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魏晋南北朝369年历史
一口气看完魏晋南北朝369年历史_哔哩哔哩_bilibili
魏晋南北朝总共扑腾了369年,历经14个朝代。在这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葛亮七擒孟获,五次北伐,最终陨落五丈原;司马懿隐忍10年,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曹爽夺权;司马炎灭吴统一三国,却因贾南风乱政引发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血洗中原。东晋建立,造就门阀政治格局。冉闵杀胡令,挽救民族于危亡;谢安肥水之战,以8万兵力击败前秦百万大军;东山再起不败战神刘裕终结东晋,建立刘宋,开启南北朝时代。梁武帝昏庸无能,一味崇信佛教,四次出家导致国力衰落。北魏孝文帝以推动鲜卑汉化改革,加速民族大融合。宇文护连续弑杀三位皇帝,堪称屠龙专业户;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兼并秦兽王朝,北齐统一北方。杨坚代周自立,建立隋朝,灭南陈,华夏大地分裂300年后,再次迎来统一。

接下来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一口气看完烽烟乱世——魏晋南北朝。
东汉末年内乱频发,战乱不断。黄巾起义短短一个月便席卷全国,拉开了东汉灭亡的序幕。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驾崩,年仅14岁的汉少帝刘辩继位,朝政大权落入其舅舅何进手中。宦官蹇硕等人意图杀掉何进,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何进为了铲除以宦官张让为首的十常侍,采纳袁绍的建议,让凉州董卓、丁原带兵入京增援。但宦官们得到消息后,在董卓到达洛阳之前,便杀死了何进。袁绍以为何进报仇为名,率军杀入宫中,杀死了十常侍及其他宦官2000多人。宦官张让挟持刘辩和何太后出宫避乱。董卓打听到汉少帝在北邙山,于是率兵前往救驾,立下大功。随后又诱使吕布杀了丁原,董卓收编了何进和丁原的兵马,掌控朝政。
公元189年9月,董卓以口齿不清为由废除汉少帝刘辩,改立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董卓在洛阳实行暴力统治,纵容士兵奸淫掳掠,人人自危。袁绍弃官逃往冀州发展势力,曹操则逃到陈留,散尽家财,组建了一支5000人的队伍讨伐董卓。公元190年,东郡太守乔瑁假借朝廷三公之名发布檄文,号召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因为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威望最高,因此大家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史称关东军。董卓看到关东军声势浩大,为了防止关东军拥立刘辩复位,便逼迫刘辩服毒自尽。随后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并焚毁洛阳城,数百万百姓被迫迁徙。关东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在董卓逃往长安之际,各路诸侯按兵不动,都想坐收渔翁之利。只有曹操与董卓大将徐荣交战于荥阳,但由于曹军寡不敌众,最终大败,曹操中箭受伤,差点丧命。此后曹操转投袁绍,此时关东军内部也开始内讧,群雄之间明争暗斗,弱肉强食。孙坚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又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孜,不得不投靠袁术。袁绍夺取了韩馥的冀州,并与公孙瓒交战,袁绍、袁术两兄弟决裂。
公元191年,孙坚击败董卓,攻入洛阳,名声大振。第2年,曹操在兖州击败黄巾军,收编其精锐,组建了著名的青州军,实力大增,开始走上崛起之路。同年袁术派孙坚攻打刘表,孙坚中箭身亡,其长子孙策以传国玉玺作为抵押,向袁术借得3000兵马,统一了江东,为日后孙吴政权的建立奠定基础。公元192年4月,司徒王允设连环计,鼓动吕布诛杀了董卓。公元196年,汉献帝刘协与群臣逃回洛阳,发现洛阳已是一片废墟,陷入窘境。然而就在汉献帝最落魄之时,曹操迎立汉献帝至许县,从此用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总揽朝政。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迅速崛起。同年吕布率军攻打小沛,驻守小沛的刘备战败后前往许都投奔曹操。曹操手下的谋士郭嘉等人都说刘备此人胸怀大志,应趁早除掉他,而曹操非但没有同意,还给了刘备粮草兵马,让他做了豫州牧。
