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尔施塔姆的“亚美尼亚之行——阿什塔拉克(Ashtarak)”
我得以目睹云层向亚拉腊山(译注:Ararat,圣经中诺亚方舟停泊处)朝圣的奇景。 犹如奶油注入红茶杯中的沉浮舞动,又如蓬松卷曲的块茎向四方绽开。 然而亚拉腊之地的苍穹,却难讨万军之主(译注:指圣经中的上帝)的欢欣;这天空原是一只山雀所创,浸透着远古无神论的精魂。 车夫山(译注:Coachman’s Mountain,位于阿什塔拉克附近,海拔1800米,可能因形似车夫而得名),积雪泛着冷光,一小片田地,像是被谁戏谑地播下了石齿,建筑工地的编号板房,还有塞满乘客的铁皮罐头——这便是埃里温城郊的图景。 突然——一把小提琴,被分割成花园与房屋,分解成层层梯田的体系,带着横梁、拦截器、榫钉和琴桥。 阿什塔拉克村庄悬挂在潺潺流水之上,仿佛架在金属丝网上。那些如石筐般的花园,若在慈善演出上献给一位花腔女高音,定是最精致的礼物。 过夜的地方是一栋四居室大房子,曾属于被剥夺财产的富农(kulak)。集体农庄的管理部门搬空了家具,把它改成村里的招待所。在足以容纳亚伯拉罕所有后裔的露台上,一个乳白色的盥洗盆正独自哀伤。 果园是树木的舞蹈教室。苹果树带着女学生般的羞怯,樱桃树则展现出朱红的娴熟……看它们的方阵舞、利托奈罗(译注:ritornelli,意大利“叠歌”)与回旋曲。 我听着集体农庄账目的潺潺流水声。山间骤雨斜穿而过,街沟的深渊比往常流淌得更急。 雨水在阿什塔拉克所有的楼层与梯田阶地上奔流涨溢——让骆驼得以穿过针的眼。 我收到了你长达十八页的信,字迹工整挺拔,宛如一排杨树大道。对此,我的答复是: 与一座古老亚美尼亚教堂材质的初次感官邂逅。 眼睛搜寻着某种形式、某种理念,并期待它的显现;却猝不及防地撞上自然发霉的面包,或一块石头馅饼。 当你初次凝视亚美尼亚教堂时,你视觉的牙齿会崩裂、破碎。 亚美尼亚语言永不磨损;它的靴子是石头做的。当然,还有那厚实的词汇、半元音中层层叠叠的空气。但它的魅力仅止于此吗?不!它的吸引力从何而来?如何解释?如何理解? 我感受到一种快感——用俄罗斯人的嘴唇发出被禁忌的音节,那些隐秘的、被放逐的,或许在灵魂深处令人羞耻的声音。 一壶锡制茶壶中沸水翻涌,突然有人撒入一撮绝妙的红茶。 这就是我对亚美尼亚语言的感受。 我在自己体内培育了第六感,一种“亚拉腊”感官:山的引力。 如今,无论我被带往何方, 这已成为一种形而上的存在,与我同在。 阿什塔拉克的小教堂平凡至极,甚至对亚美尼亚而言都显得过于温顺。它头戴六角帽檐,屋顶檐口缠绕着绳结纹饰,那些窄窗如干瘪的嘴,上方垂着绳索般的细眉。 门扉静默似水,低伏如草。我踮起脚尖向内窥探:天啊,里面竟有一座穹顶,一座穹顶! 真正的穹顶!如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那般, 高悬于万千信众、棕榈枝、烛海与教皇肩舆之上。 后殿凹陷的球体如海螺般嗡鸣。四位面包师——北、西、南、东——被剜去了双眼,在漏斗形壁龛间磕磕碰碰,在炉膛与炉隙仔细搜寻,却找不到容身之处。 是谁的奇想,将空间囚禁于此等寒碜的地窖、乞丐的土牢——只为在此献上配得上《圣经•诗篇》歌者的礼赞? 磨坊主失眠时,会不戴帽子去查看他的磨石。有时我在深夜醒来,检查马尔(译注:Nikola Marr,其语言学理论当时受苏联官方推崇)语法书中的动词变位。 教师阿肖特(Ashot)被囚禁在他四面平墙的屋子里,宛如雨果小说里的某个不幸角色。 他用手指轻敲航海气压计的玻璃罩,走进通往水库的院子,在方格纸上绘制降水曲线。 他经营着一片十分之一公顷的小果园,像一块被烤进阿什塔拉克“石葡萄馅饼”中的微型花园,因被视为“多余的吃饭人口”而被集体农庄除名。 他的书柜暗格里藏着一份大学文凭、一张中学证书,和一沓淡而无味的水彩素描——这些是他性格与才华的天真印记。 他的体内回荡着“过去未完成时”的嗡鸣。 这位身穿黑衬衫的劳作者,衣领戏剧性地敞开着,眼中燃烧着沉重的火焰,却退入了历史画的透视深处,朝着苏格兰殉道者与斯图亚特王朝的方向隐去。 关于“半吊子教育”的悲剧,至今无人书写。我想,这位乡村教师的传记或许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被摆在每一张咖啡桌上。 阿什塔拉克,这座富庶而安适的古老聚落, 比许多欧洲城市还要年长。它曾以丰收庆典和阿舒格(译注:Ashug,高加索地区传统吟游诗人)歌谣而闻名于世。在葡萄园旁长大的人们,总是贪恋女子、热衷交际、生性多疑,又带着几分暴躁与懒散。阿什塔拉克人也不例外。 “三颗苹果自天堂坠落:第一颗给讲故事的人,第二颗给听故事的人,第三颗给领悟故事的人。”这便是大多数亚美尼亚童话的结局。而它们中的许多,正是在阿什塔拉克被记录下来的。这片土地,是亚美尼亚民间传说的谷仓。
WZM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米沃什1979年访谈 (5人喜欢)
- 米沃什访谈之“《伊萨谷》” (2人喜欢)
- 赫伯特随笔“画家大卫”
- 米沃什随笔“论西部片” (4人喜欢)
- 赫伯特随笔“声音”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