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可以只学写作不背书?这个想法很!危!险!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哈喽 小伙伴们,进入四月下旬,大家的参考书学得怎么样啦?
今天 贴心的小田心继续更新「参考书导学」专栏,为大家解读各大高校必备的参考书目,帮你明晰书目考情和复习重点
今天 为大家分析的是报考西南政法、成都理工都需要重点学习的参考书目《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2019年版)

一起来看看怎么把握这本书吧~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201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同时也是西南政法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院校新传考研的初试参考书目。
很多同学可能会误认为《新闻采访与写作》这本书不用怎么看,反正实务考试就是考查写作能力。但现实却是实务考试不仅要求大家要会写作,还要会背!也就是说,考试不仅会考查消息、采访策划等实务写作题型,还会直接考查采写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且分值还不低!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把《新闻采访与写作》放在心上,重点把握!
那么这本书到底会怎么考?同学们又应该怎么学呢?别着急,小田心这就告诉你~
01 考情分析
以下是西南政法大学新传学硕&专硕(2020年—2025年)、成都理工大学新传学硕(2021年—2025年)对《新闻采访与写作》进行直接考查的情况:(以下统计不包含实务题,实务题即除开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以外的偏向于业界实际操作的题目,如消息改写、评论写作等)


注:成理2021年第一次使用《新闻采访与写作》为参考书;西政则是2020年第一次使用《新闻采访与写作》为参考书。综合真题的所有题目来看,其命题特点可归纳如下:
第一,成理侧重于直接考查书本知识,西政在2023年及以前较少直接考查书本内容,而在2024年加大了对于书本知识的考查力度,尤其是学硕,业务卷直接考到这本书的考题占了75分左右。
第二,考查题型较为固定。从两所院校所涉及的真题来看,非实务题部分考到《新闻采访与写作》这本书的题型都较为固定,主要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实作题和材料题本质上也可以看作是带材料的论述题)。
第三,考查比较细致。具体来说,这两所院校对《新闻采访与写作》书本知识的考查都是比较细致的,像“融合媒体报道为什么有别于多媒体报道?”等在书中简单提及的内容,也会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直接考查,再如西政2023年考到的“新闻眼”,在书上也是作为“新闻敏感”这个知识点的别称出现的。因此,大家对这本书的复习一定要细致全面,吃透每一个章节,像“绪论”这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部分,也要重视起来,同时不要忽视任何一个可能会出名词解释、简答或论述的知识点。
第四,有复考的可能。如西政多次考到书中“突发性事件报道”“隐性采访”方面的内容;成理2023年简答题“社会变革对新闻采写的挑战”也可以看做是对2021年论述题“论述当代新闻采写的挑战和策略”的复考。因此,对于本校考过的以及其他院校考过的真题,大家都要予以重视哦。
综上,报考成理的同学在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时候,不仅要背,还要好好背,毕竟大部分非实务题都可以从书上直接找到答案,给你送分你还不快快收下?
报考西政的同学不仅要背,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对书本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应对各种课本外考题。(西政一些课本外考题也可以通过灵活运用《新闻采访与写作》这本书的知识来回答)
当然,只背书是不够的。一方面,针对一些较为灵活的非实务考题,大家要在立足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多做拓展和积累。另一方面,针对实务写作题,大家还要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多阅读、多模仿、多练习。
因此,“背书+拓展+写作”是在采写这门课上得到高分的关键!
02 备考方法
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学习,小田心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泛读并搭建起框架。建议大家,先搭建框架,再填充“血肉”,即在建立起了整个框架以后,再细致地学习具体的知识点,而非碎片式记忆。这样当你后期在调用知识的时候,调动的就是“一整串”而非一个一个孤立的“点”。
其次,精读全书,尤其是重点难点部分。在精读时,必须把全书的知识点都进行深度理解,不能有知识点的遗漏。当然,相对重要的知识点,大家可以多花时间,而相对次要的知识点,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少花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有理解起来比较难的地方,大家可搜索相关论文帮助我们理解。
最后,反复背诵。从真题来看,成理对这本书的直接考查是很多的,很多细节的地方也需要大家注意到,大家的背诵可以分为N轮,一定要将相关的知识点烂熟于心。而西政不仅会直接考到书上的知识点,还会考查一些课外延伸内容,这就需要大家在学习书上知识点的同时进行发散思考。所以对这本书,大家不仅要会背,还要会用。
03 逻辑梳理
大家在阅读参考书的时候,最好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然后细分到每一部分的框架,最后再精细到具体的知识点,最终对于整本参考书的把握能够达到逻辑清晰、层级分明,既见树木也见森林的状态。
下面,小田心给大家简单梳理了一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大框架,大家在背书的时候重点背诵绪论、原理篇和采访篇,虽然写作篇更多偏向于考查写作,但也不要忽视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热点写作类型,如融合新闻等。

