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跟事实没有连接、跟自己的感受也没有连接,那么目标就失去了意义
我在《谁在制造焦虑,谁在容纳焦虑?——躺赢的技巧》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但是现实生活中梳理目标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仍然以小伙伴F的记录为例:
今晚和老公吵了一架。原因是,我在店里还在辅导其他孩子做功课。二姐已经做完作业了,想让老公过来接一下。老公没看信息,没来接。我回来看见他在忙着工作,等他工作完。
我:你刚怎么没来接二姐?(了解事实)
他:你看到我有空吗?我也没看手机不知道。(老公没有看手机,没有看到消息)
我:下次你可以先来接一下二姐,再忙工作的事。(要求)
他:那你在店里干嘛?(开始“挖陷阱”)
我:辅导孩子啊,还有孩子没做完作业。(进入解释,掉入陷阱)
他:那你可以先让那个孩子自己做一下。你先接二姐回来,也就几分钟。(把“要求”踢回来了)
我们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都想着,你怎么不来接。对啊,我又凭什么指望别人来接呢。但是他说的这些话让我觉得特别难受,和他吵了几句,不欢而散。后续进入冷战。
(陷入到对事情(接二姐回来)的执念里,看不到眼前的人(他在忙),更不关注“关系”这一维度,就会陷入彼此要求彼此指责彼此委屈)
和老公的相处有点焦虑。针对“焦虑”的四问:
1.具体事件:我老公没来接二姐,我和老公之间的沟通不顺。
2.我的感受:我感觉到被忽视,我的付出没被看到,感受压抑。
3.我的目标:努力做一个温柔体贴的老婆,能更爱老公一点。
4.我接下来怎么办?好好说话,多关心老公。
首先梳理具体事件,老公没来接二姐是事实,但是这是表面层的事实,更进一步了解的事实是老公没有看到让他来接孩子的消息,所以他才没有去接孩子的行为。这是F不愿去连接的事实,这样就跟事实失去了连接。否则,这时候的目标是下一次如何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达性,例如发了消息5分钟后没有得到反馈,再打电话来确认。而不是跳到“下次你可以先来接一下二姐,再忙工作的事”的对老公的要求上。问题的卡点不是老公如何安排自己的工作,而是如何保证信息的可达性。至于后续信息有效传达了,老公还不来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问题总是解决不完的。
再看感受层面,感受到被忽略,付出没有被看到,感到压抑。如果跟自己的感受连接,那么目标就是被爱人重视,自己的付出被看到,以及如何表达出来,不压抑自己。但是看下面的目标,跟自己的感受完全无关,这是典型的跟自己的感受也失去了连接。
但这里需要有个定义,怎么才能让你感受到不被忽视,你的付出怎么样才是被看到?是没有表达吗?还是表达了别人也不在意?还是别人表达了但是你仍然感觉不够?——或许这里需要的是一种心态的转变。例如调整到:做事情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是自己愿意去做,想把它做好,当意识到最需要取悦的人是我们自己,需要得到自己的看到和认可的时候,这种委屈和压抑才会真正的消失。这是题外话。
当跟现实、跟事实失去了连接,又跟自己的感受失去了连接,那么这个目标“努力做一个温柔体贴的老婆,能更爱老公一点”就是一个虚假的伪目标,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成了一句口号,不具有可实现的操作性。
另外,老婆只是一个角色,如果本体自我没有温柔、体贴的属性,不会爱,怎么给出温柔、体贴和爱呢?对方如何能感受到你的温柔、体贴和爱呢?
虽然我们也常常说“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我们要设立一个当下无法做到但自己愿意去努力的目标,但当下的事情和现实更多的反馈是当下需要调整的小目标,而不是每一次的发生都给自己树立一个大而飘渺的目标,这类的目标在每一次的现实面前,除了让自己挫败还是挫败。
目标要跟事实、现实或者感受有一定的锚定性,并且目标要考虑一定的量化指标,也就是接下来怎么做。例如如果跟自己的感受连接而设置的目标(感觉到被重视,付出被看到,不压抑自己):每天晚上睡前花5-10分钟,跟老公聊聊今天做了哪些工作,遇到了什么人,哪些人哪些事让自己开心,哪些人哪些事让自己感到困难,同时也了解他一天的情况。
也许每天都实现了小目标后,大目标“做一个温柔体贴的老婆”就自然而然实现了呢。
另外还有一个话题,俩人开始进入冷战。我问她:你冷战的目的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什么条件下你可以后退一步,让冷战结束或者彼此关系改善?
F:冷战(不想说话)的目的想让他知道我现在不开心了。但他其实也不会因此知道。所以我常常有种他不懂我,我也不懂表达的感觉。
我问:他怎么做,才会让你开心?你知道吗?他不懂你,你懂自己吗?你懂他吗?
F: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困惑,我不知道怎样开心?但我觉得我现在的问题,在于我向外索求我老公的关心。
当一个人不知道怎么才能开心,那么他人包括老公怎么做都不会开心,做什么都会觉得差点意思。哪怕索求的关心,也需要更具像化,做什么说什么才能让自己开心?
成熟的心智里,不是“等靠要”的弱势思维,而是明明白白、大大方方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全心全意不带羞耻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先学会了解自己,自我关心,自我慈悲,自我悲悯。
夫妻需要跳出这些具体的事情,来建立一些亲密关系的基本原则。很明显,他们夫妻间没有建立一些共识的原则。例如:
第一条:亲密关系里没有故意伤害,只有误解。
所以,当感觉到受伤了的时候,先把自己的思维调整到:我对对方误解了什么?我让对方误解了什么?
第二条:亲密关系里,要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例如现在这件事,本身是一件小事,也是彼此误解,你以为他看到了消息,实际他一直在忙。小事化了,哦,原来你没有看手机没有看到我给你的消息呀。然后该干嘛干嘛,而不是小事变大,制造更大的问题,到最后争吵,冷战。
本身是一件小事,却用来伤害彼此的关系和感情,彼此内耗,彼此压抑。
第三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包括行动和能力的局限性,也包括认知和意识的局限性,我们如此,对方也是。
这一条让我们放弃对对方不必要的幻想。
第四条:亲密关系确实需要适当的冷战。当关系过于亲密,会进入彼此边界融合,让彼此边界模糊,就必然会出现对抗或者冷战,也就是说,冷战是把彼此推开,让彼此边界清晰,看清楚自己的责任和需要的过程。
所以,冷战的目的不是战胜对方,而是通过关系的冷却,让自己回到自己,看清自己,看清对方。
同时,还要不断清晰怎么结束冷战,如何接住对方递过来的梯子,或者自己如何搭建让对方下来的梯子。
还需要每一次冷战后,双方的一个复盘,总结一下各自的反思和发现。会发现每一次冷战都是一次看见,一次彼此关系的升华。
亲密关系必然要经过浴火重生,因为对面那个人,就是自己的另一半。而我们对自己是不熟悉的,特别是自己的背面,我们要通过对方才能更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