子居多,价格不比南京低。第一次看到如冬枣般大小的猕猴桃,很好玩,还有新鲜的无花果,6元/斤,剥开里面有一点像火龙果,微甜,味淡,感觉不如猕猴桃和火龙果的味道足。
这次的山城之旅我突然觉得:我国的中长跑基地应该建在海拔不很高的山区,运动员也应该在山区挑选,因为他们从小就锻炼体力,只要出门就得上上下下地爬坡,稍大点要负重爬山,心脏负荷和耐力肯定比一般人强得多,说不定能培养出不少世界和奥运会冠军呢!
(十二)三峡大坝
今天参观三峡大坝,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三峡工程的宏伟浩大和集发电、防洪、航运等强大功能于一体的伟大事业。

三峡大坝位于西陵峡中段,1993年破土动工,耗资1800亿,移民133万,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大坝全长2309米,泄洪坝段长483米,总库容量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滞蓄长江上游的洪峰,可以阻挡百年一遇洪水。2004年双线五级船闸建成通航,最大蓄水位175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大坝的工程还在继续,到全程竣工时总发电量达1000瓦/时,2014年还可实现大船过船闸,小船坐 “电梯”——垂直升船机可以连船带水直接上下接送3000吨级客货轮或1500级船队,每次只需40分钟左右。
站在大坝的制高点185平台上,看到135米的水位差,你可以震惊,可以感慨,也可以浮想连翩,啧啧称奇!而我有的却是敬畏与思维的停滞:万一(我是说万一)若干年(几十年?百年?千年?)后天灾人祸殃及大坝(这是512汶川地震给我留下的后症),大坝失溃后?????亿立方水倾泻而下……!!!叫人不寒而栗!不敢继续往下想,赶快停止思维!但愿我们伟大的工程家既能造福于当代人,也不给子孙后代带来灭顶之灾!唉,我这个人没任何本事,就是有点神经质,喜欢杞人忧天,其实那时早已与我无关,在空气中都不会有任何痕迹!
(十三)岳阳楼

七十年代在石首工作五年半,每年回武汉都要坐船经过岳阳几次,也专程拜访过岳阳楼,所以对它没太大兴趣。今天再次造访,经过扩建修缮过的岳阳楼园林还是带给我不少惊喜!诚然,岳阳楼没有黄鹤楼高大华美,也没有阅江楼宏伟绚丽,但它古朴庄重,给人以真实感。
进园后,首先给人以视觉冲击的是用青铜铸造的 “五朝楼景观”。园林建设者们根据可考的历史资料,再现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建筑风格各不相同的岳阳楼原貌,既有历史厚重感,也很有新意。据他们介绍,这是目前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青铜模型建筑群。看来建设者们在挖掘人文历史和古建筑艺术方面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园内有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的 “双公祠”,当然也少不了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和苏轼的 “赤壁怀古”。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三醉亭等等,特别是对古代美女小乔大做文章,单独开辟展室,有点搞笑。
整个园区布局精巧,有文化内涵丰富的壁画轩廊,也有喷泉流水,绿树婆挲,很是舒适惬意,没枉来一趟。
(十四)浔阳楼
清晨停靠九江港,有一部分人去庐山,一部分人去南昌滕王阁,我们以前去过那些地方,就留在九江市闲逛了。
我们先去了江边的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据传浔阳楼有一千多年历史,许多文人侠客在此留下过墨宝,然而真正使它扬名的是施耐庵的 “水浒传”,他把宋江醉题反诗的地点安排在了浔阳楼。
浔阳楼没有进行开发,除了三层主楼,没有其它任何附加建筑物,所以更显古朴真实,没有商业气息,给人感觉很好。一楼大堂正中整面墙壁的橱窗内陈列有水泊梁山108将英雄的艺术瓷雕,每尊瓷像的下面都有人物的姓名和绰号,栩栩如生,甚是生动!只因堂内光线太暗,加之相机内容量甚微,不能拍下来存留慢慢欣赏,很是可惜!此套人物艺术瓷雕由景德镇陶瓷厂的艺术大师精心制作,全国仅此一套。大厅两侧是大型艺术瓷版壁画,分别长4.5米,高3.2米,由660块瓷砖组成,描绘的全是“水浒”故事。二楼有宋江的大幅塑像和他所题的反诗。三楼珍藏有当代著名书画家(如赵朴初等)的墨宝,艺术氛围甚浓。

浔阳楼东边约500米处,还有一座建筑风格相一致的锁江楼,仿明建筑,外三内四层。看门口的介绍,楼内有目前国内最大的青花瓷壁画——“浔阳八景”。到底是瓷都的故乡,各景点内的壁画都是瓷版瓷画,很“奢侈”,也很有特色,很吸引人。楼旁耸立着交相辉映的锁江楼塔,也是九江市的旅游胜景。为节省时间,没进去。
乘车到市中心,听说这里有三国时期周渝训练水兵的大湖和“点将台”。可惜来的不是时候,点将台正在进行整修,只能隔岸观台了。坐在湖边乱想:吴国的水兵有多少?船只有多大?在这么狭小而又风平浪静的湖里能训练出什么样的水兵来?把他们放到波涛汹涌的长江里能行船打仗吗?可能是人们杜撰出来的吧!我不懂三国,也许会让懂历史的人见笑了!
现在这里是市民休闲的好地方。看到此处熙熙攘攘的人群,对比浔阳楼锁江楼的冷冷清清,再连想到岳阳楼的热闹场景,觉得实在是委屈了九江的“两楼”。其实它们的文化蕴涵和艺术性都毫不逊色,但症结在哪儿呢?
到“瓷器一条街”逛了一趟,想配一个已经打破了的米粒镂空花的瓷杯,都没有,悻悻而归。
(十五)回家啦
终于结束了这趟只适合老年人旅游的航程,今天11:30到达终点港南京。你哥开车来接我们,12点多平安到家。
对旅行团这此的行程和安排总的来说还算满意,只是船上设施较差,热水龙头只有一条细线,无法洗澡;饮用的开水也混浊有泥浆沉淀,好像不是自来水;最难受的是厕所很臭,船员解释说是船上自行处理污物,浊气排不出去,没法避免,因此只有开门通风。好在我们带了一大堆报纸,每天用它来遮盖便池口,总算过去了。不知其它旅游船的设施好些否?
如果长时间旅游,还是不要嫌麻烦,把手提电脑带上好一些,到任何景点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拍摄,再输入电脑删减,不受卡上容量的限制,少拍了很多好景!
(2008年10月)
*未注明拍摄者图片均为网图。

-
自由的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4-16 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