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黄金时代
01 两个问题
2017年临近毕业的炎夏,在朝九晚九全勤实习十个月后,我被某上市猎头公司“非常遗憾”地通知“原定的HC取消了”。当lead我的姐姐在送我返校的路上替我抱不平时,我笑了笑说,“没关系,虽然时机不好,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也不会是公司的问题,是我的能力问题”。彼时前路略显渺茫,原来的实习转正许诺在我的天真笃信下已全然泡汤,但在当时年轻气盛的状态下,好像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是难得倒自己的,如果有的话,那就让它先过来好了。
再后来机缘巧合下,第一份工作自己“找”到了我。招聘网站上公开的简历信息被招聘HR刷到,邀约过来面试文案策划,上来先是一张卷子,两道开放式问题,要求为家庭投影机和激光电视写广告文案。布置完考卷后,面试官A——即我后来的主管就翩然而去了,独留我在原地冥思苦想。
8年光阴流转,我答了些什么已经模糊不清,只记得面试官A在闲聊至最后时,问了我一个令人蒙圈的问题:“你有想过未来要过怎样的人生吗?”而另一个面试官B也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到了非常困窘的程度,对于你来说能够谋生的工具只有一杆笔,你还能做什么呢?”或许当时仓促听见问题时,我下意识只把它当做一次正常面试需要应对的突发情况,但在日后许多的情境下,我不由自主一次次回想起这两个问题,它们成为了两位老师所种下的“心锚”,一遍遍捶打我的脑壳。我也深深怀疑过,这个问题不仅是抛给我的试炼,也是问者对于自己阶段性人生的叩问。
这两位面试官后来成为我这段工作经历中非常重要的领路人,在某段人生里遇到一位这样的老师已经实属不易,而我有两位,何其珍贵。

当时老师B写给我的期许
更幸运的是,在这家公司我遇到了很多自信飞扬、朝气蓬勃、幽默亲和的小伙伴们,我们同属于一个团队,相互关怀彼此接纳,非常纯粹地想要把工作完成得更好。在工作外的时间,我们无分级别、性别和岗位,是一起分享秘密、兴趣、喜好的朋友。数不清有多少次围桌夜话,把喷香的饭吃成冷炙,把闲话煲成粥。
只是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当征兆出现,最后相聚的夜晚来临,夜风熏人,看着大家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溢的笑意,我的内心却抑制不住伤感。像这样的黄金时代就此便要结束了。或许今后还会遇到另一群独特的友人,我们会携手历经另一番新奇的体验,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有些人有些事就只能飘荡在岁月河流中,粼粼的波光会因为记忆的不可重现,更显美好梦幻。

