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灰咖色系奥秘 非遗传承人亲授古法技艺









《传统染色研修班》第56期第三天迎来实操课程的高潮。在非遗传承人、高级工程师黄荣华的带领下,10名学员经过前两日红黄、蓝绿色系的研习后,正式进入灰咖色系的深度探索。这场持续三日的传统染色技艺实践,最终以162个标准色样的丰硕成果,为现代匠人揭开植物染色的科学密码与美学哲思。
相较于前两日明快的单色调配,第三日的灰咖色系课程堪称“高阶挑战”。工作台上,五倍子、黑茶、山竹果壳等十余种原料错落陈列,宛如一座微缩的中药铺。黄荣华手持玻璃皿展示蓝矾结晶时解释道:“灰咖色系的灵魂在于媒染剂的掌控,铜离子带来冷峻的青铜质感,铁离子则赋予温暖的旧物气息。”学员们发现,同一种苏木染料,经蓝矾媒染呈现深紫色,改用皂矾则化作黑紫色,金属与植物单宁的微妙反应令织物焕发时光淬炼的韵味。
课程中,最复杂的玄色配方需融合四种植物染料。学员在笔记中记录下“五倍子+石榴皮+杨梅枝叶+茶果壳”的黄金比例——这种配伍不仅让咖色呈现出皮革般的厚重质感,更将色牢度提升了2级。“传统染色不是玄学,每种配伍都暗合化学规律。”黄荣华强调。随着染瓮中染料溶液的翻腾,学员们透过pH试纸监测酸碱度,用温度计把控萃取火候,古老技艺与现代科学在蒸腾的热气中交融。
国染馆小院内,悬挂的162个色样构成灰咖色系的视觉图谱。黄荣华透露,某些特殊质感源自意外发现:“就像古人制瓷时的窑变,这些‘不完美’恰恰成就了植物染的独特语言。”
课程尾声环节,黄荣华即兴演示非遗“云染”技法。在众人注视下,他將浸湿润的麻布悬垂风干,用双手代笔,顷刻间烟岚叠嶂在素麻上徐徐舒展。这种借鉴水墨皴法的技艺,令北宋《千里江山图》的青绿韵味在现代染房中重现。“每次染色都是与自然合奏,”黄荣华轻抚渐变的靛蓝山峦说道,“我们要做的,是读懂草木的呼吸。”
随着六大色系162个标准色样的归档完成,本次研修班完成了本期六大色系打样学习。据悉,后续课程将深入绞缬技法,探索扎染与灰咖色系的创意碰撞。
在工业染料主导的当下,这场返璞归真的染色实践别具深意。正如有学员感慨:“当我们亲手用杨梅枝叶染出比化工染料更丰富的灰调时,突然理解了‘道法自然’的真谛。”古老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续写着静默而绵长的文明诗









欲学习传统天然染色技艺,可报名参加由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的专业培训班!
5月24日至29日在武汉举办的培训班报名额满。静候六月班。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