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出“主体性”的瞬间是什么?
查看话题 >90后,35岁,决定不生孩子,余生把自己当女儿养
关于生育,原本这是完全取决于女性本人意愿的私事,变成了需要对“所有人”有交代的公事。
时值35岁,人生过半,只觉无边落木萧萧下。无人知晓我的来路,也不知我的去路。
血脉传承,利益相关,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我觉得世界对女性的最大尊重,莫过于真正尊重她的肚子,尊重她的心意,是不是发自内心地想要一个孩子。
前些天和老公正在随意地看电视,突然接到一顿催生的电话。晚上两人又无端被迫心情不好,互相觉得亏欠,深感泄气和烦躁。
一晚上辗转反侧,是时候公开面对生育这个话题了。
在此,我郑重告知询问的亲友,如果我想生,早就生了,怎么可能到了现在还等着被别人催?
所有别人说的“为你好”无不早已暗含立场。到底是为“哪个你”好?
所有生孩子的好处都是对“为人父母”而言,而我更愿处于孩子的立场,生它是为了她更好吗?
有关的考量,以下我一一细说。
1、生孩子的好处
1-我自然是知道生孩子有很多好处的。
嘤嘤幼儿,需要母亲,满足了女人的母性天性。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父母提供无数情绪价值。幼时是天然的爱和依赖,后来则是寄人篱下,不得不讨好他人。
我自己就是作为孩子长大,深受其苦,我当然也可以让一个孩子给我提供情绪价值,但我不愿这么做。
孩子长大了,其存在本身就是对父母的一种保护。如果有幸辉煌腾达,家人也能鸡犬升天了。
孩子即使普通,也能赚钱孝敬,情感寄托,有事出力,继续传宗接代。
只要有孩子,父母便可以做一辈子的父母。享受社会文化赋予的权力,享受操控他人的快感。
倚仗父母这个角色,在前期20年的投入,或许很多也根本没什么投入,就等着丰硕的收获。
没有什么事比穷人生孩子的投资回报更大了。这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学角度说法,不是我说的,但是我赞成。
最最差劲的孩子,也能完成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即使不能养老,也能送终。
养老送终的文化坐镇中华历史几千年,生孩子是人类必须。不生就是另类。
但是,有谁想过孩子它愿不愿意成为你的孩子呢?孩子它如果有得选,它是否想来这人间?
有多少人生孩子只是生存环境所迫、家庭压力所致?然后被架在为母则刚、母爱无私这样的高处下不来台?
有多少人生孩子之前,认真地想过,自己是否愿意用余生深度地参与一个孩子的生命,给她提供源源不断精神与物质的支持,永远为她的存在而欢喜?
坦白说,我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当然这也可能让我更懂如何做一个好母亲。另一个走向则是,我不愿意给机会让我的孩子因为我的无能受苦。
我又有什么非要为人父母的理由?
是亿万资产坐等继承,还是无限爱意可以贯穿它一生?
是有绝代技艺需要传承,还是自己一生都能给孩子托底而不是指望孩子给自己托底?
是每天苦哈哈地打工,让孩子从小看到我的辛苦从而内疚回报?还是养个女儿既不用费力,还能成为世界上最懂我的人并自愿给我终身养老?
所有的这些利好,都是对父母而言的。孩子是被剥夺了选择权的。
2-再细说对父母二人,生孩子对父者的好处更多。
客观来说,婚姻、性与生育都是被男权社会美化的东西。
最简单的判断标准:谁主导话语权,谁说好,就对谁有利。
让女性带着幻想心甘情愿结婚生子,当看清真相时,为时已晚。
但是这种真相并不能浮出水面,一代代女人前赴后继。因为明白了真相的女人,已经变成了利益共同体,需要新鲜的血液进入。
社会文化由男性主导,文学、影视在历史上的创作者也主要是男性。集体价值观、封建的文化传统全都由男性构建。
婚姻、性与生育这三个要素环环相扣,引导女性入局。
戒指在远古是魔咒,象征忠诚和约束。新娘这个称呼是最最写实的,就单纯理解字面意思即可。
性在大众传媒、文学视角下传导出来的都是爱欲一体,浑然天成,如痴如醉的浪漫。但要注意那是男性视角。
这种误导太明显,年轻女孩可别被骗惨了。很简单,由于男女身体的构造不同,必定是男性更享受。
然后男人通过享受,得到一个孩子,经过女人的肚子生出来,由女人养大。男人只打算给钱。
当然也有不给钱的。在我做律师的时候,有多少哭诉的女人都是孩子出生后,老公既不给钱,又不带孩子,也不做家务,也不管妻子累了饿了么。
然而再不称职的父者,老了都可以起诉儿女给基本赡养费。
社会的现实逻辑就是这样的,在长期重男轻女的传统下,一个小时候并没有得到什么爱、什么资源的女性,被逐出原生家庭,断掉继承财产的权利。
借婚姻之名进入一个男人家,生养孩子,最好还要赚钱养家,给男人赡养父母,承包家务,老了继续照顾孙子。
其劳动成果被男性和社会共同享用,而女性的一生就像一块被擦烂的抹布。一生都没有为自己活过。
当然也有人热衷于这种生活,在这些牺牲奉献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不评论是非,但是每个女人不是生来就应该过这种生活的。
2、家长和文化的催生大戏
1-传统文化叙事中,女人在婚姻中最大的价值就是生育
在结婚之前,我就已经很清楚,一个男人娶一个女人回家,就是为了生孩子的。
可能爱一个女人这种事是确实存在的,但是对大多数男人来说,比起传宗接代的大事,爱只是风中飞絮,水面清波罢了。
刚在一起时,我就说过我以后不想生孩子。他说我不会勉强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还说以前他一个很好的老大没有孩子,夫妻也过得很好。
那时我是被他的态度感动了的。我并没有一定强调说绝对绝对不生。我考虑过以后可能我会改变想法。
但是时间过了几年,我并没有改变想法。
最让我精神分裂的是,在我刚做实习律师的那年,整天因为工作焦虑烦躁,压力山大,他因为被家人催婚,莫名其妙地呵斥我:“你到底准备什么时候生孩子?!”
