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同学:华工学长收割三大洲十连顶尖offer,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转自:RAC设计留学
在大环境下行的背景下,华南理工大学的B学长走出了自己的破局路线——拿下港中文offer,AR设计作品打动名校考官,横扫三大洲十连顶尖建筑院校!从亚洲到欧洲,再到澳洲,他如何用申请结果证明:建筑生的赛道,从来不止一条?今天揭秘25fall最硬核申请策略...

B同学
本科: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学
雅思:7.5(5.5)
GPA:3.57/4
25FALL申请时间规划:

OFFER(截至发稿前):
香港大学 城市设计 / HKU Master of Urban Design
香港中文大学 建筑学 / CUHK MArch Architecture
香港城市大学 建筑硕士 / CityU Master of Architecture
墨尔本大学 建筑学 / UniMelb Master of Architecture
悉尼大学 建筑学 / USYD Master of Architecture
新南威尔士大学 建筑学 / UNSW Master of Architecture
鲁汶大学 建筑学 / KU Leuven Master of Architecture(Ghent/Brussels)
丹麦皇家建筑艺术学院 建筑与极端环境 / KADK Architecture and Extreme Environments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 建筑与城设 / CTH MSc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隆德大学 建筑学 / Lund Architecture - Master's Programme
Congratulations






📩
亚洲
欧洲
澳洲
三大洲
OFFER十连





留学,主要是想拓展出更多道路
“研究不同环境与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学可以带给我更多的资源与视角”
收到的第一个offer是11月12号收到了悉尼大学的,当时坐在办公桌前,突然收到了一个邮件,一看悉尼大学发offer了,特别激动。不过澳洲的学校需要补充雅思成绩。
12月7号上午收到香港城市大学的offer,不过因为已经有悉尼和鲁汶的offer了,就没打算去,然后当天下午收到了梦校之一——新国立的面试! 好消息总是接二连三的来。
1月10号收到港中文建筑学的面试,接着又收到港大城市设计的面试。两次面试过程虽然有随机应变等方面的问题,不过最后还是都顺利拿上了offer。
2月14号,收到了梦校之一——香港中文大学的推研信,因为前几天就锁了系统,没有太过激动,一个月后果然收到了offer,特别高兴收到了梦校offer。
3月底瑞典放榜后,收到了隆德大学和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offer(隆德大学是waitlist转正),4月11号收到丹麦皇家建筑艺术学院的offer,为申请季画上了句号(就差米理没出,不过也不会去了)。
为什么选这个专业?
高中选择了理科,我感觉算是比较典型的理工男而不是艺术生,分数上各科比较均衡但不突出,基本上是排除了不想去的专业后,按分数线报的志愿。
我对建筑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小时候的旅行。父母经常带我走遍全国各地,参观独具特色的建筑。我发现这些建筑都是与当地的气候与文化相适应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气候特点能够产生不同的空间体验,例如广州的骑楼底层架空、向街道开放,北方的传统民居则是较为封闭的空间。在我看来,研究不同环境与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建筑学可以带给我更多的资源与视角,来探寻建筑与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刚开始建筑学学习的时候感觉比较有意思,会做各种模型,看到高年级学生也在到处写生,而不是埋头在电脑前实验室里那种枯燥生活,2022年参加了学校关于升学、就业的一个讲座,在师兄师姐的分享中,我开始考虑更多的发展方向,包括留学,主要是想拓展出更多道路。

换一个环境学习生活工作
“港新的建筑学教育体系更加具有国际化视野”
“个人更希望去两年制的项目”
留学的主要动力是想换一个环境学习生活工作,海外学校的课程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模式也没有传统的班级,选课自由度也比较高。,大二的时候刚开始考虑留学是准备去欧洲方向,当时没考虑就业和留下的问题,主要想的是欧洲著名建筑与旅游资源丰富,工作时间短,福利保障高,比较自由,学费也较低,不过因为物价,就业等因素的考虑,最终就没有作为主申方向。

还考虑过澳洲的学校,主要是因为排名高,相对容易进,不过小分要求6.0比较高,刷了三次都没过,澳洲学费和生活费也非常高,最后offer拿到了但不是很考虑。
开始做作品集前主申方向改成港新了,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机会比较多,气候不冷,学费不算高,方向比较偏落地性,港新的建筑学教育体系更加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交换的机会更多,职业发展也会更加多元化。最终打算去香港的学校,希望能够有更多样的职业选择、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没有考虑英国和美国的学校,英国的学校比较偏艺术,缺乏落地性,美国签证麻烦,预算比较高,自认为也申请不上哈耶普斯麻级别的学校,就没怎么考虑。基本没有考虑独立的建筑学院例如AA,门德里西奥这些,因为综合性的院校以后的选择面更广,同学交际圈也是不同专业的。
个人更希望去两年制的项目,因为感觉一年制周期太短学不到什么,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

