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回不去了*
真的是回不去了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孔子说:“民众对于仁的需要,超过对水火的需要。水和火,我看见有人死在里面,却没有见过有为实行‘仁’而死的。”孔子他老人家想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怕“仁”甚于怕水火。前边孔子给我们定义了那么多的“仁”的内涵,老百姓怕什么呢?
我觉得普通的老百姓怕的,一是怕吃亏。行“仁”德是需要付出的,这是与人自私自利的本性相悖的,是需要“克己复礼”才能做到的。二是怕繁琐。“仁”的言行标准,礼仪规范太繁琐,对“仁”的内涵也给出了太多的诠释,不容易让人理解。三是怕做不到。“仁”的标准不仅繁琐,而且要求太高,努力了半天也达不到,岂不是白费功夫吗!所以,多数人都会望而却步。四是最核心的是不愿意。就当下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已经让人回不到远古的淳朴了。不仅是现代社会,就是在孔子他老人家生活的年代,也是感叹人心不古。
人们追求利益、追求名誉、追求地位的澎湃动力已经不可抑制,也正是这种澎湃的动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内心那种追名逐利的私欲已经形成了。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就是这个道理,正是因为人们越来越见利忘义,所以孔子们才会打讲“仁义”,就是想让人们回到从前。其不知真的是回不去了,这就像是一旦开化了心智,人就不可能再做会猿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