实不相瞒,在这七年的婚姻中,这种随时就分崩离析的情况不在少数。
最初的几年,我每年都因为这个男人要痛哭流泪一两回。他最初还会像做错事的孩子,温柔道歉,后来也无动于衷。
最近这几年,我已经不会再因为他而流泪了。我成长了。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干嘛,又不是演苦情戏。
在那些流过泪的时刻,我深深地记住了:自己的眼泪是珍珠,珍惜的人根本不会杀蚌取珠。
那些让我流泪的事情,我早已不记得了,也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让我不再对别人有过多的期待,特别是情绪价值上的。
婚姻生活本就是复杂的,只是我有能力将它变得简单。我对别人基本上没要求,别人对我也是。
社会叙事这一套,对我日渐不管用了。
有多少人也想不生孩子,第一关连外界怎么看都过不了,又害怕无人养老送终,那就顺其自然吧。
比起生不生,更重要的是别内耗。
2-父母参与的催生大戏
我们两人之间平时基本没有争吵,争吵的情况都是有父母的参与。双方的父母。
一是,我的生物学父母干涉我的生活、工作,让我难受,我对他抱怨,这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
如果我的生物学父母知道,每次他们认为的“为我好”都导致我对老公发泄情绪,从而真正导致夫妻不和,他们该作何感想?
(这真是天大的笑话,而在过去真实反复发生。)
二是,他的父母催促他生孩子。
最初,是催我。发动各种力量催我,后来发现催不了我了,就只催他。
我越来越坚定,不生孩子。早已做好了,因为不生孩子被离婚的准备。
在结婚之前,我就知道女人随时会面对这样的结局。
但我还是带着对婚姻的憧憬和某种信任走入了。
原本,几年前我们二人达成共识,不生了,就这样简单生活到老。
我在两三年前就跟自己爸妈说清楚了,不生。
我爸妈因为孩子吃过很多苦,表示“不生也没有关系,只要你们自己过得好就行了”。
男人的父母,传宗接代的意愿是更强烈的。
其实,按照他家里这样催生的意念,我早该是被离婚的人了。
每一次外界的干涉,都是对我们两人的生活造成一次冲击。冲击多了,那艘船就碎了。
早就决定了的事,男人出于某种愧疚,却从不斩钉截铁对自己的家人说出口。任这些风暴来袭。
但是每次突来这样的催生,除了是给我施压,还有什么呢?
我留在这个婚姻里,真心诚意地爱着一个人、陪着一个人,还不够吗?
如果不够的话,到了该离开的时候,我自己会离开。
3-我对我的选择没有歉意
我没有生孩子。
我并不庆幸,我没有被离婚。我也并不难过,会随时被人取舍。
从我踏进婚姻起,生不生,离不离,这个选择权与决定权从来不在我手上。
我知道嫁为人妇的命运,就是生孩子。曾经我想不结婚,而遇到了这个人,又觉得或许可以相伴而行。
但是这几年催生的压力,我依然看到了,所谓的感情,在中国的孝道文化里,比起传宗接代根本不值一提,而男人99.99%会听从家人,休妻另娶。
我感激我现在得到的生活,但又不是那么感激。因为我之所以能这样生活,不是因为我被爱,而是多方现实取舍的结果。
说白了,我是有价值的,但是这种价值又不会被明面承认。
各方还想要我提供更多的价值,提出一些建议,从未考虑过我的肚子、我的意愿、我的健康、我的风险、我的命运、孩子的命运。
只考虑自己能得到什么。或只考虑自己所爱的人能得到什么。
如果是男人负责生孩子,娶个男人回家就是为了生孩子,不生孩子就再换个男人,男人随时处在这个被人舍弃的位置,男人该作何感想?
