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经济学》书摘
1、在美国历史上的多数时期,出口都大于进口,造成贸易顺差。在有些年份,尤其是接近20世纪中叶的时候,贸易顺差额还相当巨大。美国利用这些盈余在国内置办了更多资产,在国外也购买了不少资产。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末,贸易平衡被打破了。自1976年以来,美国开始常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贸易逆差的扩大。如果没有全球经济系统对美元的内在需求,任何国家都无法长期维持这种失衡状态。各家公司和各国政府都会拒绝用商品交换无法购买任何东西的货币。 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贸易逆差为100亿~500亿美元,虽然数额巨大,但仍在掌控中。 到了20世纪90年代,贸易逆差冲破1000亿美元关口。虽然数额大得惊人,但与美国巨大的经济总量相比,这个缺口相对不大。 不过,一进入21世纪,情况就变得严重了。21世纪的前10年是中国作为出口型经济大国崛起的10年。在这10年里,美国的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都达到6000亿美元,2006年更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7 63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每个美国人,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分摊2500美元。 幸好,2008年经济衰退开始后,美国的贸易逆差有所减少。 但是,正如我们亲眼所见的那样,美国的政策很快终结了这种积极的趋势。正常来讲,贸易逆差能够自我调节。如果一个国家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也就是说其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就会在国际上形成对其货币的需求。如果你想要该国的产品,你就需要该国的货币。所以,强势的贸易地位会使一国货币坚挺,弱势的贸易地位会导致该国货币疲软。如果没有人想购买你的产品,也就没有人需要你的货币。但是,一旦一国的货币升值,该国的产品也会相应涨价。这就给处于弱势贸易地位的国家提供了进入该国市场的机会。他们的商品销售得越多,国际市场对其货币的需求就越大。这股货币平衡力量会使脱缰野马般的贸易失衡得到控制。 然而,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以及中国政府保持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决定破坏了这一机制,使局势越发不可收拾。 近些年来,为了给其出口企业提供一种理论上的优势,多国政府广泛开展多项活动抑制其货币,这些活动引发了人们所说的“全球货币战争”。这是一种非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对抗,因为对抗的目的通常不是除掉对手,而是干掉自己。诚然,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销售渠道卖掉更多的产品,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损失部分利润。另外,廉价货币同时也会提高进口成本,因为出口不过是补偿进口的一种方式。一个国家有意弱化本国货币,以此让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来补偿进口商品。这便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下降。 2、一国的经济不会因为人们的消费而增长,而是经济增长带动人们的消费。 3、纵观历史,政府总是因为入不敷出而陷入困境。一旦这个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政府就要面临艰难的选择。 选项一,政府通过提高税收增加收入。这条路从来不受人民的欢迎,在一个民主国家中很难通过。即便在集权主义国家(那里没有烦人的选举),增加税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高税率总是会抑制生产,降低经济活力。税率是有上限的。税率过高,人们就会停止工作。如果继续提高,就有可能发生暴乱。 削减政府支出这个选项要好得多。然而,这样做往往比提高税收更困难。利益受损的人可能会投反对票,或者到街上闹事,那些认为自己理应获得利益的人尤为明显。政客们为了赢得选举做出无数承诺,而选民们也从来不考虑纳税人能否为这些承诺埋单。 为了避免这两种在政治上不受欢迎的选择,一些政府选择拒绝还债。也就是直接告诉债权人,我们不能全额偿还。如果债权人都是外国人,这就是个很容易做出的选择。从政治上来说,与其增加税收并剥夺国人的利益,还不如失信于外国人。 对于政治领袖来说,拒不还债当然令人难堪,因为这相当于正式承认自己没有偿付能力。为了避免这一窘境,很多政客索性选择印刷钞票,引起通货膨胀,使债务贬值,等于换一种方式偿还债务。通货膨胀一向是最容易做出的选择,通常也是最后的选择。然而,选择这一方案虽然开始时好像很容易,最终却要付出最惨痛的代价。政府可以利用通货膨胀避免艰难的抉择,还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赖掉债务。政府可以通过加印钞票在名义上偿还债务,但是这样做的代价是本国货币的贬值。债权人收回了债务,可是却不值多少钱,如果碰上恶性通货膨胀,则会血本无归。 通货膨胀不过是把财富从以某种货币储蓄的人手中转移到以同种货币负债的人那里。如果遇到恶性通货膨胀,存款就会变得一文不值,负债却一笔勾销。(拥有固定资产的人情况会好一些,因为与以货币形式储蓄不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会暴涨。)这样的事情以前发生过不止一次:18世纪90年代的法国,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部邦联,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20世纪40年代的匈牙利,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阿根廷和巴西以及现在的津巴布韦。在所有的这些例子中,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以及随后的经济灾难的原因都惊人地相似。这些国家都是通过降低货币价值偿还巨额外债,结果,本国的人民陷入了赤贫之中。
仲涵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周期、估值与人性》摘录
- 《稀缺》读书笔记
- 《人物志》再摘录
- 《世界金融简史》书摘 (1人喜欢)
- 《周期》书摘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