04 重点抓取
看完上面的内容,大家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内容应该有大致的了解了,那么有小伙伴可能会问,这么多知识点应该怎样分清楚主次呢?
《新闻采访与写作》这本书在考研复习过程当中本来就很重要,所以小田心建议是最好全书复习,不要迷信“概率论”,也就是不要去舍弃部分考查几率小的内容。
下面,小田心就结合《新闻采访与写作》本身的重要程度、两所院校的历年真题情况为大家划!重!点!(重要程度用☆表示,☆数量越多表示越重要)
No.1 绪论
1.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作用(☆☆☆) 2.当代新闻采写面临的挑战(☆☆☆☆) 3.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采写(☆☆☆☆) 4.学习新闻采写的意义与方法(☆)
No.2 原理篇
1.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 2.新闻采写的主体——记者(☆☆☆☆) 3.新闻采写的客体——新闻事实(☆☆☆☆) 4.新闻采写的成果——新闻报道 (☆☆☆☆)
No.3 采访篇
1.新闻发现(☆☆☆☆) 2.新闻选题与采访策划(☆☆☆☆) 3.采访的类型(☆☆☆☆) 4.采访的准备(☆☆☆☆) 5.采访的实施——访问(☆☆☆☆) 6.采访的实施——现场观察(☆☆☆☆) 7.采访的实施——记录与核实(☆☆☆)
No.4 写作篇
1.消息写作(☆☆☆☆) 2.通讯写作(☆☆☆☆) 3.特写写作(☆☆☆) 4.其他报道样式的写作(☆☆☆☆) 5.广播新闻写作(☆☆) 6.电视新闻写作(☆☆) 7.网络新闻写作(☆☆☆☆) 8.融合报道(☆☆☆☆)
ps.以上重要程度的划分仅为以章节为单位的粗略划分,每个章节中的不同知识点重要程度也有不同,此划分仅供参考。如果想获得更细致的关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重要程度划分的指导,收听本书的详细讲解,可以关注小田心针对西政、成理开设的课程、推出的院校「重点笔记」,欢迎私信小田心了解详情~

再次强调一下,由于新闻采写不仅涉及到理论,还涉及到写作,因此不能够照搬《传播学教程》等书籍的学习方法。而且新闻采写的理论知识更侧重于对现实规律、实践情况的总结,具有更多的实践性。由于我们现阶段只是在基于书本学习理论,而非真的在进行新闻采写的实践,因此在学习到实践性较强的章节时,同学们可以想象自己如果是真的在进行新闻采写实践,自己会怎么做。或许将自己适当代入新闻采写的场景,就能更好地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了。
除此之外,写作练习也很重要,实务写作的练习大家可以在暑假开始准备,不用太早开始但也不能太晚。实务写作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挺难,尤其是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建议大家在进行下笔练习之前,一定要先熟悉写作的基本原理。写完之后最好找人批改,只有在批改的基础上总结,才能更好地进步,不然就像“瞎子摸黑路——难上加难”。
关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介绍,就这么多啦,如果你还对这本书的学习有任何问题,也欢迎以「写留言」的方式和小田心进行讨论。也可以参与我们的「公益公开课」或「田心·全程课程」,听小田心详细为你讲解~
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备考
来,一起加油!
由于平台限制,进群方式请移步公众号查看~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