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随笔“阿尔蒂基耶罗”
阿尔蒂基耶罗(Altichiero) 整件事近乎一桩丑闻。除了少数专家,几乎无人知晓阿尔蒂基耶罗的名字,而人们对其冷落的原因,实在难以说清。 或许是因为他的作品存量稀少,又或许是因为他仿佛始终笼罩在乔托(Giotto)强大个性的阴影之下。无论原因为何,我们终须打破这沉默的共谋。 关于阿尔蒂基耶罗的生平,人们所知甚少,他的主要作品集中在帕多瓦的一处地方——圣安东尼大教堂及附近的圣乔治祈祷室。他曾与画家阿万佐(Avanzo)合作,因此很难区分哪些出自他的手笔,哪些来自阿万佐的画笔。 在帕多瓦那座宛如神圣马戏团的、糟糕的圣安东尼大教堂中,唯一能引人沉思的礼拜堂,装饰着阿尔蒂基耶罗的壁画《基督受难图》(Crucifixion)。

这位大师如何在周围色彩的狂欢中,创作出如此庄重、崇高且杰出的作品,将永远是他的秘密。阿尔蒂基耶罗的壁画彻头彻尾地充满原创性。它的力量不仅在于构图或艺术手法,更在于其精神力量——这在十四世纪的其他艺术家中无与伦比。 中央的十字架,周围是马匹与围观的人群。这群人对这桩事件完全漠然,就像普通的乡村集会——左侧一个女人拽着孩子的胳膊,士兵们正为基督的衣裳拈阄。这让人想起后来的勃鲁盖尔(Brueghel),以及他那种将重大事件置于冷漠人世背景中的表现手法。 圣乔治祈祷室的壁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极度衰败的状态(拿破仑时代曾被用作马厩)。它们是一组关于圣乔治生平的伟大骑士故事,还包括圣嘉勒和圣凯瑟琳殉道的场景。乔托完全植根于方济各精神,不仅因为他是圣方济各传奇的描绘者,更因他的本性——那种略带甜美的、女性化的“小穷人”(意大利语:Poveretto)气质。而阿尔蒂基耶罗则源自但丁的精神——严厉、骑士化、形而上的。 艺术史上的伟大发现,往往出自作家而非历史学家之手。十九世纪,一位法国记者兼作家重新发现了卓越的荷兰画家维米尔,便是如此。 我已竭尽所能,但愿阿尔蒂基耶罗最终能在最杰出的艺术家中获得应有的地位。以及迟来的声名。
WZM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赫伯特随笔“声音” (3人喜欢)
- 曼德尔施塔姆的“亚美尼亚之行——阿什塔拉克(Ashtarak)” (6人喜欢)
- 米沃什访谈之“维尔诺” (2人喜欢)
- 米沃什访谈之“大学” (2人喜欢)
- 赫伯特随笔“锡诺普”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