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0 读《地球上的漫长午后》
今年好像还真的挺忙,读科幻写知乎的时间都不太多。
最近读了比较有意思的两本是《地球上的漫长午后》和《数学陷落》。不过后者基本是一些有意思的短篇(非常喜欢格雷格·伊根的《闪光》+《数学陷落》组合篇),有机会可以另讲。
读后记发现作者还是更喜欢《温室》而不是《地球上的漫长午后》这个名字。
确实整本书给人的感受就是植物园温室那种遮天蔽日彼此勾连千奇百怪的植物以及氤氲着热度、湿度,仿佛隔着玻璃的白色日光下让人在昏昏沉沉里又莫名担心身边生物(比起担忧动物更多是畏惧植物)的半梦半醒状态。是的,像一场巨大的白日梦境,只是色彩不是光怪陆离(甚至人类社会的光怪陆离色彩还让人心安一些),而是霸道地侵占了一切的不同明暗形态各异的绿。
这是一个植物的世界。
其实这本书没有非常明确的起承转合故事和事件,只有一个相对的主角格伦,但也在不断切换叙事主体(虽然都是第三视角,但会使人觉得谁的故事都不至于讲的彻底,而只是选取了这个世界上一些人的一些切片,借由他们的经历来展示这茫茫植物世界的一些角落;而并不解释其原理或后续,只是相遇、观察而后分开的关系)。
而且读起来很多时候会很不适……甚至对我来说有很多恐怖元素(比如在自然界中可能比较常见的寄生现象等,虽然是自然的,但是会让我觉得不适)。
但是不得不承认,书里的植物动物样态生存方式的概念构想之新奇,以及对这些“新品种”的近乎“挥霍无度”地在字里行间的抛洒和使用,真的是把作者的绝妙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好像不用节约着使用任何一个奇妙的idea,随手一指就是一个颇有意思的点子,虽然不一定符合科学常识和原理,但也足够有趣。
可以捡一些我印象比较深的部分稍微说说。
最深刻的当然是魔菌(可能导致我在一段时间里无法正视羊肚菌了)。作者略有一点恶趣味地把人类之所以拥有区别于植物动物的智慧,归功于羊肚菌在人类大脑里的寄生。因此在那个“未来”,在那个人类已经缩小了自己的身体、忘记了自己的智慧、回归生存本能以适应被植物覆盖的地球的时代,魔菌在格伦身上的寄生使它得以从格伦的大脑中(每个人虽然不记得,但他们的大脑似乎还保留着人类发展上万年的历史记忆)提取地球上人类的兴衰历程、发明创造、制度规则等记忆,甚至一窥人类的思维逻辑,习得判断推理等能力,从而指导他所寄生的人类的行为。双方对思维意识控制权的争夺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点,魔菌和格伦在物质层面上的寄生关系,竟然能使其具有思想层面交流的能力,甚至魔菌能够压过人类的意识,并能操控其入睡,与之共同感知外界。
这好像让我想到《星星是冰冷的玩具》里,主角在某个外星,通过调控身体技能来屏蔽感知寒冷的法子。
对人类个体来说,意识操控行为似乎是自然的,这是我们学过的神经中枢/其他神经对肌肉的控制。但是对魔菌而言,这就是 物质层面上的融合 带来了 意识层面的“接口”介入,从而使得新的意识能够通过旧意识的通路控制行为。而魔菌相对于这具身体的新意识,通过身体本身感知外界,就仿佛是共享通路。
也许很多科幻都有这样的设定,但是这本书的设定一旦类比到植物的寄生,反而让人意外地觉察到物质层面联系到意识层面联系的这个跨度有多么神奇。
如果意识如《云球》那边阐述,是一团量子云,多个意识连在一起/放在一起到底会带来什么结果?是简单的“多重人格”吗?是《黑镜》所呈现的那种前端人格和后端人格吗?是这里魔菌和格伦能进行不发生的脑内交互和对话的“平行人格”吗(但似乎魔菌很少直接调动格伦的发声器官直接发言,这样看魔菌似乎仍然是后端人格,直到后期增强近乎“夺舍”才来到前端)?
而且魔菌很神奇的一点在于,它简直是一个万能接口,无论是它嘴里形容的思维简单的植物、有着广袤历史的人类,还是其他特殊的智慧物种,它都能链接并窥探其思想(这时候似乎需要哈利波特里面的大脑封闭术来抵御魔菌了)。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就是在本书后段出现的一种奇异的人类/生物,‘她’的进化方向是像《降临》那样把时间从线性变成了可折叠。
在主角一行人行进的时候,会先派‘她’去时间的前方看看‘是否有危险’。如果‘她’去到未来后发现他们没有死,那就可以回来执行继续前行的决策,因为至少到‘她’去到的那个时刻之前,他们的任何行为都可以被认定为是正确的不会死的。
感觉这个设定真的仿佛卡bug了……
‘她’的能力本质上像是通过“去未来看看”这个行为把平行时空坍缩到了一个确定无疑“他们会活着”的时空。接下来一直到‘她’所看到的“未来”的这段时间的所有不确定性都被这一操作抹消了。
不过本文没有描述,如果‘她’看到的是“他们死掉”,那应该再往回倒一点未来,直到“他们活着”的那个时间点,看一看是什么决策导致他们从“活”到“死”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决策仍然是可以修正的。即时没有学过数学,不用什么公式论证,也可以发现这个卡bug的点就在于可以一直修订决策,直到“突然死亡”找不到所存在的可修订的决策为止,“他们都会活着”。
但有可能,作者更想表达的意思是,命运是确定的,只是去未来窥探一下,知道不会死,给现在的人一点信心罢了。
关于平行时空这个命题,还是格雷格·伊根的短篇小说《单生》写的更有趣些,在这里就不说的更多了。
这本书还有一些有一点意思的比如“飞人”、“肚子人”之类的设定,甚至后者还有一些讽刺意味(应该是讽刺的不愿独立思考的巨婴式的个体?)。人心甘情愿寄生在植物上,为植物所用,也接受植物的庇护;离开了植物又在找寻新的控制者,会有一种断奶的无助和痛苦……还挺影射的。
本书的最后感觉还是有一些希望。格伦虽然和魔菌分割,但似乎真的迎来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希望人类文明的种子能够重新被燃起,不再是得过且过苟且偷生,而是重新开启星辰大海的征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