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20 【看展后感想】以物候知时节
本是去办事,结果去到了艺术街区。大大小小展览无数,名牌大展价格高昂,想着有没有便宜一些的小展,此时正好路过一个小小的门面,便上楼,付了20元,进入了这样一个展:生活在“蝴蝶”时间。
这个展和蝴蝶没有关系。
生活在“蝴蝶”时间的来源于墨西哥一个以蝴蝶迁徙等物候作为时间标记的部落。这个展的目的是脱离线性时间的规范,提出一种与基于物候的时间观。(引导词是:“存在-本质-理念”的螺线结构)
贴一下物候的概念:是指生物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
从抽象条纹组成的河山、豹子吃鹿、炸毛的猫、虚焦状态下看到的马头,到用皮革做成的包挂在转轮上。它表现了这些动物基于时令的行为,又引申到了人类对于自然演进的干涉。
人类早期对时间的概念的确来自于身边的动物。
子鼠丑牛,十二生肖对应十二时辰,就是来自于动物的活动时间。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人们提炼了时间的概念,时间是线性的,由钟表衡量。
然后我们就离最初与动物共享的时间概念越来越远了。
这是这次偶然路过的艺术展给我的思考。
“艺术”这个词和“科学”一样被广泛滥用。“科学的”指这样一种状态:发掘事物原理性的规律,并利用它进行生产、创造。但“科学的”往往商业、言语上被用来说明事物的可靠性。“艺术”往往被用作那些无法用言语阐明的技艺,但是,艺术不是这样的。
“艺术是对现实的背离。” 以前看过的一段话,来自于知乎大佬。我本对艺术没什么概念,就用这句话填补了我的认知空白。
艺术背离的是“现在”,它告诉我们还可以有另一个世界。
看了这次展,我认为这个定义十分精确。
人们常认为时间就是钟表走过的维度,但是这个展告诉我们还可以以物候计量。
而且这是对的,人类古早时候就是这样做的。
Ya, this is art.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