贯穿申请季的每一步骤
RAC都有专长的老师
“RAC课题项目很丰富“”
“留学地点和项目要结合自己的目标考虑”
我记得大一的时候就关注了RAC的公众号,当时还在疫情期间,还没打算留学,主要是看到了一些非常有吸引力的作品就关注了。
大二的时候初步打算留学,看到RAC经验谈感觉录取结果很不错,方向也是以全球各地为主(有些机构是以主申美国为主),比较切合我的申请方向。
大三下学期正式签约RAC,感觉RAC的老师都很不错,而且贯穿申请季的每一步骤都有专长的老师,课题项目也很丰富,老师也会说明项目适合申请的方向。
从2023年8月底签约开始由于学校要上课以线上上课为主,2024年8-10月因为进度比较紧,最后一个项目是在广州线下完成的。
对你的老师有什么想说的话?
感谢作品集主管/指导老师Jianan Zhang, Panyu Song, Berton Zhang, Kexin Feng老师对我的细心指导,尤其是针对出图种类和排版的建议,刚开始出了很多对表达没什么用的图,感谢老师的纠正,感谢技术老师Han Li,在我进行建筑环境模拟的时候从grasshopper拉电池开始一步一步地耐心指导。
感谢文书老师Linjun Yu, 能够按照不同的项目针对性的写文书,摆脱千篇一律,并且没有AI风和机翻风。
感谢申请老师Monica,从7月份选校课和10月份申请季开始,就在百忙之中抽空耐心解答我的问题,每一步申请都顺利完成了。
打算对师弟师妹说些什么?
留学地点和项目要结合自己的目标考虑,结合家庭经济情况,职业发展,地域偏好,是否有利于移民等。
个人概括:有钱去美国,学术去欧陆,就业去大城市,考公去英港新,移民去加澳。
个人评价:
1.美国不管是学术氛围还是专业发展还是全球认可度,都是国际领先的,如果不考虑经济因素,可以优先考虑美国。
2.欧陆无水硕,学术性强,但就业比较差,国内认可度一般,也很难毕业。
3.大城市(如香港新加坡)就业机会多,就业方向广。
4.英港新有大量一年制专业,短平快,学校排名高,有利于考公刷应届生身份。
5.目标移民的话,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好选择,但目前也有收紧的趋势,要看每个区域的紧缺人才列表。

介绍一下我的作品集吧
▎项目一介绍
设计者:个人项目
指导老师:Berton Zhang
项目解读:

设计项目是一座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中国大陆赛车文化起源地)的赛车爱好者智能住宅 。
赛车是一项高成本的运动,并且能耗非常高,赛车爱好者很难付出时间和经济成本参与真实赛道赛车,因此引入AR/VR技术,为赛车爱好者定制智能住宅,在不同的空间中,有赛车设计、赛车模拟驾驶、体能训练、全景观赛、遥控车比赛等VR模式。建筑设计概念是赛车线——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最快的线路是外-内-外,与赛道弯心相切的半径最大的圆弧,因此以内切圆的形式划分了比赛训练模拟空间和日常生活空间两大空间。场地内有一条赛道,可以进行能耗较低、噪声较少的电动遥控车、电动卡丁车的娱乐比赛。




关于我
“F1法拉利车队忠实粉丝”
“二冲程竞技卡丁车手”
F1法拉利车队忠实粉丝,爱开卡丁车(二冲程竞技车),爱滑雪爱旅行,几乎走遍全国各地。


♯特别感谢
首先感谢我的家人,没有家人的无私帮助与支持,我就无法走到留学这一步,父母也比较看好港新方向,我会在父母的支持与鼓励之下不断进步的。
其次感谢学校和RAC的老师,以及师兄师姐们,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决定了留学这条路,并且热情地分享了很多意见建议。例如我刚开始只想去欧陆,后面了解到一些现实情况后改变了想法,转去港新。
最后感谢卡丁车车友们和车迷朋友们,有时候会去卡丁车场一起玩卡丁车,在速度中释放压力,还去现场看过两次F1比赛,在同行的车迷们一波波的喝彩中,感觉非常的快乐。
♯导师寄语

Arnold Yu
康奈尔大学 建筑学硕士(房地产辅修)
RAC资深作品集,地产,文书指导导师
曾经实践于美中知名设计公司,设计偏向于社科人文以及艺术表达。坚持激发学生内生的思考,并创造与学生背景,生活经历,意识形态等相匹配并具有强烈辨识度的设计。房地产方向侧重于投资及运营策略以及CMBS,REITs等衍生品。
寄语:记得半年前和B学长聊文书和标的学校的选择时,B同学给我看了一大串的学校选择。的确,大多数同学在申请前都没“底”,希望各种学校,各种项目都申请下。在与同学交流完文书主旨和评审完他的作品集后(恰巧我也是他的作品集审核老师),我有底了!得益于其作品集的高完成度,优秀的学术能力,结果一定会不错的!基于其所选学校及专业的差异性,我们的策略是首先寻求个项目间的公约数,然后在依据学校的研究方向定制化(这些学校官方的booklet和labs都有明确阐述,可作为文书编写的参考)。最后恭喜B同学的offer10连击!也祝愿你喜欢的F1车手大满贯!

Monica
RAC申请老师
擅于与学生沟通,制定详细的申请规划,帮助学生合理规划时间;熟悉英美院校申请流程,指导学生书写素材准备材料;帮助学生获得dream school offer。
寄语:首先恭喜B同学最终收获了梦想院校offer~还记得第一次与同学沟通时,他对于自己的留学安排就有了非常清晰的计划,此后每一步都能够非常有效的配合,基本每一所院校都是在开放申请的第一时间就投递出去了,最终也收获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最后就祝福B同学在香港的学习和生活顺利,学有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