我生在这样的国度与文化制度之下,我改变不了外界,只能保持自己。
我替那些为了满足社会的要求而稀里糊涂地生孩子,以稳定自己存在的价值的人难过。
有多少人敢说,自己根本就承受不住不生孩子就要被离婚的压力?
有多少人敢说,生孩子后悔得要死,但又不能启齿?
3、不生孩子的理由
1-男人没有为人父的刚需,只有传宗接代的刚需
以前我也有过动摇,2020年疫情封城,被困老家时,我买了丁香妈妈的备孕课来学习。
那时我拉着老公一起听。仅仅是15分钟的课,一天听一节,他连5分钟都不耐烦听。
第二次我开始听,他立刻往外跑,拉都拉不住,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你学就好了,需要我做什么,我做就行了。”
可能这样的态度,在有孩的家庭里已经算好了吧。但是我却无法接受。对我来说,这远远不够。
我说:“你的意思是,我既要学怎么做妈,又要学怎么做爸,然后告诉你该怎么做爸,我不累呀?做妈要学内容就那么多了,我还要生呢,还要养,还要给你当老师?”
他完全没有想过去了解,一个人女人为生育要付出的代价,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而仅仅是想被安排做点自己该做的事。
这件事在我心里深深地种下了一颗种子。
他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人,但是他在生育这件事上,他有种袖手旁观的淡然。
一个生命的到来会给他喜悦,但是他只想要成果,对过程一点也不感兴趣。他不想为之花精力。
说明他并不是真的很喜欢孩子,很想陪孩子长大,只是别人都这样自己也想要罢了。
2-生孩子的风险与养孩子的艰辛都由女人承担
具体我就不说了,当妈的人都懂。
至于没生的女人,多去了解一下,我就不做科普了。
社会传统是由男权构建的,女性是失声的,被禁言的状态。
文化是被构建的,比如月经羞耻、身体羞耻、性羞耻,美化婚姻、美化生育、歌颂母爱无私这些。
那些所有被当做禁忌的事情,其实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女性正在经历的人生或困境。
而一个人正常的生活不允许被言说,这代表什么?
不被允许言说,就是为了缝住女人的嘴巴,不让更多女性觉醒。怕女性知晓真相后,都独立生活。
千百年来男人经过社会制度结构的设计、文化传统、集体意识的控制,牢牢地把握着男权,让一代代女人心甘情愿投入婚姻的怀抱,并任劳任怨付出一生。
私有制的产生,就是为了榨取剩余劳动价值。在经济社会,榨取的是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价值。在家庭里,榨取的就是女性的劳动价值。
我学法律初始,在《西方法制史》的介绍中看到,人类社会有两重剥削,一是阶级剥削,二是男性对女性的剥削。
这样的文化环境,女孩子从小就是被哄骗着长大的。社会并不会真正教会一个女孩该怎样爱自己。
加上在原生家庭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和尊重,因而到了社会很容易因为爱的匮乏而投靠婚姻。
但大多数婚姻都是生了孩子之后,男人和所有人都暴露出他们的真实面目。我在外面一个人吃饭时,经常听到邻桌女人们的无数好戏。
3-我并不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发自内心地不想生孩子
这是真心话。
一则,我讨厌孩子的吵闹,一听见噪音就心烦。
这种心烦可以让我瞬间爆炸,不计后果。忍受不了一点吵闹。可能常年神经衰弱。
二则,不要孩子是爱护孩子。
我不想把自身创伤传递下去,有限的一生我只有精力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
我在做孩子的时候,并没有被好好地对待过,此生过好自己就很不容易了。
我以孩子的身份在人间游历35年,把孩子的处境感知透了。
作为一个孩子长大,真的挺难的。
做一个好孩子,没有自我。
你要聪明地在社会准则、家长训导、环境潜规则、自我生长中找到平衡。(这句话送给有幸看到这里的孩子们吧)
我小时候没有这么有智慧,被裹挟在家庭剧本和社会叙事中,受伤严重。
如果一个孩子本身不能早早地为自己开智,那人生就是一趟辛苦的旅程。
毕业之后,看到了认识的人陆续都结婚生子,好不热闹。
也的确因为没有孩子而少了许多话题,但是也并无惋惜。毕竟每个人要走的路不同。
或许有的人可以通过养育孩子,把自己好好地重新养育一遍。
我既然过了浑浑噩噩地就有了一个孩子的阶段,现在便冷冷静静地不想有孩子。
孤独终老,要比不甘愿地活着强。我并不想生个孩子。
我的孩子是我自己。
我的女儿早已出生了35年,受尽人间苦楚,她说余生想做我唯一的孩子。
自洽在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35岁占星算命问财,却发现真正的财富早已拥有 (1人喜欢)
- 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喜欢自己的书房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