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皮肤硬得像树皮?温阳祛痹方剂针对性治疗
硬皮病以皮肤板硬如树皮为特征,中医谓之"痹症"。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肾主骨生髓。三焦气化失司则卫阳不达腠理,寒湿痰瘀胶结于肌表,形成"皮肤甲错"之象。mym1
《素问》云:“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而卫气去”,揭示此病核心在于阳气不达,寒凝血滞,肌肤失于温煦濡养。

53岁硬皮病患者,双下肢皮肤硬如皮革五年余,触之无汗,膝关节屈曲受限。面色黧黑如蒙尘,舌质淡紫苔白腻,脉沉涩似按砂石。伴畏寒肢冷,遇寒则皮肤紧绷加重。
此乃脾肾阳虚、寒湿痹阻之候:卫阳衰微如冬日无阳,寒湿凝滞似冰封河道,气血瘀阻成肌肤甲错,正合《诸病源候论》"血凝不流则生痹"之论。
立温肾健脾、化痰通络之法,采用温阳祛痹方剂加减治疗:
制附子(先煎)、桂枝、鹿角胶(烊化)、白芥子、当归尾、鸡血藤、土鳖虫、细辛、 茯苓皮、炙甘草等。
方中附子、桂枝为君,取"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意;鹿角胶温补督脉,白芥子涤皮里膜外之痰。佐以土鳖虫破血通络,细辛启玄府开腠理,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茯苓皮导湿下行,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暗合《外科证治全生集》"非通不能达,非温不能化"之旨。

此方之妙在于温通并举:附子配桂枝如红炉融冰,破阴寒而复阳气;细辛合白芥子似春风解冻,启玄府以通营卫。
患者服药一月后皮肤触感转润,两个疗程后下肢可捏起皱褶,验证了"阳气所至,阴凝自散"的中医原理。
辨治精要:明标本需分层次
治此类顽疾当分层次:初病在卫宜辛散,久病入络必用虫药。此例舌现紫暗、脉见沉涩,提示病邪已深入血络,故用土鳖虫与当归相配,取"血行风自灭"之意。然附子虽峻,必佐甘草缓其毒性;细辛虽烈,需配茯苓导湿外出。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