公元197年,袁术自认为手持传国玉玺是天命所归,在寿春称帝。曹操凭借天子旗号,号召天下群雄讨伐袁术。两年后,袁术因父辈受敌。公元198年春,吕布派人带着黄巾到河内买马,被刘备的兵士劫掠,于是吕布命高顺和张辽再次攻打小沛,刘备扔下妻小单身逃走时,在途中与曹操相遇,于是刘备协助曹操攻打吕布。吕布被擒后,自诩能率骑兵帮助曹操平定天下,但刘备以吕布曾跟随丁原和董卓,但最终二人都被吕布所杀为由,说明吕布不可信,于是曹操将吕布处死。此后刘备跟随曹操回到许昌,刘备为了让曹操对自己放下戒心,整日闭门不出,躲在院子里种菜,此举反而让曹操心中生疑。公元199年,车骑将军董承接受了汉献帝藏在衣袋中的密诏,与刘备、王子服等人密谋诛杀曹操。曹操为了试探刘备有无野心,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当今天下可称英雄的只有你和我两人而已。”刘备听后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此时恰巧天上打了个响雷,刘备借机对曹操说:“一个响雷竟把我吓成这样。”此后刘备想方设法离开曹操。此时袁术因称帝遭群雄围殴,欲从下邳北上投靠袁绍。刘备以阻击袁术为借口,连夜带兵逃离了许昌,但没过多久,衣带诏事情败露,董承被杀,曹操亲率大军东征刘备,刘备战败逃往青州,投靠袁绍。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曹操以2万兵力击败袁绍10万大军,统一北方。官渡之战后,刘备离开袁绍,投奔了荆州刘表。因刘表和刘备是同宗,刘表允许刘备屯兵新野。此后刘备在新野暗自招兵买马,经营数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献策“隆中对”,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谋中原的战略构想。此后刘备开始崛起。公元208年,曹操趁刘表病死之际,率大军南下攻取荆州,刘表之子刘琮束手就擒。寄身荆州的刘备离开新野,慌忙逃至夏口。曹操亲率80万大军对江东虎视眈眈。为了对抗曹操,诸葛亮与鲁肃共同促成了孙刘结盟。周瑜采纳黄盖之计,火烧赤壁,一举击败曹操80万大军,史称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孙刘联军趁势在南郡之战中大败曹军。孙刘各自争抢荆州地盘,但荆州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南郡则被周瑜占据。周瑜向孙权提出灭张鲁,联合马超先取益州,而后再以襄阳为据点图谋北方,这与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策略基本吻合。
公元210年,孙权命周瑜讨伐益州,然而周瑜在返回江陵的途中不幸患病去世。周瑜去世后,刘备向孙权提出借荆州南郡,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目的是想让刘备壮大实力对抗曹操。刘备借得荆州后,开始觊觎益州。益州是刘璋的地盘,益州北部的汉中被张鲁占据,张鲁经常滋扰刘璋。于是谋士张松向刘璋提出建议,邀请刘备进驻益州,对抗张鲁。公元211年,刘璋采纳张松的建议,邀请刘备进驻益州。结果引狼入室,正在想方设法夺取益州的刘备做梦都没想到会有此等好事,他立刻接受了邀请。此后让刘璋蒙圈的是,刘备进驻益州后,非但没有打张鲁,反而借故翻脸,蚕食自己的地盘。此时的曹操在平定西凉马超之乱后,除了辽东之地,北方已经基本统一。
公元214年,刘备攻打成都,刘璋出城投降,刘备成为益州王。刘备得了益州后,孙权派人讨还荆州,孙刘双方因此剑拔弩张。荆州对东吴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失去荆州,江东则会失去长江天堑这个天然屏障。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夺取荆州,曹操则趁机攻取汉中,之后向南直逼益州。刘备担心两面受敌,益州失守,于是向孙权请和。孙刘双方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分荆州,各占三郡。至此三足鼎立之势基本形成。公元216年,曹操称魏王,位列诸侯之上,实际权力等同于皇帝。虽然曹操拥有皇帝之势,但终其一生并未称帝。公元217年,曹操南下攻打东吴,因孙权和刘备已产生嫌隙,孙权自知不能同时与曹操和刘备为敌,孙权选择投降曹操。此后孙曹结盟,共同对付刘备。
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刘备部下大将黄忠斩杀了曹将夏侯渊,曹操震怒,亲率大军征讨,被赵云在汉水截取粮草,曹操只能退兵。刘备夺取汉中。同年关羽率军到襄樊攻打曹仁,包围樊城。曹操派于禁带领3万大军前去救援。当时正与汉水泛滥,关羽利用汉水暴涨,水淹七军,斩获庞德,逼降于禁,威震天下,吓得曹操想要迁都以避其锋芒,但被司马懿等人劝阻。然而就在曹操亲率大军袭击关羽之时,孙权派吕蒙、陆逊等人趁机偷袭荆州,并切断了关羽退回益州的所有道路。关羽腹背受敌,无奈败走麦城,最终被吕蒙的部下潘璋和朱然等人擒获,斩杀。孙权夺取荆州后,固守长江的计划得以实现,天下终于三分。然而失去荆州的刘备也失去了兼并天下的机会,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
