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自强课》第三课-天干与地支

我们可能永远也搞不清楚天干与地支产生的缘由和最初本义。
追寻天干与地支的原始本义本象,就是追寻人类文明产生之初的样子,天干与地支符号产生的太早了,干支是最早一批的文字符号,所以我们琢磨不定。

在文明产生之初,文字产生之前,有一个“结绳记事”的时代,这个结绳记事具有夸文明的共性,亚欧非美各大洲都有相关传说与可靠性记录。
《周易集辞》:“古者无文字,其为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我国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如独龙族、傈僳族)至近现代仍保留结绳记数、记事传统,用于记录债务、约定或传递信息;印加人用彩色棉线或骆驼毛线编织成主绳与分支绳结,通过绳结位置、数量、颜色和打结方式记录数字、事件甚至复杂叙事(如人口统计、税收、历史传说);刚果盆地部落,用植物纤维编织的绳结记录贸易往来,部分结绳形式保留至殖民时期;波利尼西亚人,利用绳结和贝壳编织的“航海图”记录洋流、星象和岛屿位置,辅助远洋航行(如夏威夷的“khipu”系统)。
越是复杂的事情,结绳记事表达就越困,随着社会生活活动的丰富,必然会产生比结绳更加方便的信息记录和传递方式,于是原始刻画和符号象征应运而生。
在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制社会,保留下来的原始刻画和陶器上的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刻画符号,可以看成文字的前身。
距今约8000年前的河南裴李岗文化,出土的龟甲和石器上刻画的“目”、“日”、“火”的符号同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的“目”、“日”、“火”字型基本相同,可见文字产生的久远性;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仰韶、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陶器陶片的刻画或符号可被认为是原始的文字,而距今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已经出现了“陶文”。
到了更大社会规模的邦国奴隶社会,社会生活更加复杂,需要记录命名的事物更多了,符号标记就更加丰富,于是就产生了初始的文字,尤其是中国的象形文字----甲骨文,更能形象展示初始文字的含义。

初级的甲骨文都非常的具象化,即使从来没有专门研究学习过,只是看字的外形也能猜到这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
但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需要发明创造的文字就越来越多,这种初级具象化的文字不足意表达出一些特殊的信息,于是就要产生一些抽象化的文字。

甲骨文中就有许多抽象化的高级文字符号,解读起来就十分困难。
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有4500多个,而被解读的只有约1/3,未被解读的甲骨文绝大部分都是抽象化文字,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虽然是甲骨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文字符号,但很明显是属于抽象化的文字,解读原始本义非常困难。

在古代“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尤其是越古早,祖宗崇拜就越盛行,祭祀祖宗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而祭祀、军事、狩猎、疾病、天气都要进行占卜,甚至没事的时候也要占卜问一问下一旬(未来十天)有没有祸事发生。
现存的甲骨文,绝大多数都是,卜辞。
古人占卜是在牛骨、龟甲上钻孔,然后用火灼烧这个钻孔,在钻孔周围产生裂纹,进而以裂纹形状来解读鬼神的旨意,再把整个过程记录在裂纹附近,这就形成了保存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
起先是负责钻孔灼烧的卜人来解读鬼神的提示,后来卜人只负责钻孔灼烧,称为【卜】,而【占】则是由帝王来进行,对鬼神指示解释权在商周时期就被收归王权所有,这或许是我们国家后世一直是政教分离的统治模式的根由。

龟甲、兽骨本身是占卜事项的载体,所以甲骨文大多都是记录占卜的文书,而这种频繁的记录必然要以时间为标记,所以甲骨文的卜辞大多都是以时间日期为开头的行文,而目前发现的甲骨文的行文开头都已经采用了六十甲子的干支组合的日期记录方式。

前文已讲过,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4500多个,这个文字的体量已经极大了,我们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大概有3500字,这就已经覆盖了99%的书面材料,可见甲骨文已经是一种发展非常完善的文字,而六十甲子的干支组合在甲骨文中使用频繁,说明六十甲子的纪日体系在商朝的也已经非常成熟了,在甲骨文中我们没有发现对干支本义解释的行文,所以天干地支的本义实在是难以追寻了。
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发现干支组合的六十甲子,在远古时期除了被用于纪日之外,还广泛的被用于人的名字之中。

