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环状沟通模式在家庭中的运用|哪个心理咨询机构培训靠谱值得推荐
飞米粒(Family)心理是国内知名中短程社会心理服务机构,2017年成立于上海,致力于在每个县城开出正规连锁心理咨询室;首创心理咨询师培训孵化体系,帮您从零基础开出自己的心理咨询室。
飞米粒开发AI智能匹配咨询师平台小程序,欢迎您在里面找咨询师,也欢迎合格咨询师入驻。

全文3392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我们心理咨询师在做增进家庭沟通的过程中,必须要找到几个标准的沟通模型,这样工作起来才有思路。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运用比较多的模型,但他只是最基础的原理,并不涉及到具体的沟通分类等。
萨提亚的“自己-别人-情景”三要素沟通模型分类是一种比较好用的沟通模型。通过这三个要素,把沟通分为指责,超理智,打岔,讨好,表里一致型。
今天我们再讨论一个对家庭关系至关重要的沟通工具 —— 里尔人际沟通模型。这个由美国心理学家提摩西・里尔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创立的 "人际环状模型",对人际的沟通总结得也非常好。
一,里尔模型介绍
首先,从关注重点来说,我们沟通的重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人也就是以关系为主,二是以事为主。
比如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以人为主的沟通会首先思考:孩子怎么了?不想学习了,我如果批判他,会不会让他难过抵制,会不会破坏我们的关系? 但如果以事为沟通方式,则首先关注,作业每完成成绩会下降,怎么这么简单的作业不能完成,孩子就应该严格完成作业,不管怎么说都应该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完。里尔把他归纳为我-我们。关注我就是只关注事情,关注我们则关注关系。
其次,行为可以分为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主动行为就是要自己主导,主动出击等,被动就是从属,听别人的。
里尔把以上两种沟通形式总结和归纳了以下,形成了一个如下图的沟通坐标系,横轴代表 "主导 - 从属" 的权力维度,纵轴代表 "我 - 我们" 的关系维度,由此划分出四个象限。


总结起来说:

其中,第1,2沟通类型会相互激发,第3,4沟通类型会相互激发。

再对这个坐标系细分,得到八种沟通模型,如下图:

