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你的专业选择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关于阅读与专业选择的最理想状态,当然是选一个能够多赚钱的专业,然后再用足够的空闲时间看看书。
其实我真不是因为语文成绩好才选择读文科以及中文系。我那是没有选择!
从我个人来说,我确实喜欢阅读。但我并不是因为喜欢阅读才选的念中文,你要知道,当你的高考成绩即使超常发挥,也没有过多优势选择好大学以及热门专业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无奈。
就像陈年喜在因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爆破行业后说的:“但凡有其它选择,肯定不会写作!
人生真的不是你想怎样,它就会怎样的。命运很复杂,看似很多岔路口,其实留给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并不多。

但凡我每一科成绩再好一点,把总分再提一提,也许还可以在文理分科时纠结一下,到底该选文科还是选理科。
但我就没有这种烦恼,成绩摆在那里,我的理科成绩没有一科拿得出手,至于文科成绩也只是马马虎虎。高考助我跨进中文系的竟然是文综,文综满分300分,平常任何一场考试我总分都没超过200分,可能是老天实在是看不下去我的沮丧了,我唯一一次文综超过200分竟然发生在高考,确实算是奇迹了!
这么说吧,虽然我在大学可以自主阅读古文,甚至可以给同学辅导文言文。但是在高中,一旦语文老师开始分析文言文,我就自动进入打瞌睡模式。不是听得懂听不懂的问题,纯粹就是因为他讲课的方式对我缺乏吸引力,全是枯燥知识考点的罗列,毫无生趣。
而且我还有个毛病,我的应试作文基本都徘徊在及格线边缘。虽然我也尽量采用“凤头+猪肚+龙尾”的结构,但我思维比较跳跃,我对作文主题的理解,跟老师讲解的官方标准答案总是存在偏差。我写作文时往往尽兴为之,对主题的诠释又总是不痛不痒,所以整体语文成绩也只是一般。
神奇的是,我真正开始阅读是在大学。
进入中文系后,我有了一种跟《尘埃落定》傻子二少爷一样的无聊空虚感,原来时间可以有那么多,可任由自己支配。最最最开心的是,课程安排里不再有让我担惊受怕的数学,我们毕业也无需和英语四级考试挂钩。虽然我英语成绩也不好,但眼看英语沦为次要科目,于是,就多出来大把大把的可支配时间。

中文系老师各有特色,听他们讲课很容易入迷。
当时我们系主任给我们开了一门课讲《大学》,没有教科书,他只为我们每个人复印了《大学》全文。
我们每节课只需要带上这几页薄薄的资料,然后听系主任神侃。
他从来不具体讲解每个微小释意,而是由原文引申介绍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他本人在我们系甚至整个学校都备受尊重,他身体力行诠释知识分子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懈追求。他的衣着谈吐都很得体,总是穿着深色系正装,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从容和优雅,眼里始终闪着比实际年龄要年轻的光亮。而这门课竟然上了足足一学期。虽然他讲的大多数故事我也早已忘记,但他确实生动显现了知识分子的优雅风度。
其它科的老师也基本不用教科书,都是脱离开教科书自己来写教案,其中很多都来自他们自己的学习心得及研究成果。所以,每堂课的信息容量大得惊人,我常常听得目瞪口呆。而且,他们毫不吝啬给我们开书单,为了让听课轻松一点,稍微能跟上老师的讲述节奏,我只好乖乖去图书馆看书。
等真的去了图书馆,我才发现,书海无涯,只要你保持好奇,永远都有看不完的书。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无形之中训练和培养了我的阅读兴趣。但因专业需要,我的阅读比较偏向人文社科,其中最多的还是文学作品。

如果我不是读中文系,读其它理科专业,是不是也会读很多书?我想,也许选择的阅读书目会有所区别,但阅读是必须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任何专业都是必备技能,毕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工作以后,我比较幸运,从事的是我比较熟悉和擅长的文字工作。所以,我个人的阅读还是主要以文学作品为核心。
有时候,也并不存在所谓的选择,我更喜欢偏向诗歌、小说、散文的纯文学创作,但我的工作本身和纯文学创作其实离得很远。这可能也是长期养成阅读习惯使然的结果,阅读可以增强语感,提高鉴赏能力,也可以提高文字驾驭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阅读一本书会对以后的学习或工作有何影响?但真心喜欢去做一件事,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
最终阅读会把我带到哪里,我也始终满怀期待想要知道答案。于是,决定一步步继续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