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与一万株泡桐相逢

在去往河南以前,我只见过三棵泡桐树。
第一棵是在外婆家。外婆的邻居在河边种了一棵,树越长大,越沿着河面伸长。
第二棵是在杭州。夏天早晨骑车去游泳馆,会经过J小区,第一次见到开花,却是在照片上。
第三棵是在南京。出差的中午去吃饭路过,小区所在的街道名字特别,当时还特意记了下,豆腐坊。
我想泡桐树大概真的少,不然为何很少见。因为少,而被我见着了,于是就觉得珍贵。这份珍贵里有着一个女孩的自矜自得与自满。
待到出发去河南,高铁经过南通长江大桥,绿意逐渐葱盛,油菜花即将开败,星星点点的黄色点缀广袤村庄平原,满眼望去竟都是绿油油的小麦。途经海安市,看到一段废弃的铁轨。城市欣欣向荣,从我居住的城市到临城,驱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高铁也只要十分钟。
下午两点多,进入河南省,见到了羊群与村落,农田多种植泡桐树,春天的紫色花苞。郑州至洛阳段,山开始多起来,漫山遍野的泡桐树,此时已不多见油菜花的身影,列车持续进入隧道。一路上断断续续的在读樊锦诗的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



抵达洛阳前,心中想象的是元宵佳节长街上孩童手提灯笼,待到出了高铁站,眼前所见是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待我坐上计程车,四月的风一点点吹向我,还在心中暗暗笑着自己不合时宜的怀古。
在洛阳的第一晚,我从应天门遗址过了马路往东边走,准备沿途找家小店吃个晚饭,再散步去丽天门。那条小路就在周公庙博物馆前,一路走过去,简易的灯箱上写着各家民宿的招牌。路灯不算明亮,我抬头便见着了一棵泡桐树。



走进一家小店,店内陈设干净,有两桌客人在用餐。我因为不懂“烩馍”,便向店主人询问。正在处理食物的店主人听后愣了下,随即认真跟我解释,略带浓重的口音,我并不能很好理解。在店家说完后,我说帮我来一碗牛肉烩馍。端上来是一大碗,抵得上我平日里两碗的饭量。确实香,牛肉的分量也足。
龙门石窟是我解锁的第一个石窟,几个月后机缘巧合下分别去见了莫高窟与云冈石窟。
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龙门石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四百多年营造。其中一组长宽各30余米长的摩崖型群雕,因隶属于当时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始凿于唐高宗初年,咸亨三年(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于675年落成。其中心为大卢舍那像龛,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在胸前形成一圈圈同心圆,映衬出近4米高的大佛头像。

咖啡馆的名字是「纸贵」,从丽景门进来后过两道门,往左手边的一个小巷子里。巷子长约两百多,宽约五米,四层高的临街房屋,一楼以上都是住宅区。一楼的店铺做的都是书法字画生意,纸贵在这条巷子里,文气。
前一晚我从丽景门出来,来到纸贵时已经过了营业时间的18:00。于是决定第二天再来。店面不大,长方形,操作台占据店内1/3的区域,给顾客的座位靠墙呈L型。和咖啡师姑娘说在生理期,冷咖能否做常温。姑娘推荐了暖季咖,说带一点生姜。问女孩要一杯水,女孩在水池边洗盘子,转头和旁边的男生说,倒一杯水,稍微热一些。
把自己坐进门口的折叠椅里,与之相隔五十米摩肩擦踵的西大街相比,很少有外地游客进来。傍晚的点了,多是放学的小学生和说着本地话,在门口唠家常的阿姨辈。




去二里头是出发前就决定了的,我还是想看一下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按照外国考古界对“国家”的定义,夏朝并未显示十足的具有王权特征的国家。上世纪九十年代,欧美学者将「夏」视为神话传说而非历史事实。为了回应这份质疑,1996年,中国启动了夏商周断代研究项目。
那是距今约4000年前的古中国,同时期的古埃及当时处于中王国的第一中间期;古巴比伦处于第一王朝,也是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时期;古印度的文明随着雅利安游牧部落入侵已处于衰落期。古希腊经历了爱琴文明起源,来到了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在最兴盛的时期,遭遇希腊半岛迈锡尼人的入侵,随后进入迈锡尼文明,如同后来的商朝取代了夏朝。
大约三十多公里的路程,我决定直接打车前往,目的地是偃师。计程车师傅与我讲“下个月偃师就要合并到洛阳了”。那天是我生理期的第二天,早起加上旅程的些许疲惫,一路上我的兴致都有点蔫蔫的。车子从洛阳市中心出发,经过郊区小镇店铺,再到农村麦田屋舍,车辆开始变得稀少,一直到出现卡车的身影,我见到了马路旁竖立的硕大立牌:「欢迎您来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司机师傅将我送至博物馆门口,道声谢谢后我见到了眼前这座工整的深褐色建筑。身体带来最直观的反应,便是深呼吸。我很喜欢它的建筑面,这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


