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帝国|帝国以光明示人,以黑暗制人——权威揭秘美国国家监听活动的方方面面
本书是一本揭秘美国国家监听活动的专著。
作者以“9·11”事件、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追捕萨达姆、猎杀本·拉登、斯诺登事件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以及“三叶草”行动、“星风”专案、“锆石”计划等鲜为人知的计划与活动为抓手,对美国情报部门的全球监听和一些重点事件进行了基于文献的侧写。
本书描述了美国情报部门许多不为国人所知的事迹。
例如,一边大谈德美友谊,一边窃听德国总理电话。再例如,早在联合国建立伊始,美国就利用技术手段窃听外国(包括其盟友)驻联合国使团的信息以掌握有关国家的谈判底线。
如果说有读者觉得上述窃听只涉及政府高官,和自己无关的话,那么不要急,书中还介绍了美国情报部门如何直接从底层软硬件入手,将安了后门芯片/后门程序的通讯器材/软件提供给普通居民用户。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美国情报部门与英国、澳大利亚等五眼国家情报部门的合作,如和英国情报部门联手在英国领土入侵通讯光缆、获取巨量数据,向英国提供军事情报,在澳大利亚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与澳大利亚情报部门签合作协议共用澳大利亚监听站,利用切断情报供给为手段胁迫加拿大派舰参加海湾战争,等等。
在对这些硬事实进行刻画之余,本书还刻画了在历史的尘嚣中忽隐忽现的一张张时代的真人面孔。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穿梭于政商“旋转门”间的美国大人物们如何贪婪地化国帑为私人利润,与此同时,以斯诺登为代表的一线精英人员如何在现实与良知间进行艰难选择。
再例如,我们还可以看到如skype这种知名跨国公司一边大肆宣传“用户的通话是不可能被窃听的”来发展用户,一边在内部设立配合情报部门获取用户通话数据的专门计划,而名不见经传的Lavabit这种小公司却宁愿关闭苦心经营多年的公司业务,也不愿意在国家机器的压力下交出用户数据……
贪婪与纯真、谎言与至诚……,人性的冲突与对比,在本书所采撷的历史碎浪中比比皆是。
总之,作者以权威文献为基础,以文学白描为手法,将历史的严肃性和文字的可读性很好地融为了一体。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美国国家监听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而对这个被无数滤镜所包裹的超级大国,乃至对我们所在的这个美丽世界,有一个更加客观的理解。

帝国以光明示人,以黑暗制人
——权威揭秘美国国家监听活动的方方面面

《窃听帝国》
真溱 著
定价:78.00元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25年4月
内容简介
目前全球关于美国国家监听主题的图书已有一些,但还是以记者和职业作家所著为主,偶尔也有一些亲历者的回忆录问世,而像《窃听帝国》这样由业内专家完成的专著并不多见。
本书融专业性与可读性为一体,以“9·11”事件、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追捕萨达姆、猎杀本·拉登、斯诺登事件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以及“三叶草”行动、“星风”专案、“锆石”计划等鲜为人知的计划与活动为抓手,对美国情报部门如何在数十年间逐渐形成对全球的监听系统和一些重点事件进行了基于文献的侧写,其中部分内容系在国内首次详细披露。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美国的国家监听活动是如何一步步跨过红线,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对全球“一网打尽”的监听体系;读者也可以了解斯诺登等人是如何以个人的渺小之力,努力揭发美国的监听黑幕;读者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监听活动有一个相对客观的了解。
作者简介
真溱,前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总师,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和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图书馆学、情报学专家。曾出版《国家斥候》、《国家智囊:兰德公司如何影响世界》等多部著作。
推荐阅读
国内已出版多部有关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图书,但这些图书或聚焦于高层,或着重于其行动部门,基本忽略了中央情报局的“黑色大脑”,也就是其至关重要的分析和研究部门。
本书在大量公开及解密资料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对深藏幕后的中央情报局分析和研究部门进行介绍,梳理了其曲折前行的历史,讲述了中央情报局许多目前尚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本书可作为有关单位的外军研究、国际情报史、建制史参考资料使用,也可供普通二战和冷战军事、情报、谍战史爱好者阅读;本书还涉及大量美国相关组织体制改革/沿革内容,可供即将或已经身处机构改革大潮之中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