夏朝后期有胤甲、孔甲、履癸(夏桀)等帝王用天干命名;商朝则有更多的帝旺名字中带有天干,著名的暴君帝辛就是纣王;历史书上有名的“司母戊方鼎”就是商王为其母亲戊而铸造的鼎,可见商朝的王后也用天干命名;而周朝的金文中也常出现“日戊”“日乙”“父丁”“父乙”“辛公”“乙公”等名号,说明普通贵族也有用天干命名的习惯。
研究商周历史的学者,普遍认同这些帝王或者贵族以天干起名,就是以出生当天的天干为名,由此可以说明,最早天干就是用来标记【天】的,即用来纪日的。
《礼记》中有“子卯不乐”的记载,这说明地支也曾被用于记录日期,天干纪日十天就要循环一次,所以旬这个时间单位概念产生的很早,甲骨文中很常见,用地支纪日的话十二天也要循环一次,文明发展的需要,天干与地支组合后六十日循环一次的纪日方式自然就成为了必然。
天干与地支的本义我们无法准确追寻,但我们可以知道,干支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被用于标记时间,而干支真正能具有玄学意义,是与阴阳五行的结合。
在春秋战国时期,先秦圣贤们对社会人文、自然规律、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深刻思考与总结,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其中阴阳家的五行学说与天干地支结合为后世东方术数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对天干和地支的本意的解释主要有《史记-律书》和《说文解字》,司马迁是西汉的人,许慎是东汉人,他们对于干支的物候循环、方位、人体部位说,其实也都是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并不能解释干支的初始本义。

明代的命理学经典著作《三命通会》中对干支的产生则采取了远古神话传说,以三皇(天地人三皇版本)中天皇氏十二个兄弟中的前十个对应十天干,再把天皇的两个最小的兄弟配合地皇的十个兄弟构成了十二地支。这众说法虽然难以让人信服,但对于天干和地支的别称是可以说的通的,这些阏逢、旃蒙、困敦、赤奋若的字词组合确实很象是用于人名。
然而,又有说这些阏逢、旃蒙、困敦、赤奋若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家”所起,是用于岁星纪年而设立,于是干支源于天文现象的说法也得到不少认同。

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以外有五颗重要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其中木星公转周期大概是十二年,这正好与十二地支能对应,人出生的那一年就是木星所在的位置,木星在天空的十二个不同位置对应十二地支。
土星的公转周期约是30年,在天空180度的画板上,木星角速度是30度每年,土星角速度是12度每年,一年是相差18度,十年正好相差180度,土星与木星相对距离达到最远,从土木运动到最远距离,到土木会合的最紧距离,周期正好是十年,正好能对应十天干。
天干干地支对应天文现象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干支产生太久远了,远比天文观测活动产生的久远,天干与地支有可能是第一批抽象文字符号,而天文观测活动则需要社会发展程度更高才行,这是其一;
还有,木星公转周期实际约11.86年,土木回合的周期平均也是19.83年,根本无法复合干支整十、整十二的标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回归到天干地支的甲骨文字形上,戊、戌都分明是一把带刃的武器的样子,而巳就是一个钩子,酉就是一个坛子,卯表示的就是对称分开,这些字形是绝对无法用天文现象解释的。
我们回归到天干地支字形本身来看,天干与地支是融合了【器物】(戊、寅、戌、酉、巳),【身体】(申、己、子),祭祀(甲、乙、丙)以及我们暂时无法直接理解的其他事项而形成的,天干与地支同其他文字一样也是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

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梳理干支知识系统大概是这样的源流: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从结绳刻木纪日,缔结合作(比如三天后一起打猎,就一人执一条三个结的绳子,每天解开一个结)之事,发展到以十天干符号的纪日体系,再发展到以干支相结合的纪日体系,而十干与十二地支这二十二个文字符号不是因为纪日需要而发明,干支在被用于纪日纪时之前未必有什么特殊“神圣性”。
远古时代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盛行,继而产生了大量的祭祀活动,在祭祀活动中又产生了沟通鬼神的占卜活动,祭祀占卜活动以日来标记,时间一长,不同的日(天干地支纪日),就产生了不同的意义(郊日用辛、社日用甲、子卯不乐);在阴阳思想和操作便利性的影响下,占卜活动从烧灼龟甲兽骨分析裂纹发展到了用蓍草铜钱起卦的方式,以起卦方式为占卜手段的核心在于阴阳,干支符号则以时间的身份参与了起卦的实践活动,长期的起卦实践活动关联了干支阴阳属性的涵义;而后又融合了五行理论后,天干地支逐渐有了自己的特殊神圣性。
随着历法、纪时系统的成熟和完善,以干支组合所表示的时间的意义越来越丰富,于是就产生了可以用干支预测吉凶祸福的各类术数。
天干地支之所以能用来预测,是因为天干地支所代表的时间本身就是规律,就是天地规则,万事万物包括人类本身就是天地规则的一部分。


