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八个世界读书日分享——彬州文旅专业人士李春维老师介绍大佛寺趣闻轶事
有着“丝路佛都”美誉的彬州,闻名中外的“大佛寺”,金碧辉煌的佛像,那彬州人心目中的佛爷,可不仅仅是受当地人尊崇的。

——应福寺前倾听李老师分享大佛寺宝贵知识
清明节因为遇上农历“三月初八”古会,航拍机又一次炸机大佛寺内,寻找无人机时,再次遇见故人——彬州文旅李春维老师,寻无人机的目的被学识渊博的李老师遇面登时冲淡。
跟随李老师游历古刹,听李老师娓娓道来大佛寺掌故,这丰富的精神食粮超值那大疆航拍机的价钱,这里分享给我的粉丝们:
李老师讲,这里最初名为“应福寺”,是大唐天子李世民为位于长武县的“浅水原”战役中,英勇善战为捍卫大唐王朝尊严而阵亡将士,祈福、接(应)福的纪念场所,是公元628年所建。
李老师对“应福寺”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同期建立寺院全国共有七所,如:长武昭仁寺等,但规模远远大于昭仁寺的应福寺,却没有官家片言只语的记载。

——侧拍大佛寺明镜台
应福寺是最早的名字,而后来一度又被改名“庆寿寺”,关于庆寿寺名字一说,有部分人士主张该寺,为李世民为自己母亲庆寿建立的观点;但彬州名人曹剑先生通过查阅资料考证李世民母亲“太穆皇后窦氏”仅仅活了42岁,倘若李世民为年仅42岁去世的母亲建造庆寿寺,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的笑料吗?
曹剑先生又多方查找资料,用史料证实北宋时期“宋仁宗”为自己母亲(养母)“刘太后”庆寿,改应福寺为庆寿寺,并且全国多处
寺院都随波逐流换做——庆寿寺!
再后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赴彬州做知州,范文正公当然到过庆寿寺,深谙孝道文化的范知州知晓仁宗皇帝的生母是谁,而这位喜好形式主义为自己养母高调庆生,惹得满朝文武趋炎附势,大搞不正之风一陋行嗤之以鼻,对庆寿寺压根不予搭理,半个墨迹不留!

——金碧辉煌的佛爷
范仲淹与彬州美谈
大文豪范仲淹虽然对应福寺只言片语没留,而务实的范文正公既然缺乏追捧刘太后的特长,那他致力建学的决心的实际行动,感召了大宋当朝许多文人雅士的拥戴,大家相约彬州共同的信仰让大家在范仲淹带动下在彬州高调办学,建立了全国一流图书馆。
仁宗皇帝又把范仲淹调任邓州,范文正公离开彬州后,把彬州一切事务交由王稷(大佛寺现存碑文有记载),面对范文正公的离去而同样没有留下文墨,王稷遂修书一封,求范文正公赐墨宝与彬州。
范仲淹回复王稷书信即不亚于《岳阳楼记》的《邠州建学记》!李春维老师如我们熟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名句般,张口就来《邠州建学记》“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彬州文旅资深研究者的才华登时显露出来。
毕沅与大佛寺
在关中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博学多才的大清帝国陕西毕沅巡抚,也不能忘却,对陕西文物、文化发掘与维护和传承起着关键作用的江苏学者,为大佛寺石窟也留下“关中第一奇观”的美誉,虽然现今大佛寺“明镜台”同“应福寺”之间崖畔上“关中第一奇观”字样,就是遵从毕沅巡抚当年赞誉之词。
西北野战军总司令彭德怀元帅当年驻扎大佛寺,为他战无不胜的军事家生涯再树立新的高度,直至今天,奔波西兰路(G312)的卡友们,在清凉山崖壁上清晰地大书“我们司机朋友要有前方将士浴血苦战的精神”,作为鼓舞大家在经济建设征途中最振奋人心的激励语,如今,“千佛洞”里还有解放军搞宣传工作的一位将士“邱刚”刻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我们穷苦农民要翻身起来,要做国家的主人!”声势浩大的决心!
在“丈八佛窟”(现今应福寺)前,李老师指着脚下的砂石路讲,1985年时任陕西省省长的李庆伟来此,针对当时蒸蒸日上发展的运输业实情,载重卡车频繁通过对历史文物的震动危害,当即批示“保护文物,国道北迁100米”,务实的李庆伟省长,为保护千年历史古迹,做出的雷厉风行之举,千年的佛爷安静的日子,源自一位远见卓识的公仆,实地调研后明智抉择。
5.1小长假即将来临,来周祖“公刘”避桀迁豳之地,赏关中第一奇观大佛寺之灵气,亲历一场跨越千年的宏大古迹之旅,倾听历史不同时代的佳话,领略大美彬州的新时代气息,是多么明智之举呵!
郝景望 @好景望关中,陕西自由撰稿人,传统媒体时代,作品散见《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西安晚报》《咸阳日报》《新闻知识》《农友》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中宣部编辑出版的全国读书征文集《攀登书山的欢歌》《书海畅游》“魅西安”;新媒体时代入驻:@头条号认证“原创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网易号、@搜狐号、@个人图书馆、@豆瓣、@强农号、凤凰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
了解更多关中文化 郝景望帮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