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理论基石,贯穿“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政党执政重要命题,深深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我们务必时刻保持对“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的清醒和坚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扎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确保我们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社会发展趋向,代表时代精神,体现社会发展规律。高度重视并大力培育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同时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首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源泉。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情深,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始终秉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理念,把人民群众作为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的主体地位,直接表现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上。没有充分的社会发展,就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分配;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利益表达,就无法有效地体现公平正义。改革是保障群众利益的基本保证。在物质上尊重群众诉求,在精神上尊重群众感情,在发展上尊重群众创造,在生活上尊重群众追求,是我们党顺利推进改革的动力和保障。我们党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在改革中始终根据群众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进行谋划,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焦点问题作出科学的规划,将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与群众利益攸关的事项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代表和表达群众的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群众利益的表达、协调和整合工作。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我们党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畅通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及时了解并引导人民群众的思想趋向和利益诉求,深入剖析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潜在冲突,开展深入细致的情绪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协调整合复杂交织的利益格局,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和根本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依靠和汇聚人民的磅礴力量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群众,将力量之源转化为现实动力。发挥群众力量,把广大群众的意向、愿望化为自觉行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实现精神提升和实践发展的双重飞跃。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辉煌事业,不能仅靠部分群体的力量,不能仅靠局部地区的力量。我们党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泛的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都是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更需要人民的理解、参与和支持。这就需要更加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妥善处理好改革的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处理好改革的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处理好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多层次、多领域扩大了党联系群众的制度渠道,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更加有效落实,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我们党持续不断开展党内学习教育,聚焦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根源上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实现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厚植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根基,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