天干与地支本身不具有【天地规则性】,当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相结合以后才具有天地规则性。
具体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阴阳五行属性,是最最基础的内容,是公认的无争议的共识,无甚可讲性,认真看两遍就可以理解记忆。

五行的相生相克,可以用【五材】循环生克思维简单理解记忆,上一节课已经详细论述过了,我们把天干与地支代入五行属性后,自然也能明白干支之间的生克关系。
不过由于阴阳各自本性的不同,生与克的程度就有差异,一般而言阳具有实、大、显的特点所以阳干支主生受生和主克受克的能力都要普遍高于阴干支;而阴干支虚、小、隐,所以阴干支的主生受生与主克受克的能力要低于阳干支。
阴阳的主生与受生我们可以理解为干支间的能量增减传递,甲木生丙丁火,甲木就会减力,而丙丁火增力,但这种能量增减传递只是最基础的涵义,不同阴阳属性的干支主生与受生的能量增加与减少情况是不一致的。
一般而言阳干支支生阴干支可以按能量增减传递论,但阴干支生阳干支,往往能两相得宜,例如乙木生丙火,花草向阳,乙木其实得益更多;丁火生戊土,丁火自身能量流失有限,丁火有戊土护佑,反而其势更旺,戊土受益也不明显;而辛金生壬水,辛金得壬水淘洗,辛金受益良多;癸水生甲木,也是情同丁火生戊土的利弊。
阴生阴往往两失其利,如己土生辛金,辛金可能不能受己土之利,反而有己土污辛之害;乙木生丁火,但乙木为风,反而容易吹灭丁火这个灯烛。

阴阳属性相同的干支相克往往非常的无情,阴阳属性相异的干支相克会相对有情,而其中阴克阴往往是最凶狠无情的。
牛吃草是阳克阴,牛食如浇,就是牛吃草时会保留较多,过后草能长的更好,像受到浇灌一样,而羊吃草就是阴克阴,羊食如烧,羊吃草是连根啃的,象火烧过一样,可见以温顺形象的阴形象的羊对于所克的草之凶狠;
老虎吃羊,吃饱就会停止,不饥饿的时候一般不会再袭击羊,而老虎如果遇到其他虎豹猛兽的幼崽会毫不留情的全部咬死,明明不饥饿不需要进食也会将潜在的竞争对手杀死,这就是阳克阳的与阳克阴的不同情况。

天干仅有十个,两两一组正好对应木火土金水,记忆十分简便,而地支记忆也可以利用“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的生肖歌诀来记忆。
为了方便对六十组干支组合的整体记忆和对干支作用关系、十二长个生以及推导前后干支,最好是要熟练记忆十二地支的掌盘。

天干主动主气,天干之间相生相克之性会比较明显,而地支是主静主质,地支之间,需要有“桥梁”才能发生生克关系,而这些“桥梁”就是地支间的刑、冲、合、害,破的作用关系,但破这个桥梁单独存在时能起的作用不明显。
两个仅邻的地支,例如卯木在月支巳火在日支,卯木是不会生巳火,巳火也不会泄卯木的。古籍中历来没有卯生巳,酉生亥,子生寅,寅克辰,卯克丑这样的用法,但现代是言论自由的社会,又有了互联网的加持,标新立异最能吸引眼球博取流量进而变现,伪科普伪知识盛行,也已经出现了地支间能直接论生克的说法,读者需审慎观之。
地支不只是子丑寅卯本身,每个地支中还藏有对应的天干,称支中藏干;天干称为天元,地支称为地元,地支中藏的天干称人元,所以子平法论命也能对应上三命的叫法。很多人喜欢上来就找规律去记忆支中藏干,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总共就只有十二句的七言,又带有押韵,是可以快速记忆,多背诵再默写一下即可掌握。
对于地支藏干产生和形成的缘由,是在熟练记忆支中藏干之后的附加课题。
从目前流传下来的命理学资料来看,最早出现支中藏干是在徐子平对《珞琭子三命消息赋》的注解文章中,而在徐大升的著作《子平三命通变渊源》中已经有《地支造化图》清晰的标注了支中藏干。

