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经历过的“重男轻女”
查看话题 >被男孩捆绑的一家与一生
L于90年代初期出生在安徽北部的一个小城市。
父亲为了求子“辛辛苦苦,汲汲营营”了一辈子,一家人的命运都被“绑定”在求一个男孩儿身上。
L是家中长女,上初中之前,L作为家中唯一一个孩子,享受着父母的爱。父亲也总在有意无意表露出:男孩女孩都一样,女孩也很好的态度。L觉得自己很幸福,回过头看,那可能是这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了。回过头看,L也知道那些男孩女孩都一样的表述无非是父亲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手段而已。
殊不知,在这一段所谓幸福的日子里,暗流涌动着,只是作为一个小孩儿来说,这些是无权知道,无权过问的。
L出生四年后,其实老二也出生了,也是一个女孩,养在了姥姥家。没过多久,老三出生了,不幸的是也是一个女孩,幸运的是老三被送养给别人,一家真正想要女孩,真正喜欢女孩儿的家庭中。在此之后,父母应该也做了一些努力,L上初中后,在一次放学回家后目睹了独自去医院做人流疲惫而又虚弱回到家的母亲。
再之后的之后,父母终于放弃了尝试,因为他们领养到了一个男孩儿。母亲再上了半年的班,逐渐于同事熟悉起来,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圈子之后,又放弃了工作,专职在家养育这个父亲求了大半辈子的男孩儿。
没过多久,家中老二发现自己是一个潜在的男孩子。小时候养在姥姥家中时就有了这样的征兆,只是一心爱护孩子的姥姥害怕父亲将这个“奇怪又不正常”的孩子扔掉,默默藏在心中,谁也没有告诉,直至今日。
求医之后,老二开始以男孩子的身份过日子。
反而日子好了起来。父亲某种程度上也算“老来得子”,某种程度上拥有了一个可以永远陪在自己身边,照顾自己老年生活的亲儿子。不会有媳妇,不会有麻烦,只会有这个亲儿子。当然虽然是父亲的一厢情愿,但也是父亲在脑海中升腾起的看似可以抓住的希望。
于是,家里老房子拆迁之后,父亲将第二大的房子给了老二。大房子给了收养来的儿子老四,因为亲儿子不需要结婚,不用考虑婚房,用第二大房子拴住亲儿子足够了。而老四还需要结婚生子,婚房是必须的,给了婚房,不管以后想不想在这小城市过生活,想不想在这拆迁房中结婚生子,将不在与父亲无关,因为房子已经给了,最大的房子已经给你了,那还要他怎么做,他一个农村出身的,一辈子没怎么上过学的,凭借自己在这小城市扎下根,还给了你一套房子,你还要他怎样。这是他无坚不摧,像祥林嫂一样反复呢喃的自我安慰,自我感动,自我骄傲的几十年如一日的说辞。
而至于老大,那个曾经有过幸福,对父亲感到自豪骄傲的家中长女L,一无所得。从一年前开始,父亲给L画饼,到时候三套拆迁房你们一人一套。最开始,L鄙夷的一笑,L对父亲的了解从表层到里层,从细微末节到重大决断,父亲的尿性L再清楚不过了,这都是在这么些年中,一次一次希望,失望,心死;希望,失望,心死的结果。
后来,父亲一次次的演,一次次的强调,一次次的佯装出他的大义,知道后来,L真的有些相信了,在一个人远在外地打工的时候,在中秋节饱满的圆月下,L想父亲可能还是像小学时候表现得那样是对自己好的。
直到,老二打来电话,说拆迁房需要一套写户主的名字,所以最小的房子只能写父亲自己的了,没有你L的了。L听后其实也没有特别大的情绪波动,因为知道本就不曾在自己的手里,明知就不是自己的,自己不曾拥有过,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
然而事情真实的发生和在脑海里预演的发生原来是不一样的。当一切尘埃落定,当真实的一切真实的发生,在L的心里,很多事情已悄然发生转变,她切实了知道了父亲那根深蒂固愚不可及的思想,知道了女性在那个家的真实位置。
她为自己的一切感到不值,从小主动为父母考虑,不愿意多花父母的一分钱,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月只要500的生活费,完全靠自己的奖学金生活、出去旅游,去看外面的大千世界。自己单独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工作之后没有像父母要过一分钱,工作多年后,又凭借自己的努力重新考上家族中唯一一个985研究生,这一切的一切父亲没有为自己付出多少。
这一切的“懂事”换来的都是什么?
这一切都不如一个连高中都上不了的收养来的儿子。
L好想大闹一场,可是时至今日,想起那个所谓的家,想起那些人,L只感觉到恶心,只想永远的逃离,以后是生是死,L永不想在 有所牵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