那天晚上回去路上发的朋友圈
最近,正值职业空窗期。偶作闲人一个,思绪便经常飘远,飘回那个暑气溽热又灿烂夺目的夏天,而那两个“灵魂拷问”也再次浮现于水面:
一、现在的人生是我想要的吗?
答:我有了相爱的伴侣,彼此尊重互相扶持。不再是20出头的那个拧巴敏感的女生,对待陌生的环境充满戒备,需要别人主动释放好意才会慢慢敞露心扉。当然,我也为了生活做出了妥协,为了照顾别人的感受去完成一些并不在意和喜欢的事情,假装自己是个成熟的大人。
我的理想主义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而蒙尘,为了责任不得不认真考虑现实问题。我还在努力学习如何自洽,如何从容而幸福地生活。
持续努力并享受过程,坚定达成目标;拥有让自己、让身边人幸福的能力;减少内耗,高效行动,提升对世界、对自己的认知水平;无惧逆境,韧性生长,成为更好的自己。——2025年初写给自己的期许
二、如果你到了非常困窘的程度,对于你来说能够谋生的工具只有一杆笔,你还能做什么呢?
答:30岁裸辞待业一个多月的我,终于有了一次无限接近这个假设情境的机会(笑)。不外乎以字为生。条条大路走不通,那也得一次次碰壁了才知道。写网文、做自媒体、投稿非虚构故事、参加小说比赛。即使收入微薄,能吃饱穿暖、开怀大笑即可。
记得《傅雷家书》中写道: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湖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这段时间,幸好还有文字,可以把心底的困惑抒发出来,细细梳理一遍芜杂的念头。如果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写作就是抵御庸常的零成本途径。写作真好。
02 精神危机
眷恋过去并非因为现实的碰壁。值得回忆的黄金时代还有好几段,有17岁埋首读书间或抬头看见的悠悠云朵,有在虚拟的游戏世界联机打怪的热血激情,有童年麦收季节的田垄上听见家人呼唤回家吃饭的喜悦,远处是次第升起的炊烟,空气中浮动着家家户户的饭菜香气……它们就像电影《头脑特工队》里的金色记忆球,支撑起着人格之树繁茂生长。而我继续努力向前奔跑,正是为了再度拥有这一切。
遗憾的是,从苏州辗转上海的几年,这样的日子非常稀少。先后经历了魔幻疫情、亲人离世、职场PUA,2023年春天,在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春季,自以为天性乐观的我,还是被击垮了。第一次饱尝抑郁的滋味,害怕夜幕降临,自己变成习得性无助的小狗,感觉生活处处都是困境,丧失了克服问题的动力。
多亏有爱人和朋友的支持,更换了生活环境和通勤工具,重新调整了职场处事的心态。日复一日戴着微笑面具,做一个看似正常甚至有点卷的打工人,季节轮换至秋天时,情绪终于恢复平静了,手部颤抖的躯体化反应也有所缓解。
直到今年在“一席演讲”现场聆听港中文博士后李昀鋆女士的演讲,才意识到当时可能是丧亲导致的弥漫性哀伤。

失去亲人是心底一生的潮湿,想起亲人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在淅淅沥沥地下雨。有很多的情境、场合都会唤起对亲人的思念。记得某次和妹妹通话,得知她半夜梦见爷爷,醒来后在宿舍哭泣。当时爷爷离世已经几个月,我在电话的另一头听见了也只能沉默片刻,告诉她这样的悲伤我也一直拥有,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难过的时候多想想过去美好的回忆,爷爷并非只有过世前生病的样子,他也曾经年轻过,有过他的黄金时代,这些记忆会一直陪伴着我们未来的人生。”
失去亲人是无解的,经历的苦难是无解的。慢慢的,我只能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与哀伤共处,坐上生活的马车滚滚前行。无论三年、五年还是十年,我都有权用同等强烈的情感哀悼亲人,同时亲手创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而那些过去经历的负面糟糕的、不值得留存于的人和事,及时抛却掉、忘干净,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告解。
03 我是船长
Gap期考验的是对生活的掌控力。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休息多久,只是列了计划清单,根据完成进度酌情而定,此外也要看找工作顺利与否。一晃眼就过去了40余天。看着清单里的事项被一一划去,虽然还留下几个“钉子户”躺在列表里,但是这种感觉依旧很爽,那些过去无暇去做的事情,终于在这段Gap期得以释放。以下是清单中的部分事项:
读完了9本书,看了8部影视剧,完成了一次家里的大扫除断舍离,拿了一个证,去了三个城市,见了许久不见的挚友,发展了三个爱好(摄影、练字、心理倾听),返乡探望了外公外婆……
当然没有那么绝对自律,比如我的体重和理想的offer一样稳定持平,熬夜导致生理期推迟+肠胃不适,吓得以为怀孕去医院做检查。
也会偶发无聊和焦虑。这时候总会想到某位哲学家的鸡汤言论,“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有的选才会举棋不定,才会产生焦虑,如果前路方向已定,只需要活着就好,哪还有焦虑的空间呢?
不出意外,4月的Gap状态还会继续下去。黄金时代在哪里尚未可知,但好在我还有向前奔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