在博物馆的入口处遇到一群当地的小学生,穿着统一的校服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参观。在咨询台预约了讲解员,当得知只有我一位后,讲解员姑娘便利索地戴上讲解器,直接带我进入大厅。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讲解,姑娘讲的很认真,我听得也专心,只是奈何生理期疲惫的伴随,在结束讲解与姑娘说过谢谢后,我找着电梯旁一侧的座椅,几乎可以用“摊”字来形容当时的心理状态。
那天在二里头遗址,馆内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镇馆之宝,而是一位老人站在「乳钉纹铜爵」前用钢笔的绘画,还有一位三四千年前小朋友的玩具。
待我休息足够倒叙回去再看时,见到了这位写生的老人。当时我在拍一件文物,他就一直站在对面不动,好奇心促使我想看看他到底在看什么。那件我们都会拍的酒樽,老人家在一笔一笔地画着。


小朋友的玩具则是一只骨雕小猴子,它非常小,大概只有成人的小指头那般大小。经过它的时候我并没有在意,直到讲解员说出它背后的故事。这只骨雕猴子在一座墓里发现,逝者是一位幼童。专家猜测在幼童去世后,他的父母给他雕刻了这只小猴子作为陪葬品之一。
我为这个故事而动容,在它面前长久驻足。

下午一点半左右,我从博物馆里出来,坐在一处能晒到太阳的拐角阶梯处,从书包里拿出随身带的面包与水果,饥饿让我迅速解决了食物。往外走的途中,见到不远处淡紫色树的轮廓。我走过去,在树底下站了会,最后拾起泡桐树
一朵掉落的泡桐花,把它夹在我随身带的笔记本里,作为此次二里头之行的纪念。
纪念。是的,纪念。
人类全部的记忆,不都是为了记得与纪念么。老人家作画为记得也为纪念,那枚小小的骨猴,我曾猜测是孩子生前有一只猴子作伴么?记得也好,纪念也罢,故事里都有珍重的身影。


洛阳几日,把我想看的历史都看到了。接下来要去许昌,去见我想见的人。
自洛阳至许昌途经三门峡,窗外地势更为平坦开阔,开始有连绵的山脉出现在眼前。隧道逐渐增多,经过第一个隧道时,因压力带来耳麦的不适感逐渐减轻。
车厢里有一位年轻的母亲,齐耳短发,粉色针织上衣,水洗磨牛仔裤,怀中小儿安静躺着,看妈妈手里拿着的手机播放着动画片。
到今天,在河南见过了大约一万棵泡桐树。听新裤子乐队《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赵姑娘在出站口接我,A4纸上写了“钱儿”(Cheer的谐音),这世上只有她这么喊我。那时我刚结束高考,在网上冲浪中与她相识,一个暑假过去了,我们说了不算多的话,分享了很多快乐。
我读书,她工作,我毕业,她结婚。一晃十年过去了。
我们在出站口拥抱,她带我去吃饭听戏,舞台上的戏我看不懂,但桌上的食物我爱吃。她问我想去哪,我说没有特别想去的,来许昌就是见见你。




少林欢喜地
走路时我说起了少林寺,她说我带你去少林寺吧,我问远么,赵姑娘说来都来了我开车带你去。往返四小时带我去看河南的象征少林寺。少林寺很有气势,第一眼看成“她喜欢林少”想着好不正经的少林寺呀。寺内见过世面的鸽子丝毫不惧人。在寺里还见到了榆树,之前或许在南方见过,印象不深。在河南,榆树可以用来和米饭一起蒸着吃。




傍晚回程到达许昌时天已擦黑,赵姑娘带我去见世面,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胖东来。晚上送我回酒店,帮我订的酒店雅致舒适,我们在房间里聊天说话,有些晚了,我们告别,在门口拥抱,第二天一早我便离开许昌,继续接下来的行程。
在历史很好的同学告诉我这座城市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前,我对它的全部了解便来自QQ时代认识的赵姑娘。这座我只待了24小时的城市,因为十九岁时认识的一个女生,变得不再陌生。十年后我的抵达,也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真切的记忆。
我跟赵姑娘讲,你们河南的泡桐树好多哦,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多。
赵姑娘说,是啊,我们这一到春天,路上都开满了泡桐花。

给河南省,一个微小的纪念。
图/文 周幼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