为什么寅中藏甲丙戊?巳中藏丙戊庚而亥中只藏壬甲?申中所藏的戊土有没有道理?子卯酉中都是只藏一个天干而午火却藏了丁火与己土两个天干?等等问题的思考,恰好可以发现支中藏干的依据。
根据徐子平的注文,我们可以知道支内人元或者叫支内天元,确立的一个依据之一就是【禄】,寅木是甲的禄,所以寅中藏甲,卯木是乙的禄所以卯中藏乙,相应的其他地支用这种方法也就能确定其藏干,由于丁火和己土的禄都在午,所以午火中就藏有丁火和己土两个天干;
寅申巳亥是四长生之地,火长生在寅,故而寅内藏丙火,金长生在巳,故巳中庚金,水长生在申,故申中藏人水,木长生在亥,故亥中藏甲木;由于土是一个特殊的五行,土是其他五行的中间态,所以土有两个长生,戊土随火同长生就是长生在寅,所以寅中藏戊,戊土随水同长生就是长生在申,所以申中也藏戊。
亥仅仅藏壬甲两个地支,而寅巳申都是藏有三个地支都多藏了一个戊,独亥中无戊,这又怎么解释呢?按戊土长生在申,那临官(禄)就应该在亥,所以亥中应该也藏一个戊土才合理啊。其实亥中是否藏戊的课题是一直都有讨论的,只是从徐子平到徐大升都未说亥中藏戊,祖师爷都未明言,可能自有其道理,但我们后学也不能毫无思考,应该默默对照验证,或许有一天亥中藏戊的观点也能成为主流。
至于辰戌丑未的藏干极好理解,辰戌阳支属土,所以必然藏戊土,丑未阴之属土,那必然对应藏己土;各自又是四季的最后一月,所以会有当季五行的余气,故而辰藏乙、戌藏辛、丑藏癸、未藏丁;而辰戌丑未又是四库,自然藏有库神,辰为水库所以藏癸水,戌火库所以藏丁火,丑为金库所以藏辛金,未为木库所以藏乙木。
阳天干具有生发动性,所以寅申巳亥所长生出来的是丙壬庚甲戊的阳干,阴天干具有沉降静性,所以辰戌丑未四墓库所收藏的是癸乙丁辛的阴干。
天干与地支是表示八字的符号,干与支各自具有自己的属性与含义,但八字数术的基础是阴阳之道,干为阳支为阴,天干+地支的组合才是完整的阴阳之道。
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组合在一起,以阳配阳,阴配阴的组合形式,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所以干支组合总共有六十组,称为六十花甲子,简称六十甲子。

天干与地支构成的六十组干支组合,可以与音律结合,称为纳音,算命术最开始的阶段就是以年柱干支加年柱纳音为中心来论命的,年干为禄,年支为命,年柱纳音为身,所以禄命法也称三命法。
本系列课程以介绍子平法为主,故不对禄命法做过多介绍,子平法不重纳音,以日元和支中藏干为重,但纳音在子平法取象中也有一些用途,在定配偶星、子女星、父母星等六亲定位上,纳音也是常常要参考的一个重要信息。
例如日柱是甲子,而命局恰巧又有乙丑,甲子与乙丑纳音都是海中金,同类娶妻,乙丑就极大可能是命局里的配偶星;同理,乙丑如果能定位成母亲,如果命局再见甲子,那甲子极大概率就是父亲;如果日柱是甲子海中金而其他柱又出现了壬申剑锋金,甲子隔八生子,生出壬申剑锋金,那壬申极大概率就是命局的子女星。
对于六十甲子纳音,可以作为一个考验是否能入门学好八字的标准,据说盲人算命师傅收盲人徒弟时,就是先传授六十甲子纳音,一周或者一月后考察是否记的清楚,如果能流利背诵且记忆清楚,就可以收为徒弟,否者是拒绝入门的。
现今玄学热,很多人因从众而误认为自己喜欢玄学,想学八字算命术,其实可以用背诵这个六十甲子纳音的方法来自测一下自己的毅力和是否真对命理学有兴趣,虽然死记硬背不可取,但算命术中的诀法是必须要熟练背诵的,这是基本功,就如同背诵不了《药性赋》和《汤头歌》的中医爱好者,永远也无法入门中医是一样的。

准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从SU7事件,猜想出事女孩的出生时间。
- 《八字自强课》第二课--阴阳与五行 (5人喜欢)
- 什么?!加了出生地,还不算真太阳时!(三小时的子时是个什么鬼啊!) (2人喜欢)
- 《八字自强课》第一课-概述与总论 (6人喜欢)
- 论论八字看五行喜忌的虚假性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