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处理好问题,但不想得罪人?记住这八字对策 “责任转嫁+风险绑定”
2025-04-14 思维观察员 第655篇 【观察思维 | 记录思考】


真正的权力游戏,不是自己拿刀往前冲,而要懂借力。
如果你是高管,分公司因项目失败亏损千万,CEO面临董事会问责,他找你聊对策。
失败的原因是监管制度对业务决策形成了掣肘,而这个制度又是董事会定的,人也是董事会安排的。现在有三个对策,CEO想听听你的看法。
- 撤职处罚。把这个分公司的监管人员撤了,不能只让分公司老大一人担责;
- 优化监管。约束监管权,给监管和经营划清界限,不能影响正常业务决策;
- 撤销监管。不光是这个分公司,所有分公司都撤销,由分公司老大一人负责。
你会怎么建议,为什么?
同样的情景,宋朝的吕夷简也遇到过……
------------
在900多年前的宋朝仁宗年间,边境上发生战争,镇守大将战死。
朝廷吵翻了天,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宦官监军导致主将无权调配军队,才导致的失利,他们对皇上的诉求很简单:
要么杀了那个监军宦官,要么取消宦官监军制度。
逻辑也非常清晰:
谁出错,就要处罚谁。 那个监军宦官掣肘主将致使惨败。 ------------ 所以,他要担责-死罪。
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监军宦官能掣肘主将呢?不该是主将才是主角吗?
因为制度赋予权力,也约束权力。
宦官监军制度规定—— 宦官监军权>主将调兵权→难以调兵。 要避免主将难以调兵的困境。 ------------ 就得改/废了宦官监军制度。
怎么办?选用哪种方式?有没有更好的?老板把问题抛给了总经理吕夷简。
------------
这还用问?当然选第二个了,他心里明白得很:
要么杀一个,要么取消制度。 若杀一个,这类问题依然会出现-不行! ------------ 取消该制度-才能彻底杜绝。
但是他却回答到:
不必杀,也不必撤销。只要选忠厚谨慎的人去担任即可。
众人都听迷糊了,怎么跳出了原来的问题,还跳进了一个新问题?
其实他有自己的小心思:
设置宦官监军=皇帝掌握军队。 直言撤销宦官监军制度。 ------------ 意味着削弱皇帝对军队掌握权。 谁削弱皇帝权威,谁以后必遭殃。 ------------ (我直接说)那我以后必然遭殃。
还是换一种间接地方式——选更合适的人——来处理这个问题。
------------
选谁?这是新问题,也是具体执行问题。
谁去选?老板宋仁宗顺口就把任务交给了吕夷简,吕夷简可不愿意,他鸡贼着呢,他深知:
谁选的人,谁要承担连带责任。 如果我推荐的人出了问题。 ------------ 那么我也要受牵连。
于是吕夷简就以“自己是宰相,不应与宦官交往,不了解他们的人品”为由拒绝了。
同时,他补充了方案:“让宦官们自己在内部推荐。”——这才是他的高明之处。
老板接受了这个方案,并依次实施。
在当时宦官集团普遍有问题的情况下,宦官们自己心里也明白:
如果推荐,必然会连累自己。 没人想被连累。 ------------ 所以都不想推荐。 但制度存在就得用人,必须要推荐。 ------------ 除非取消制度。
结果没几天,宦官的几个代表就跑到仁宗跟前,叩着头请求取消制度。
之前吵翻天的士大夫们,都赞许吕夷简有谋略。
------------
回头再看吕夷简的谋略,就三步:
step-1:转移矛盾
不杀也不撤,你们推荐自己人,如果被推荐人失职,推荐人同罪。
if 宦官举荐 → then 责任连带 → 他们不敢乱塞人(✓)
step-2:逼其自宫
都怕被连累,但又不得不推荐,除非撤销对应的制度/岗位。
if 岗位风险>收益 → then 宦官弃权保命(✓)
step-3:名利双收
没得罪人还解决了本质问题,赢得智慧口碑。
if 问题“自动解决” → then 功劳归我,黑锅宦官背(✓)
这三步迁移到职场,同样适用:
step-1:转移责任
先提议:“监管制度由各部门联合制定,影响业务部门连坐扣奖金!”
风险均摊,让监管人员不敢敷衍。
step-2:逼其自推
监管总监怕担责,主动申请:“监管权下放给业务部门吧!自行监管,全权负责。”
岗位变鸡肋,对方主动弃权。
step-3:名利双收
老板夸你“顾全大局”,监管总监还觉得你帮他解围。
问题解决,黑锅变人情。
------------
吕夷简的智慧,藏在“责任转嫁+风险绑定”的套路里:
- 明面上:给对手选择权(“你举荐啊!”);
- 暗地里:把炸药包塞对方手里(“炸了算你的!”)。
高手解决问题,从不用自己的手拿刀;而是让对手自己把脖子伸过来,让他自己了结。
这都是智慧,都是会动脑子的表现。
而要想掌握这样的智慧,那么对逻辑思维的训练就必不可少。
-----------
关于逻辑思维训练,我创建了一个“知识星球”(原199元/人,现关注+微信 19.9元可加入),分享了一套基础的“形式逻辑”知识,总共21节(已更完)。
每小节内容6000字左右,都是训练逻辑思维的干货。21节内容的分布是这样的——

素材资料已准备就绪(下面是部分内容的展示)——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我,只要花点时间,一定能从质的层面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