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是送外卖的!”

作者:摇铃铛

刷到一视频。
一个爸爸,穿着某外卖平台衣服,去接女儿放学。
女儿大哭:“他们(同学们)说我爸爸是送外卖的。”
爸爸很不解:“怎么不可以?你爸爸是送外卖的怎么了,赚到的钱给自己花、给你花就可以了啊。”

视频只有短短十几秒。
却把屏幕外的我、和屏幕里的女儿,双双给干沉默了。
爸爸估计觉得,女儿因自己的职业被同学嘲讽,简直是绝佳展示自己先进育儿理念的机会。
所以特地举起手机录下了女儿的崩溃给所有人看——
送外卖怎么了,我有手有脚靠自己赚钱!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要被别人的职业歧视所影响?
言下之意是,哪怕同学全都笑话你,你也要以爸爸为荣。
我……
女儿明显在被同学霸凌,父亲还在这浑然不觉地灌鸡汤。
就不能换下工作服,带件常服外套去接孩子吗?
哪怕普通又廉价,干净整洁就好。
何况,也应该也不是第一天送外卖吧。
女儿此刻说的并不是“爸爸,你送外卖,我嫌你丢人”;
而是“同学说我爸爸是送外卖的”。
她没有让你换一份工作,而是至少不让她成为同学眼中的异类和谈资。
我不觉得她的想法有多过分。
很多几十岁的人,打肿脸都要充胖子。
让你骑着摩托车、灰扑扑去参加开玛莎拉蒂的老同学会,你愿意?
实在推不掉,你恨不得把摩托车停两里开外,再靠双腿步行过去。
大人的世界尚且充斥着竞争和攀比。
轮到十岁上下的孩子,你居然要求她拥有超越几十岁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合理吗?


并不是怪这位父亲;老话说,劳动不分贵贱。
可惜这句话他只能讲给女儿,却不能让嘲笑她的那些同学信服。
这一幕,让我想起最近一部大热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
女主妈妈光礼是海女,靠大海维生。
她出身贫穷,带着女主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在女儿因为家境,在学校遭到了鄙夷和不公平的对待时,
她没有给女儿灌什么“当自强”的鸡汤。
而是她特意帮别人耕了一天地,作为代价,借了别人的珍珠项链,打扮得光鲜亮丽去给女儿撑面子。
一辈子估计都送过礼的她,带上精心准备的糕点和袜子,里面塞满了崭新的钞票,客客气气地去找班主任,请求对方给自己女儿多一些照顾。

当时觉得这个片段特别真实且动人。
因为我的父母,也是因为我去不止一次求过人的。
之前,我回过一篇读者来信《600块的篮球鞋,我要满足孩子的攀比心吗?》里面就提过,
成年人社会,也许虚伪,至少体面,但孩子的世界是势利又残忍的。
学校也是个小型社会,学生在里面度过一天的大部分时间。
不可能完全脱离旁人评价生活。
家境、身高、长相、成绩,是否被老师喜欢……
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校园霸凌的理由。
在孩子还没形成稳定世界观之前,父母应该做他们无坚不摧的盔甲和后盾。
毕竟,这个岁数的小孩,多数还接受不了这么直白的贫困。
有些父母,一味只信奉政治正确,生怕小孩不因为自己被欺负,
“没有困难,也要努力给他们创造困难”;
有些父母,理解孩子也有虚荣心,拼尽全力也要保护好ta的自尊。

十来岁,我会因为今天上学刘海不够听话,在暗恋的人面前不够完美,觉得天塌了。
二十来岁,我又因为50块钱买的包带断了,背着chanel的朋友噗嗤一笑,当场崩溃到掉泪。
当然,过后又为自己的虚荣攀比心感到羞耻。
到了三十多岁,我的想法又不一样——
人,在不同的年纪,和不同的处境下,真的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观。
接受每个人都会有人性最低处。
如果你很爱ta,应该去试着理解ta,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评判。

所以我跟小咕噜有个约定:
出门在外,我和他互相都给对方留点面子。
他只要不在公众场合给我丢人,我绝对不当着外人面吼他揍他(bushi),让他尴尬。
大人嘛,都是长大后的小孩,小孩也是即将长大的“准”大人。
比起一味给孩子灌鸡汤,不如思考一下怎么解决问题。
要么呢,就在政治正确面前退一步,向现实低头,保护孩子的脸面。
要么,你直接冲去学校批评那些不懂事的小孩,为她出头。
再要么,努力鸡自己,给她挣面子,狠狠打那些同学的脸。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你会在同学聚会的时候穿外卖员的衣服去吗?
换个社交场景,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就不要逼着孩子去接受了吧。
小孩子的心,可比大人要脆弱多了。

作者简介: 摇铃铛,长沙射手女,野生情感作家。新书《姑娘,你活的太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