二,下面聊八大沟通类型在家庭中的应用举例。
(一)引领行为:家庭舵手的责任担当(主导 / 我们)
行为特质
在沟通中自然承担领导角色,注重整体目标,同时愿意倾听家人意见,最终为结果负责。是比较注重关系的领导型沟通。主导为主,兼顾人际关系。
家庭场景
周末家庭旅行计划讨论时,父亲作为引领者会说:"咱们这次想带老人孩子一起出游,大家最想去哪里?但要注意预算和行程舒适度,最终路线由我来整合,确保每个人都能玩得开心。"
应用效果
这种沟通模式能在复杂家庭决策中建立秩序,尤其适合处理购房、子女教育规划等重大议题。父母的引领不是独断专行,而是在吸纳家人意见后承担决策责任,让每个家庭成员感受到被尊重的同时,也明确家庭的整体方向。
一般来说,在家庭中,爸爸比较多的运营这种模式比较好,当然,如果家庭都是成年人,那么这件事最终是谁来做谁就应该用这种模式,就是那个人需要来主导,但是要考虑别人的感受,维系好的关系。
(二)帮助行为:温暖的建设性支持(我们 / 主导)
行为特质
主动对家人的提议提出优化建议,既展现自信又信任对方,注重维系家庭团结。以人际关系为主,兼顾主导权。
家庭场景
母亲在女儿准备高考复习计划时说:"宝贝的时间管理表很详细,妈妈觉得可以在午休时间增加 15 分钟的户外活动,这样既能缓解疲劳,也能让下午的学习效率更高,你觉得呢?"
应用效果
这种沟通常见于亲子教育和夫妻协作中。当配偶提出创业想法时,用 "我支持你的目标,但我们可以从市场调研开始分步实施" 代替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既能体现对对方的认可,又能引导理性思考,避免盲目支持带来的风险。
这种比较注重关系,主要用在非重大的一些事情上面,宁愿牺牲一些效率或者正确性可以让家庭更和谐。
(三)合作行为:共筑家庭的和谐之桥(我们 / 从属)
行为特质
对家人的提议积极响应,在支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问题,注重达成共识。
家庭场景
夫妻讨论装修方案时,丈夫说:"你选的北欧风格很温馨,不过咱们家有老人常住,防滑地面和无障碍设计是不是需要考虑进去?我们可以一起看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
应用效果
在家庭日常事务中,如家务分工、节日安排等,合作行为能让每个成员感受到自己是 "家庭共同体" 的重要一员。当孩子提出想养宠物时,父母回应 "我们支持你培养责任感,但需要一起制定喂养计划和清洁分工",既尊重孩子的愿望,又引导其承担责任。
这种是重点考虑关系的从属被动行为,主要做配合工作,一般是处于弱势方或者协助方使用的沟通模式。但是比较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出谋划策。
(四)从属行为:温柔的倾听者(从属 / 我们)
行为特质
家人的提议主动适应,倾向于保持一致,但较少主动表达意见。
家庭场景
青春期的儿子在家庭会议上,面对父母关于暑期补习班的安排,默默点头同意,虽然内心有些犹豫,但选择服从父母的决定。
应用效果
这种行为在祖孙三代同住的家庭中较为常见,老人往往出于对子女的体谅而选择顺从。但长期过度从属可能导致需求被忽视,比如妻子总是迁就丈夫的饮食习惯,自己的健康需求却被压抑。需要注意在保持和谐的同时,鼓励每个成员适度表达真实想法。
这种的特点就有点为了关系,过分的服从,有时甚至是讨好,所以会感到压抑和郁闷。
(五)退出行为:沉默的疏离(从属 / 我)
行为特质
对家庭讨论采取不参与态度,表现出明显的疏离感。就是说我不跟你玩,你随时,但是别想让我来积极响应,我不明显反对,我也不加入你们。
家庭场景
父母频繁争吵时,中学生选择躲进房间戴耳机听音乐,对父母让其评理的要求充耳不闻。
应用效果
退出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逃避机制,常见于家庭矛盾激化时。当夫妻冷战时,一方拒绝沟通只会让问题积累,就像伤口被纱布覆盖却没有消毒,最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信任危机。需要警惕这种 "冷暴力",及时通过第三方(如孩子或长辈)搭建沟通桥梁。
(六)防御行为:带刺的保护壳(我 / 从属)
行为特质
抗拒家人的意见,却不提供解决方案,充满怀疑和不信任。
家庭场景
丈夫建议妻子减少网购频率时,妻子反驳:"你总是管我花钱,你自己买电子产品就不浪费钱吗?反正你说什么我都不对!"
应用效果
这种沟通模式常见于夫妻权力博弈中,比如一方试图改变另一方的生活习惯时,引发的防御性反击。就像孩子被父母批评成绩下降时,立刻反驳 "你总是拿我和别人比,你自己小时候成绩又有多好?",本质上是用攻击来掩盖内心的不安,反而激化矛盾。
(七)进攻行为:伤人的利剑(我 / 主导)
行为特质
对家人的提议进行严厉攻击,不容辩驳,常带贬低性质。以自我为中心沟通,不照顾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家庭场景
父亲看到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怒吼:"你怎么这么笨!考成这样还有脸玩游戏?我像你这么大时门门功课都优秀!"
应用效果
进攻行为在亲子沟通中危害极大,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夫妻之间的攻击性语言,如 "你根本不懂如何持家",更是直接摧毁情感基础。这种沟通就像在家庭关系中埋下地雷,一次激烈的攻击可能需要数月的修复才能缓和。
家庭中的沟通一旦有了进攻行为,就会激发对方的防御,这时的沟通就不是在沟通内容了,就在争夺权力,找回自尊等了,远离了沟通的本质。
(八)竞争行为:零和博弈的陷阱(主导 / 我)
行为特质
强调自我主导,沟通中充满控制欲,不容他人反驳。以主导为主,主要表现为强势,不容置疑。
家庭场景
母亲对女儿说:"我给你报了钢琴班、奥数班和舞蹈班,每天的时间表我都排好了,你只要按照我说的做,别的不用操心。"
应用效果
竞争行为常出现在 "虎妈狼爸" 式教育中,本质上是将家庭关系异化为上下级关系。当夫妻一方总是用 "我说了算" 来结束讨论,表面上维持了权威,却让另一方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孩子形成讨好型或对抗型人格。
我们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亲子沟通和夫妻沟通中,都可以识别来访者的家庭到底属于哪种沟通模式,然后指出这种沟通模式的优劣,然后调整到合理的沟通模式。
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应该用不同的沟通模式,需要灵活选择。

许定远飞米粒心理创始人
应用心理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员,浙江卫视特邀访谈心理专家,十年独立执业开咨询室,6000+小时个案经验,存在-人本取向整合咨询风格。对青少年心理,婚姻家庭,抑郁焦虑强迫,创伤修复等具有丰富的咨询经验。提供终身师带徒服务。
我想对您说的话:
有我协助,一切痛苦终将成为过去,您将拥有自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