公元220年3月,曹操在洛阳病逝,享年66岁。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同年5月,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改汉为魏,史称曹魏,东汉灭亡。公元221年,刘备以汉室继承者的身份在成都称帝,仍然使用汉为国号,史称蜀汉。刘备称帝之后,不听群臣劝谏,以为关羽报仇为由,执意发兵讨伐东吴,结果兵败夷陵。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其子刘禅继位。公元225年,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西南。第2年,曹丕病逝,其子曹睿继位。此后诸葛亮趁机先后五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病逝于五丈原。此后蜀汉日渐衰落。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定国号为吴,随后迁都建业,史称东吴。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病逝,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年仅八岁的养子曹芳,遗诏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然而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曹爽排挤,被封为并无实权的太傅。此后司马懿和曹爽争权夺利长达10年之久。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同曹芳到高平陵扫墓之机,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此后曹魏朝政大权彻底落入司马懿父子手中。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他的长子司马师继承权力。3年后,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历年仅14岁的曹髦为帝。公元255年,司马师率兵平定贯丘俭、文钦之乱。由于眼睛长了肉瘤,刚做完切除手术,没想到文钦之子文鸯带兵突然袭击军营,司马师受惊过度,眼睛被震出眼眶,在回师途中痛死于许昌。司马师死后,曹髦拜其弟弟司马昭为大将军。司马昭毫不掩饰自己的不臣之心,此后5年间,曹髦先后十次加封司马昭为晋公,司马昭全部推辞。
公元260年,曹髦担心自己被废受辱,于是召集百官,愤慨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于是曹髦率领几百名侍卫和奴仆,冲出宫门前去诛杀司马昭,结果曹髦当众被太子舍人成济赐死。司马昭为了平息众怒,诛灭了成济三族。曹髦死后,司马昭拥立曹奂为帝。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恪率18万大军兵分三路攻打蜀国,蜀汉灭亡。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袭封晋王。第2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曹魏灭亡。司马炎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公元279年,司马炎命20万大军兵分六路大举进攻东吴。第2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至此,三国鼎立60年后,天下再次归于一统。
全国统一后,司马炎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使得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史称“太康之治”。然而晚年的晋武帝开始荒于政事,整日迷恋于纵情享乐。东吴灭亡以后,他照单全收了孙皓宫中的数千名宫女,使后宫妃嫔的人数多达万人,以至于每天晚上宠幸哪个妃子,成为司马炎的最大难题。他执意册立痴傻的司马衷为太子,使得贾南风得以登台乱政,为日后八王之乱埋下祸根。
公元290年,司马炎驾崩,司马衷即位。由于司马衷痴傻不能主事,朝政大权落入他的岳父杨骏手中。司马衷即位之初,天下大旱,百姓被活活饿死。司马衷不解地问:“百姓无粟米充饥,为何不吃肉粥呢?”这就是“何不食肉糜”这一典故的由来。司马衷不仅痴傻,关键还有一个特别彪悍的老婆,她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乱世妖后贾南风。公元291年,贾南风利用楚王司马玮诛杀了权臣杨骏,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公元300年,由于太子司马遹并非贾南风亲生,贾南风便以蓄意谋反为由废除太子司马遹,引发众怒。赵王司马伦便联合齐王司马冏,以为太子报仇为由,发兵除掉了贾南风及其党羽。贾南风死后,八王之乱并未结束。八王之乱不仅使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百姓带来沉重灾难,更是引发了五胡乱华,血洗中原。
