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关于聪明
题记
我选择讨论聪明,而不想讨论智力,更不敢讨论智慧。聪明似乎比高智低一个层次,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水平,说得更平民化一些,耳聪目明之人,即可以称为聪明。
正文
讨论聪明的契机来自于这两天读的一本书 -- 自驱型成长。读这类非知识非小说类的书,对于我来说,屈指可数。我内心总是有一个声音--“我才不需要别人教我如何做人做事或者生活”。我可能自觉自己可以摸索着做好自己的事情,而这些道理总是太宽泛太理论。另外,我们被太多的毒鸡汤包围,被太多一句话名言教育,同时又被更多批判鸡汤的言论干扰。零零碎碎地,我应该被动地也吸收了不少。再者,我本身阅读的门槛就很高。
那是怎么开始读这本书的呢?最开始应该是一个朋友推荐的,我读了几页;后来微信读书里也是有推荐,我加入了书架;直到樊登推荐,而同时我在思考养育的问题,才终于读完这本书。
首先书写得应该是不错的,因为我看起来也不会觉得枯燥。后面效果如何,还要看我在我娃身上实践的效果。但给我感触最深,或者说让我更激动的是,看写给小朋友的那章内容。我的带入不是家长,而是中学生。
标准化考试的设计初衷是引出孩子们的问题,而不是用来作为智力的指标。当把标准化考试作为智力的指标,并且决定了孩子们的大学等级时,不科学的地方就显示出来了。其中有一个问题最吸引我---有些平时成绩优秀但是大考时成绩平平。
我不是为自己聪明找借口;我一直对自己是否聪明抱有怀疑,不然为什么我没有上顶尖大学呢
但我确实也有过辉煌经历,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即便只有一次也是事实。另外,我上班之后,也不断有事实加强“我很优秀”这样的感觉。
因此我得到一个肤浅的结论,我不会考试。但是这还是不足够。会考试也是聪明的一种,而我不会,是不是就是不聪明。
我确实不够聪明,那么是聪明的程度刚好和我的大学相匹配吗?我想也不是,因为我在大学期间是佼佼者。这能不能说,其实我可以考试结果更好一些呢?
这些本来已经不成为问题的问题,竟然这次无意中被回答了。
我是可以考得更好的,如果单单从聪明值来评估。但没有聪明到可以找到考试套路的程度。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我也还是可以考得更好的;但我存在一个明显学习障碍--阅读障碍。
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