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倦枕书眠,阶上落花满。---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思考
快九点多的时候,我还在快环的路上被被堵着,估计是又有小事故了,突然微信声音,翻开一看,是许久未联系的江南发来邀请函:


趁着堵在路上的功夫,我扫码报名。平时都是自己主讲,这回又有机会做听众了,我将会静静的学习,观摩,不用那么辛苦和紧张了。顺便发给江南同学自己最近的读书会图片,与他分享。不过都忙,也没工夫深入交谈,等明晚读书会上见面再说。
从2021年8月22日到今天,我断断续续的读书会活动,有三年多了,随着活动,读书,游历北京植物园曹雪芹故居,南京江宁织造府,梁宁辽阳曹雪芹祖居。对曹雪芹短短48岁的人生阅历,心路历程,家庭背景,还有清朝康雍乾三朝的历史典故,时代特点,多多少少有一点了解-------一部伟大作品的横空出世,一定是在国家平安富裕昌盛之时。康雍乾三朝是清朝相对比较平静的时期,没有外来之敌的入侵,国家也没有大的动乱。虽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毕竟“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元 施君美《幽闺记 偷儿挡路》)。国泰民安,至少你还活着,有口饭吃,还能“著书黄叶村”。而天下大乱,老百姓流离失所,路有饿殍,很多人是直接“物理消失”。
所以,能举办读书会,主持读书会,参加读书会,都是一种幸运。幸运这个时代,我们吃饱穿暖,还有余暇追求精神享受。这就是为什么,我想发起读书会的活动,也很高兴接受邀请,去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想起台湾学者蒋勋送给林青霞的一幅画,海边一座高山,山腰云雾缭绕,他题了一行字:潮起潮落,白云总在山的一角。
这幅字画安慰了林青霞,当然林青霞有一段时间,每周都从新加坡飞到香港听蒋勋讲解《红楼梦》,她说蒋勋的声音是她的半颗安眠药。因为那时她内心非常焦灼,她母亲因为不堪癌症的折磨,趁着家人和看护没防备,跳楼自杀-------当时林青霞不在身边!她非常痛苦内疚,很久很久无法释怀。搁在谁身上都是无法走出来的。但听着蒋勋对《红楼梦》的解读,她慢慢走出心里的阴霾。
逝者已逝,活着的任仍然要好好的活,你不仅仅是一个女儿,你还是你孩子的妈妈,丈夫的妻子。
道路疏通了,有交警在路旁,果然除了小刮擦的事故。事主们站在路边,车子没办法挪移,因为在高架桥上。在交警的指挥下,我们有序的绕过然后开走。我喜欢秩序,但如果秩序被打乱,我努力重新建立内心的秩序。
我想起台湾作家白先勇解读《红楼梦》里,她评价薛宝钗和林黛玉。薛宝钗代表着儒家,象征着秩序,也是这个社会能安全正常运作的底盘,她是整个社会或者贾家这个大家族兜底的人。而林黛玉代表道家,象征着逍遥放逸,是我们人类在严格有序的社会下,有的人会感到窒息,无法忍受,他们渴望着无拘无束任性放达的活着。没有对错,只有选择。任何一种活法,都有它的两面性。
我们大多数人选择了好走的路,随大流------但有少数人,或者说一个健康宽容的社会,允许有些人不随大流。有句话说“别人拼爹,我们拼命。别人任性,我们认命。”我们大多数人,就像看足球赛退场的观众,朝着一个方向走出看台,人潮汹涌,但是大家都超着一个方向,就很安全,也很轻松。逆流而行,或者停滞不前的人,都是少数。如果有,他们走得很艰难,因为阻力太大了,他经常会被挤压的东倒西歪,但他喜欢这样,哪怕鼻青脸肿,哪怕看跌跌撞撞。那停滞不前的有可能蹲在角落,看着人流渐渐散去,然后他才站起来,找到自己的方向,不前不后,可能向左或者向右......
我学习苏东坡,随物赋形,落地生根;千辛万苦,百劫成佛。
因为我的心里有一个小院,紫藤花架下一个竹编躺椅,焚香点茶,诵渊明诗,读纳兰词,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