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空地
{ 北方的空地 } [ 15 / 10 / 07 ] 今天依然是天没亮就出发了,迎着天边的红线往东方进发。 我心存偏爱的仁青休布错,原来离仁多乡这么近。开出仁多没多久,右手边就出现一片幽深的湖水,在黑漆漆的夜色中,波光在微微涌动,然而却茫茫地看不到边际,浩渺又疏离,像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天际线下,山的曲线在逐渐发白的天色下清晰起来。一道金红色从山后映出来——太阳就要升起了。司机们适时在一处略高的小坡上停了车。 这是仁青休布错的西岸,正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我走下坡,踩着小石子往湖面靠近。湖水清澈澄净,摇摆荡漾,轻柔的水波声有节律地拍打着万籁俱寂的清晨。三两只水鸟轻盈地掠过水面。天蒙蒙亮,已有一线一线的红光划过山脊映红了南边和北边的雪山。

湖滩的小石子都是圆润的形状,饱含湖水,每踩一脚都微微陷下去。但皮实的小黄靴让我无所忌惮,我走到水边,蹲下身,把手伸到湖水中。清透,微凉,但不似想象的冰冷。相比之下,太阳升起之前的气温,和裹挟其中的荒原的冷风,倒令人瑟瑟发抖。 太阳是从群山后升起的,露出来时已然光芒万丈,水面瞬时被画上了一道如剑般刺眼的金光,也彻底照亮了南边的隆格尔雪山。四野的荒原,山岩,枯草,湖岸的石头,齐刷刷地被涂成了日出下独有的赤金色。 我回头看向我们停车的小山坡,三辆整齐的陆巡和队友们一溜儿排开,也沐浴在金色的光线下。




日出后驱车继续沿湖行驶,我隔着车窗盯着那波光粼粼的广袤水面,清晨如墨的水色在阳光下已转变为深蓝,一道一道的弧线勾勒出她灵动优美的湖岸线。我在寻找,在等待什么出现。 终于,看到了!有一座小石岛延伸入水面,如一艘小艇拖着长长的水浪。来不及摇下车窗,我已经咔咔咔地连续按下相机快门。 僻远的仁青休布错在藏北风情各异的众多大湖中,并不是很出名的一个,几年前朋友走大北线,看他拍下的每一处路过的湖,就是这个角度这个场景,猛地攫住了我的注意!从那一刻起深深地记住了她的名字,仁青休布错。 虽然只是在飞驰的车上匆匆掠过一眼,但几年后终于置身曾经吸引我,叫我迷恋的画面中,也算是如愿了。

沿着绵长的湖岸线开了二十多分钟,我钟爱的仁青休布的水面逐渐远去,视野中又恢复了干燥、辽远、苍茫的山野与荒草。 今天的碎石路比昨天的还槽糕,几乎就只有车辙印,一路的坑,颠簸不堪,车轮扬起的沙尘如一团雾似的,司机们不由得各自拉开远远的距离。 昨天开进草原上的碎石路后,我们就时常遇到骑着摩托车,背着铲子等简易工具去修路的当地村民。顿珠说他们都是自发去修路的,修路对他们藏民来说,是一件大功德。

虽然此行还尚未看到藏羚羊,但是藏野驴和藏原羚沿路遇到了很多。藏野驴尤其多,成群地,排着队在荒野上走来走去。它们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扭着屁股,步伐轻盈,好像心情很愉快的样子。 这高原的精灵充满了灵性,每当我们的车停下来,远远地看着它们时,它们也会停下脚步,齐刷刷地转过身,好奇地盯着我们这些外来的闯入者。








车子开上一个缓坡,从高处远远望去,前方好像有两个大湖相连,湖面澄澈如镜。待车子驶近了,才发现是个大盐湖。原来已经到了此行中最大的盐湖——扎布耶茶卡。


我们从扎布耶茶卡中间的干涸地带穿过去,顿珠说这样比绕行盐湖可以少走30多公里,但也仅限于现在这样的旱季。 扎布耶茶卡已经开发采盐。这个面积达235平方公里的高原盐湖,富含锂盐、钾盐等矿物,尤其锂矿含量高居世界第二。沿途可见产盐的机械和高高低低的盐堆。我们所走的这条路将盐湖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南侧的湖水被灌入北侧后,雪白的盐已经析出、结晶,如一片白色沙滩,可以小心翼翼地走上去。 而北侧还是个开阔的卤水湖,平静的水面如巨大的镜子,完美地倒映着连绵远山的影子。而沿着湖岸漂浮着一片片析出的红色、乳白色矿物质,远看去好像把湖水也映成了粉红色。