公元301年,赵王司马伦篡逆称帝,随后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联合常山王司马乂共同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及其党羽被杀。公元306年,司马越在山东起兵,向西攻取关中。第2年攻入长安,先后诛杀了何戢、王旷和成都王司马颖。至此历时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宣告结束,司马越独掌朝政大权。
公元307年,司马衷被毒杀身亡,由他的弟弟司马炽继承皇位,司马炽就是晋怀帝,西晋第三位皇帝。此时八王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八王之乱期间,周边少数民族已经迅速崛起。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在黎时,以恢复汉室为名起兵反晋。同年李雄在益州称王,建立成汉政权,标志着五胡乱华拉开帷幕。由于司马炎在统一全国之初,便解除了各州郡的武备,使得西晋朝廷根本无力平定叛乱。公元308年,刘渊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汉。刘渊派第四子刘聪数次率兵大举进攻洛阳,但皆以失败告终。两年后,刘渊去世,将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刘和。刘聪先下手为强,发兵欲除掉几个兄弟,但没想到刘和被刘聪反杀,刘聪杀刘和后自立为帝。
公元311年,刘聪率兵攻入洛阳,杀害官员及百姓3万多人,掳走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晋怀帝被刘聪俘虏后,大臣们拥立晋怀帝的侄子司马邺为皇太子。公元313年,晋怀帝被刘聪毒杀身亡。晋怀帝遇害的消息传到长安后,司马邺在长安即皇帝位。公元316年,刘渊的养子刘曜帅匈奴大军攻打长安,晋愍帝被迫出城投降。公元318年,晋愍帝被刘聪杀害,年仅18岁。至此立国仅51年的西晋灭亡。
此时北方少数民族混战,大批中原士族和百姓为躲避战乱,向南迁移,史称“衣冠南渡”。在此期间,司马睿在江南寻求发展,得以在江南立足。公元318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与之相对应,以匈奴、鲜卑、羯、羌和氐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混战中原,在北方地区先后建立了20多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在东晋建立之初,军事上依靠王敦。为了振兴皇权,他重用刘隗、刁协、戴渊等亲信,以此来削弱王导、王敦兄弟二人的权利,但此举彻底惹恼了王敦。公元322年,王敦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攻入建康,才平息了这场叛乱。此后王敦执掌朝政大权,史称“王敦之乱”。公元323年,司马睿驾崩,享年47岁,在位仅5年,由他的儿子司马绍继承皇位。司马绍文韬武略,聪明果断。公元324年,司马绍趁王敦病重之际,发兵讨伐王敦。不久王敦病逝,其党羽被一举铲除。第2年,司马绍病逝,年仅27岁,在位仅3年。司马绍病逝后,其子司马衍继位。由于司马衍继位时年仅五岁,他的母亲太后与文君临朝听政,由他的舅舅庾亮和王导共同辅政。
公元328年,由于庾亮剥夺了苏峻的兵权,引发苏峻之乱。苏峻联合镇西将军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起兵攻占建康,执掌朝政。叛军在后宫抢夺财物,羞辱宫女。太后与文君担心被羞辱,忧伤而死,时年32岁。司马衍逃至石头城,直到第2年,陶侃、温峤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返回建康。公元342年,晋成帝病逝,享年22岁。由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衍和司马岳尚在襁褓之中,晋成帝便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司马岳。司马岳继位后,因为要为哥哥守丧,便将朝政大权委任给了桓温与何充。
