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讲座 | 《洛神赋》—洛神到底有什么寄托呢?

4月我们邀请到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李婧,带领我们一同走进曹植的《洛神赋》,探索洛神在历史与文化中的独特象征意义。

她,是才高八斗的曹植梦中的神女,是顾恺之画笔下的飘然仙姿。 她,是赵孟俯亲笔摹写的古典意象,是柳如是倾心仿作的寄托之人。 她,在诗词间曼妙起舞,在戏曲中甩袖生姿,在小说传奇里化身人间绝艳。 她,就是洛神——千年文化的象征,文人心中的永恒寄托。

一、历史与文学背景:从宓妃到洛神
「洛神」原本的雏形可追溯至古代中国的河川崇拜。洛水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水系之一,相传洛水之神为伏羲女儿,名曰「宓妃」,又称洛嫔,是古代水神信仰中的重要角色。
但将这一神话形象深化为一位充满人间情感与诗意气质的神女,则始于魏晋时代的大才子曹植,他的千古名篇《洛神赋》,让洛神从一位抽象的神祇,化为一位有容貌、有灵魂、有情感、有遗憾的传奇女子。
二、洛神在《洛神赋》中的形象描写
《洛神赋》描写的是作者曹植自陈遭遇洛神的奇缘,全文宛如梦境与现实交织,将洛神塑造成一位集天人之姿、仙灵之韵、才德兼备、情感深挚于一身的女子: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这段是对洛神外貌与气质的经典描绘,后世画家多根据此段创作。
洛神的形象是超凡脱俗的美丽与深藏遗憾的情感交织的化身。她美得令人心折,却也是一位不能相守的梦中人——象征着才子对理想女性、对美、对爱情、对人生无法实现的寄托与追慕。
三、美学上的象征
洛神作为「理想之美」的符号
洛神的形象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质,这也解释了她为何千年不衰,成为无数文人、艺术家反复描写与致敬的对象:
1.神人交界的暧昧性
她既是神女,又充满人间柔情。她的出现总带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朦胧之感,是凡人永远追不上的存在。
2.难以拥有的美
曹植与洛神彼此倾心,但「道不同,不相为谋」,最终只能无声告别,象征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与无力拥有的痛楚。
3.文化与艺术的灵感之源
她启发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赵孟俯的书法摹写,柳如是的仿作,亦出现在明清话本、近现代舞剧与影像创作中。她不只是一位角色,而是连结诗、书、画、乐的「文化意象核心」。
洛神,到底承载着怎样的寄托?为何千年间不断被书写、描绘、吟咏...
讲座亮点
1、一个洛神,百般寄托 她是才子们的精神寄托,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符号。跨越千年,她依然在诗词画卷中轻盈起舞,在戏曲舞台上衣袂飘然。
2、《洛神赋》的文化影响——贯穿古及今的文化大IP 洛神究竟承载了哪些情感?她为何能成为文学与艺术的不朽主题?
一篇赋文,一代神女,千年流传—4月30日,邀您共赏《洛神赋》之洛神,一探神女洛神的不可思议!
嘉宾介绍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她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与推广,主持多项国家级与省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二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教授多门古代文学与文化课程。
在中国慕课网站上,她主讲的《昭明文选导读》被广泛传播;在智慧树平台开设的《中华传统文化趣味谈》更吸引了18万人选修,获选「人气通识课」,并入选「学习强国平台」国家一流线上课程。
除了深耕学术,李婧老师更是多项国学与诗词文化活动的常客与嘉宾——她曾担任「诗韵青岛——首届青岛诗词大会」评委、山东省「第三届少儿诗词诵读大赛」评委,亦是山东广电KSD全球青少年歌会长年评审,被誉为「知名国学导师」。
欢迎报名


文字 | SHIH
图片 | 网络
排版 | SHI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