我今天终于穿上了长裙。裙子是临行前两天匆忙在网上买的,因为离出发时间太近甚至直接寄到了第一晚住拉萨的酒店。此前看大北线的攻略,都说在藏北草原那些阔大而湛蓝的湖错留影,长裙是最上镜的。 一三年在青海茶卡盐湖,我拍出了镜面般的倒影;但在扎布耶错,这似乎很难实现,北边的卤水湖可不浅,不是能随随便便走进去的。


今天中午,已经没有可以吃饭的乡镇了,只能在经过的村子要些热水泡方便面和自热米饭。 而草原,比昨天更广阔。秋草枯了,一线一线地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像一张条纹图案的巨型地毯。但并不是一马平川,时不时地凸起形状奇异的山,岩石或峥嵘或崔嵬,寸草不生,寂寥地就像进入了外星球似的。不禁叫人生发出时空无涯,而人生渺小的感慨与惆怅。

这是我曾经朝思暮想的藏北大草原。人迹罕至,却有纯澈洁白的雪山、深邃又广袤的海子、低氧得叫人喘不过气的空气和几乎触手可及的天空。过去我在书本、地理杂志、户外论坛里无数次阅读它的照片和文字,并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地想象和描摹身处其境时的感受。 我在时隔三年后第二次来西藏,虽然大北线海拔高、路程远、条件差,是最艰辛的路线,但我笃定地就要走一条。所以我知道,不管这趟旅行中有多少缺憾,它都是值得的。 去年,一个朋友送给我曾长居西藏的作家,宁肯写的散文集《说吧,西藏》,其中一篇的开头就把我击中了——
“从无雨之河开始的漂泊与沉思,到了雪线之上突然中止了,鼓声从那儿传来。正午时分,火山灰还在纷扬,鼓声已穿透阳光,布满天空,沿着所有可能的河流进入牧场,村庄。所有的阴影都消失了,鹰从不在这时候出现,一群野鸽子正沿着河流飞翔。闭上眼,静静地躺在湿地和沼泽之中,面对天空,鼓声,阳光的羽毛。大片的鸥群从你身体上掠过,你摆着手,示意它们不要离你太近。但你的周围还是站满了鸟群,它们看着你,看着湖水,看着湖水流线型从草丛和你的身体上滑过。 ……”
这是从年轻时起就长久地漂泊在这片高原上才能经历到的体会和描摹出的意境。行走在藏北的无边草原里,我循着文字的印记去寻找、去感受这样的草原、这样的西藏,试图让我的匆匆而过多一些绵长与深刻。




今天这一路,村庄也不怎么见得到了,最多就是远远地看见一个个简陋的牧民点。司机们又开过去送了一些御寒的衣物。藏民看到我们很友好很热情,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坐在水边的草地上。顿珠、罗布和他们都素不相识,可每次他们一用藏语交谈,总让我们觉得他们是认识的朋友。







当我跟放牧的藏民一起坐在湖边,望着湛蓝空旷的天,感受着阳光的热度和空气的干燥,看着一头头闲庭信步啃着草的绵羊发呆时,不禁又将宁肯的文字与此刻连接起来——
“一个人,躺在隆起的天地之间,有时也在刺破青天的山峰上,就像雪豹那样。那时积雪在你的体温下融化,阳光普照,原野的亮草弥漫了雪水。这些浅浅的像无数面小镜子的雪水汇成了网状的溪流,它们打着旋儿,流向不同,不断重复,随便指认一条,都可能是某条大江的源头。 “不,不是所有的源头都荒凉,没有人烟。 ……”



这是被称作“北方的空地”的羌塘,再往北就是荒凉萧瑟的无人区。车行在这样的无尽天地之中,时间仿佛都已被遗忘。 某个时刻,在碎石路上颠簸了一天的车子忽然驶到了平坦的柏油路上。 公路的前方,空旷的视野中出现一座镇子,那是今天的目的地——措勤县。在公路的高处看,镇子后方有一道深蓝色的湖水。西藏第三大咸水湖——扎日南木错此时看起来就像一根线似的。

今天司机们之所以这么匆忙地赶路,是因为昨天用掉了一个备用车胎,下午要趁着修车店关门前赶到错勤县城买回一个备胎。因此五点多我们就到达了措勤,是出发以来披星戴月的行程中最早抵达住宿地的一天。 为了明天在文布南村的晚餐,大伙儿一起去了趟农贸市场买菜。 相比起我在游记中看到的几年前的大北线,现在沿途的条件已改善了很多。在措勤县城里有公共浴室,可以让我们暂时洗去一身的尘土。 而从明天开始一直到拉萨,都不指望能洗澡了。

——初记于2015年10月,整理于2025年4月。 - To be continued. -
宛小诺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圆梦纳木错 (3人喜欢)
- 一错再错的旅程 (2人喜欢)
- 北线最美的错和最美的微笑 (2人喜欢)
- 走进云上的羌塘 (2人喜欢)
- 在班公错遇见很多水鸟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