公元344年,司马岳驾崩,时年23岁,在位仅两年。司马岳驾崩后,将皇位传给了长子司马聃。由于司马聃继位时年仅两岁,由他的母亲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褚蒜子是一位超长待机的太后,他效仿东汉和西太后,先后拥立五位皇帝,三度临朝听政。公元354年,桓温北伐关中大败前秦,还消灭了在成都立国的成汉。由于此前王导等人已先后离世,东晋朝政大权落入桓温手中。公元361年,司马聃驾崩,年仅19岁。由于司马丕并无子嗣,太后褚蒜子下诏说:“司马丕本就该登基为帝,他是皇室正统。”于是将皇位还给了司马丕。司马丕就是晋哀帝,东晋第六位皇帝。从他的嗜好我们就能看出,司马丕在位时大概率没干什么正经事。司马丕在位期间,桓温三次北伐都未能成功,虚耗国力,导致东晋开始走向衰败。司马丕则整日迷信于长生不老之术,因吞服丹药过多,中毒不能处理朝政,大臣们只好请出太后褚蒜子再次临朝听政。公元365年,司马丕病逝,时年25岁,在位仅4年。由于司马丕没有子嗣,太后褚蒜子下诏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司马奕。
东晋第七位皇帝桓温一直想废掉司马奕自立为帝,但司马奕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并没有让桓温抓到把柄。公元371年,再也按捺不住的桓温指责司马奕阳痿,不能生育子嗣,而后宫所生的三个皇子可能并非皇帝亲生,于是桓温逼迫太后褚蒜子下诏废黜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司马昱就是简文帝,也是东晋第八位皇帝。司马昱虽然身处皇帝位,但他每天都战战兢兢,担心自己被废,在位仅八个月便忧郁而终。公元372年,司马昱病逝,由他11岁的儿子司马曜继承皇位,司马曜就是孝武帝,东晋第九位皇帝。
公元373年,把持朝政长达20年之久的权臣桓温去世。谢安为了防止桓温的弟弟桓冲继续专权,于是请出太后褚蒜子第三次临朝听政,而朝政大权则由以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掌握。公元383年,淝水之战爆发,前秦苻坚率百万大军大举伐晋。谢安以谢氏为大都督,谢玄为前锋,北府兵为主力,共8万兵力前往迎战,最终东晋以8万兵力大胜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直接崩溃,一分为六,本来已经统一的北方再次陷入大乱。东晋趁机收复了洛阳、梁、兖、青、司、豫、凉六州。淝水之战让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再加上太原王氏的王国宝等人以单于之计,让孝武帝与谢安的关系有了猜忌之心,逐渐收回了谢安手中的权力。公元385年,谢安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同年8月病逝至此,孝武帝逐渐完成了皇权回收。
公元396年,孝武帝与张贵人喝酒时,因酒后戏言,孝武帝被张贵人用被子活活捂死,终年35岁。司马曜去世后,由他的长子司马德宗继承皇位,东晋第十位皇帝。由于司马德宗愚笨,他甚至连东西都分不清楚,导致皇权被严重削弱。司马德宗在位期间,内乱频发,国势日衰,先后爆发了王公和于凯叛乱、孙恩叛乱以及桓玄叛乱。公元402年,桓玄自江陵起兵攻入建康,自封为丞相太尉。第2年,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公元404年3月,刘裕起兵攻打桓玄,桓玄携安帝逃往江陵,6月桓玄被杀。桓玄叛变彻底摧毁了东晋的皇权。刘裕在平定孙恩叛乱和桓玄叛乱的过程中迅速崛起,执掌朝政。此后刘裕北灭南燕,西征谯蜀,降伏仇池,大破北魏铁骑,凭借巨大的军功,刘裕再也按捺不住篡位称帝的野心。公元419年,本想自己当皇帝,但由于图谶上说“尽孝武帝之后还有二帝”,于是刘裕为符合图谶的说法。公元420年,刘裕见时机成熟,便逼迫晋安帝禅位,改国号为宋,史称南朝宋,东晋灭亡。

此后南方进入南朝时代。东晋灭亡以后,在我国南方地区先后建立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南朝。与南朝相对应,北朝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公元439年灭掉五胡十六国最后一个政权北凉后统一了中国北方,南北朝就此形成。南北朝在长达169年的对峙过程中,共历经九个朝代。因为南朝嫡传华夏之正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奉南朝为正统。
刘裕在位期间,对东晋的门阀政治深恶痛绝,他抑制豪强,重用寒门子弟,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开创了南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基础。公元422年,刘裕病逝,其长子刘义符继承皇位,刘义符即为宋少帝。刘义符继位后不亲政事,整日纵情享乐,群臣谏言一概不听,甚至北魏进犯边境,他也不管。公元424年,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三人联合废黜少帝刘义符,拥立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为帝。公元426年,刘义隆以废杀少帝为名,诛杀了徐羡之、傅亮和谢晦三人。刘义隆在位期间,民生安定,文化上涌现出谢灵运、范晔、祖冲之等一大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家,《世说新语》《后汉书》等旷世名著均诞生于此,史称“元嘉之治”。
