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说,还有点多少昆明人记得烧麦是鲜肉的?
今天早上在家门口的包子店买了两个包子,看着新蒸出来的烧麦,我就顺手买了两个,想起小时候爸爸很喜欢吃烧麦。

小时候只要星期天休息,爸爸就会带我到门口的国营包子店买上30个烧麦,沾上醋和油辣椒的的简单蘸料,这就是爸爸休息日的唯一早餐选择,那时候爸爸总是吹牛说年轻时候烧麦他都是按笼吃,基本都是5笼起步。

结果我把热腾腾的烧麦拿给他的时候,他却说,这种糯米烧麦他最不喜欢吃了。我不服气的就说起小时候的事情,还质疑他老年痴呆,我老爸他微微一笑问我:“那你想想,你小时候我带你吃的是这种烧卖吗?里面是糯米的吗?”

他这一问,瞬间将我拉回了回忆中,我们提着烧麦回到家,爸爸沾着蘸水,一口一个,我吃上两个就觉得腻,还问跟他说,这就是开口的饺子。老爸当时还笑我不懂,饺子是饺子,烧麦是烧麦。

对啊!什么时候开始,糯米烧麦代替了我记忆中鲜肉烧麦?小时候还研究过,为什么开口的烧麦里面的肉汤不会流出来。

老爸和我说,他年轻的时候昆明的烧麦都是肉馅的,里面还会加上皮冻,来增加肉汁,这个皮冻每家都会多少有点差别,烧麦的皮薄、透比现在的卫生纸还薄,可是韧劲却十足,不会掉底。

最好吃的要数都督烧卖,听说是宜良人上来开的,因为和皮的时候加入了猪油和高汤,不止是馅有味道,皮也是鲜香无比,现蒸出来的烧卖,薄皮微黄,一层晶莹的油光包裹着外面,不用吃光闻味道都能口水三千尺。

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都爱上了一种糯米烧麦,慢慢的包子店的烧麦就开始变了,这种肉烧麦就消失了,彻底的消失在了昆明的市井之间。

听到这里我才不相信,现在可是大信息时代,还能找不到个肉烧麦?各种app顺着看了一圈,最后只在某外卖软件上看到一家“老昆明鲜肉烧麦”,看着店家的图片,小时候的回忆一点点的变得清晰。

我要吃这个烧麦,就是现在、马上就要吃到。

于是我骑上我的小电动车,来到外卖平台的地址这里,一家不大的门店,上面贴着各种烧麦的图片。对,就是这个烧麦,小时候爸爸买给我吃的就是这个烧麦。

价格也不贵,看到有老爸说的都督烧卖,我也果断来了一份,然后点了一份虾的,小姑娘看我一个人,她还温馨提示,他们家的烧麦都是10个一笼,我要两笼就是20个哦!

见我铁了心要吃那么多,她又告诉我,他们家还可以做煎的,要不我把其中一份做成煎的,能吃到不同风味的。

于是我听从她的建议虾仁的做成煎的,都督烧卖要了传统蒸的,她告诉我要7~8分钟,我就在店里逛了逛。

12点多钟,店里只有接待我的小姑娘和老板娘,店面虽小但是打扫的很干净,店主应该很喜欢猫咪,墙贴用的是小胖猫,墙面凸起的边边,也能看到小猫咪在行走。

我偷窥到了在旁边包烧麦用的馅,瘦多肥少的肉馅里面能看到晶莹剔透的小颗粒,我仔细看去竟然是打碎的高汤冻,当下我就觉得自己的选择稳了。

期间,没有人来这里吃烧麦,看到两单外卖过来,我突然想到了这几天网络上#复活蓝莓面包#事件,如果今天不是老父亲说起烧麦,如果不是他们家现在还在坚持制作,这个老昆明的味道就消失在我们的记忆里了,以后我的孩子也不知道,然后一代一代的人,彻底的忘了这属于老昆明的独有味道?

鲜虾的里面一整个都是肉,瘦多肥少
就在此刻,我呼吁所有昆明人,我们是这个城市最好的文化守护者,属于昆明的美食不能让他们消失,我们要让它们不止是存在于历史里,而是和这个城市长长久久的在一起,以后我们才能告诉我们的孩子,这些就是昆明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
我是热爱生活与美食的小姊姊,每天都在吃什么,玩什么的路上,如果你也喜欢吃喝玩,请关注我,我们一起探索中国的味道,探索中国的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