此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刚刚统一北方,正值刘宋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这让刘义隆幻想起了封狼居胥。他先后三次北伐全部战败,不仅连长江都没打过去,还致使刘宋位于江北的六个州惨遭北魏铁骑蹂躏。三次北伐失败,让刘宋的国力遭受重创。此时北魏因连年征战,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公元452年3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被宦官宗爱杀害,其子拓跋余继承皇位。拓跋余即位后不问政事,整日酗酒享乐。同年10月,因拓跋余怀疑宗爱作乱,在位仅七个月便被宗爱杀害。拓跋余死后,由他的侄子拓跋浚继位。拓跋浚即位后立即下令诛杀了宗爱,并一灭其三族。就在北魏朝廷乱作一锅粥时,南边的刘宋也没闲着。刘裕的子孙们轮番登上皇位,一个比一个奇葩,一个比一个残暴,每次新皇帝登基,必定屠杀宗室。
公元453年,太子刘子业弑杀宋文帝刘义隆自立为帝,引发宗室愤怒。刘义隆第三子武陵王刘骏联合南桥王刘义宣起兵讨伐刘子业,刘子业兵败被杀。刘子业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弑父夺取皇位的人,引发后世千古骂名。刘子业被杀后,刘骏登上皇位,刘骏就是宋世祖孝武帝。孝武帝在位前期政治清明,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社会经济走向繁荣。但他统治后期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扩建宫殿,恣意妄为。为了巩固皇权,他大肆屠杀宗室,动摇了刘宋统治的根基,致使国力急转直下。公元464年,刘骏病逝,其长子刘子勋继承皇位。刘子勋狂悖无道,是著名的暴君。他疯狂屠杀大臣,因为忌惮各位叔父,于是刘子勋就把他的叔父们囚禁起来,殴打侮辱他的叔叔刘义恭。刘义恭身体肥胖,被刘子勋称为“猪王”,他甚至用木槽盛饭,让刘义恭像牲畜一样去槽中吃饭,以此取乐。据《宋书》记载,外出游玩时,他还命令宫女们赤身裸体,相互追逐嬉戏。更变态的是,他召集所有妃子、公主在她面前站成一排,然后命令左右侍从侮辱奸淫她们,以此取乐。
公元465年,刘彧杀死刘子勋自立为帝。刘彧为防范宗室夺权,肆意诛杀功臣名将及皇室宗亲,导致刘宋王朝加速走向衰败。公元472年,刘彧病逝,其长子刘昱继位。刘昱比他爹更为凶狠残暴,他只要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大臣们人人自危,朝政混乱。公元474年,萧道成升任为宰相,此后萧道成一步步掌控朝政。公元477年8月1日,刘昱外出游玩时到新安寺偷狗,逼迫僧人和他一起喝酒、吃狗肉。当天正值七夕节晚上,刘昱临睡前跟贴身侍卫杨玉夫说:“你在庭院里等着织女渡河,看见了立刻报告我,看不见我就杀了你。”杨玉夫感到大祸临头,趁刘昱熟睡之际将其杀死。第二天,萧道成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将刘昱废黜,迎立其弟弟刘准为帝,朝政大权掌握在萧道成手中。公元479年4月,萧道成逼迫刘准禅位,刘准哭着说:“愿生生世世不再生于帝王家。”两个月后,刘准被杀,刘宋的皇室宗亲全部被幽禁而死。萧道成改国号为齐,史称南齐。

南齐是南朝最短命的王朝,短短23年换了七位皇帝。萧道成吸取刘宋王朝暴君亡国的教训,他以宽厚为本,提倡节俭,但在位仅4年便病逝。萧道成死后,他的长子萧赜继位,萧赜就是齐武帝。齐武帝在位期间,劝课农桑、减免赋税、兴办教育,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永明之治”。公元493年,太子萧长懋不幸去世,同年7月,齐武帝也随之病逝。齐武帝临终前,不将皇位传给富有政治经验的次子萧子良,却将皇位传给了长孙萧昭业,为宗室骨肉相残埋下祸根。萧昭业即位后,挥霍无度,赏赐动辄数十数百万,不到一年便将其武帝在位10年间积攒的数亿钱财挥霍一空。萧昭业不仅自己与小妈通奸,他的皇后何氏也秽乱后宫。公元494年7月,辅政大臣萧鸾废杀萧昭业,改立其弟弟萧昭文为帝。同年10月,萧鸾废黜萧昭文自立为帝。萧鸾自知得位不正,于是大肆屠杀宗室,把萧道成与萧赜的子孙几乎屠杀殆尽。公元498年,萧鸾病逝,其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不但生活奢靡,荒淫无度,且极度荒唐残暴。因其疑心过重,几乎将朝中大臣全部处死,彻底动摇了南齐的江山。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废掉萧宝卷,改立其弟弟萧宝融为帝。第2年,萧宝融即被废除,南齐灭亡。萧衍自立为帝,建立南梁。萧衍就是梁武帝。梁武帝共在位48年,是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相比于混乱的南朝,此时的北朝要好得多。虽然拓跋焘去世后,北魏也经历了短暂的动荡,但此时的北魏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力挽狂澜,她就是北魏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王室,北燕灭亡后,她被没入北魏宫廷为奴。公元455年,冯氏被选为文成帝拓跋浚的贵人,第2年受封皇后,年仅14岁。公元465年,26岁的拓跋浚英年早逝,冯氏24岁就成了皇太后。她先后辅佐献文帝、孝文帝两任皇帝。冯太后杀伐果断,擅长以重典重罚驾驭群臣,为其所用。北魏在他的带领下日渐强盛。她两度临朝称职,被认为是北魏太和改制的实际操盘者,为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及北魏迁都洛阳以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元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拓跋宏正式亲政。公元494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进行汉化改革。他采取穿汉服、讲汉语、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通婚,参照魏晋门阀制度改革北魏政治制度,推动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等大力发展,史称“太和改制”。孝文帝对促进民族融合、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正是因为他不遗余力的改革,为北魏的分裂埋下隐患。
北魏迁都洛阳以前,为了抵御北部柔然侵略,在北方边关地区设置了六个军事据点,称为六镇。每镇将士多是鲜卑拓跋部和汉族豪强,他们被视为国之肺腑,可以随时返京任职。但自从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以后,这些常年戍边的将士无论在语言习惯还是生活习俗上,都与洛阳格格不入。再加上孝文帝实行了门阀制度改革,戍边将士无论立了多大的战功,都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因此一直心怀不满。公元523年,北部因极端天气导致粮草不足,又遭到北方柔然大军烧杀抢掠,权臣元澄勾结宦官刘腾专权,不断剥削六镇。多种因素叠加,彻底激化了戍边军民跟朝廷的矛盾,六镇起义就此爆发。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这场历时3年的起义沉重打击了日渐腐朽的北魏政权,北魏统治濒临崩溃。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迅速崛起,其中以尔朱荣的实力最大。
公元528年,北魏胡太后为长期控制朝政,毒杀了亲生儿子孝明帝元诩,改立年仅两岁的元钊为帝。胡太后毒杀皇帝的行为,给了早已按捺不住的尔朱荣可乘之机。尔朱荣以为孝明帝报仇为由,率大军南下进军洛阳。尔朱荣在河阴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北魏朝廷几乎被屠戮一空,史称“河阴之变”。此后尔朱荣彻底掌控了北魏朝政,但仅仅过了两年,尔朱荣擅自带兵逼近洛阳,为下一步篡位做准备,此事在洛阳引发大规模恐慌和骚乱。尔朱荣认为孝庄帝根本没有胆量反抗自己,只能任由自己谋朝篡位。公元530年9月,尔朱荣入宫朝见时,被孝庄帝元子攸亲手斩杀。尔朱荣死后,高欢趁机收编了六镇余部。第2年攻入洛阳,拥立以孝武帝元修为帝。公元533年,高欢消灭尔朱荣残余势力后,自领大丞相控制朝政。但孝武帝不甘为傀儡,命令贺拔岳除掉高欢。于是贺拔岳便到北部边疆佯装布置边疆防务,以在原州怒骂为借口,安营扎寨,屯兵关陇,与高欢形成相互忌惮的北魏两大军事集团。
公元534年,高欢派左丞翟嵩出使关中,离间贺拔岳与侯莫陈悦的关系,结果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暗杀于平凉。贺拔岳死后,宇文泰被关陇将士们推举为新统帅,随后宇文泰率军攻打侯莫陈悦,威震关陇。宇文泰积极拉拢关陇豪强大族,与他们结成攻守同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陇集团由此诞生。不久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孝武帝西迁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则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废其帝号,改立元善见为帝,史称东魏。公元535年,宇文泰认为元修身为皇帝做这些违背伦常之事,伤风败俗,于是私下秘密处决了元修。孝武帝知道后和宇文泰翻了脸,宇文泰认为元修这种人不值得被自己拥立为帝,于是直接毒杀了他。宇文泰改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北魏就此一分为二。

宇文泰为了对抗东北,设置了八柱国、12大将军、24开府的府兵组织系统,将士们平时务农,战时出征。这种兵农合一的组织形式,大大节省了国库开支,使得西魏迅速有了与东北分庭抗礼的实力。东魏和西魏连年交战,这本应是南朝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梁武帝晚年昏庸无能,过度崇信佛教,四次出家,大臣们屡次花重金将其赎回。当时仅建康城就有佛寺500余所,僧尼十余万,搞得全国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公元547年,高欢病逝,东魏大将侯景因与高欢之子高澄不和,他害怕高澄谋害自己,便带着河南13州投降了西魏。但宇文泰对他心怀戒备,于是侯景率部下又投靠了南梁。梁武帝希望借侯景的力量北伐,所以接纳了他,但没想到引狼入室。东北高澄派大将慕容绍宗攻打侯景,南梁派贞阳侯萧渊明前去支援,结果大败,萧渊明被俘虏。东魏提出和解,南梁与东魏谈判,让侯景很恐慌,他担心自己会被出卖。于是侯景假冒高澄给梁武帝写了一封信,提出以萧渊明交换侯景,没想到梁武帝欣然接受。侯景勃然大怒,暗自准备发动叛变。
公元548年,侯景之乱爆发。侯景以“清君侧”为借口,起兵攻入建康。梁武帝被幽禁在台城皇宫别居,饥渴交加中被活活饿死,终年86岁。侯景命士兵在建康城大肆烧杀抢掠,南朝的门阀士族从此凋零。侯景之乱成了西晋末年“衣冠南渡”的大结局。此后侯景相继拥立萧正德、萧纲和萧栋三位皇帝,并全部废除,最后于公元551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第2年,侯景之乱即被平定。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过程中,陈霸先趁势崛起,总揽南梁军政大权。公元550年,东魏权臣高欢之子高洋废除孝静帝元善见,建立北齐,东魏灭亡。侯景之乱让南朝的社会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直接导致南朝由盛转衰。曾经繁荣昌盛的建康城,经过侯景之乱后几乎荡然无存。而北朝的北齐和西魏趁机吞并了南梁2/3的土地,尤其是西魏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公元556年,西魏权臣宇文泰病逝,临终前将朝政大权交给了他的侄子宇文护。第2年,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拓跋廓禅位于宇文泰的第三子宇文觉,建立北周,西魏灭亡。虽然宇文觉是名义上的北周皇帝,但朝政大权依然掌握在宇文护手中。公元557年,平定侯景之乱迅速崛起的陈霸先废黜南梁靖帝萧方智,改国号为陈,南梁灭亡。陈霸先就是陈武帝。虽然开国之初,陈武帝与文帝、宣帝先后消灭了王僧辩、王僧智等反抗势力,又在建康附近打败了北齐,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南陈的统治,但南方经过多年战乱,社会经济已经严重破坏,再加上北朝趁虚而入,夺走南朝大片土地,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尤其是后主陈叔宝继位后,不问政事,整日迷恋酒色,致使陈朝国势江河日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说的这位亡国之君陈叔宝。

此时南陈、北周、北齐三国之中,南陈最为弱小,北齐实力最强,但奇葩的是,最弱小的南陈活到了最后,最强大的北齐最先灭亡。这一切都源于北齐的作死。北齐是一个过度胡化的政权,提倡鲜卑文化,其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氏族,军力强大,但北齐的皇帝大多极度荒淫残暴,父子通妻、兄弟通妻在北齐屡见不鲜,甚至狗马鹰犬都能获封官号,在中国历史上素有“禽兽王朝”之称。北齐的皇帝个个纵于酒色,醉酒之后就胡乱杀人,没有新皇帝登位,必定屠戮宗室,导致北齐宗族势力迅速瓦解,加速了王朝灭亡。
而北齐的死敌北周起初也没好到哪里去。北周自立国以来,朝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宇文护手中。15年间,宇文护连续弑杀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位皇帝,堪称“屠龙专业户”。直到周武帝宇文邕继位后,才诛杀了宇文护,夺回朝政大权。公元577年,宇文邕灭掉了北齐,统一了北方。但可惜的是,这位文韬武略的北周武帝,第2年北伐突厥时因病英年早逝,年仅36岁。
他就是名将杨忠,杨忠是西魏北周12大将军之一,他的长子是杨坚。公元581年,杨坚接受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改国号为隋,北周灭亡。公元587年,西凉灭亡。公元589年,杨坚派晋王杨广率军灭南陈,俘虏南陈后主陈叔宝,南陈灭亡。华夏大地在经历了自东汉灭亡以来长达369年的大分裂之后,全国再次归于一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