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未完(十九):人间正“太虚幻境”也
(本文首发于2025年3月5日北京青年报副刊“心动时”,报纸所标序号与公众号不同,因部分文章仅发在此处,故顺序、文字皆以公众号为准。)

一
*太虚,本空。幻境,更无。*
*宝玉于太虚幻境,“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睹末句使人落泪,人生不该来,一部红楼亦不必读也!然人生不能不过,红楼不能不读。亦想起辛弃疾《鹧鸪天》有句:“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
*将现实中事与传说中的事放在一起。比如宝玉隔一段时间,玉就丧失灵性,整个人也就不好;比如第四十九回,黛玉说自己近来眼泪也少了,照应绛珠还泪之事——人间正“太虚幻境”也。*
*蔡京《咏子规》:“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脂砚斋曰:“菩萨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点俗人。独不许幻造太虚幻境,以警情者乎?”自然有理,自然有理。*
*顾随:“人生的创造是一个伟大的说谎。撒谎使人相信,不难;使人爱,难。在文学上伟大作家都是伟大说谎者,不但说得使人信,而且说得使人爱,甚至因为爱的缘故,连信不信都不复想了。如《红楼梦》写宝黛,只要我们爱这两个人,就不必推求其有无了。”——真真假假,幻幻实实,我们正在其中沉浮一生。*
*《楞严经》佛祖释伽牟尼于楞严会上七次征诘阿难“心于何处?”心实“觅之了不可得”,妙净明心遍一切处,无在无不在,亦是此意——“大观园”与“太虚幻境”无分别。一切皆心,一切皆幻。*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不是二元对立,而是“真便是假,假便是真,无便是有,有便是无”,也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二
*十七回,宝玉初进大观园,见了牌坊觉得熟悉,明写大观园即“太虚幻境”。后题为“天仙宝镜”,此“镜”恐正是彼“境”之镜中投影。元春改为“省亲别墅”。*
*建造大观园前,秦可卿卧房就是小的“太虚幻境”,故而宝玉在这里看到秦观秦太虚——隐含秦可卿即太虚幻境中人——之对联。*
*张爱玲说太虚幻境:“……秦氏领他到她房中午睡,被她的风姿与她的卧室淫艳的气氛所诱惑,他入睡后做了个绮梦,而这梦又关合他的人生哲学,梦中又预知他爱慕的这些女子一个个的凄哀的命运。这造意不但不像是十八世纪中国能有的,实在超越了一切时空的限制。”是真的懂欣赏曹公之好的知音语。*
*警幻所言,道着多少人痛处:“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
*大观园之水曰“沁芳”,其水又总于“怡红院”一处流出园去。十二钗皆芳,此水正沁润诸人;诸芳亦先从宝玉处先销号,再到太虚幻境挂号矣。*
*太虚幻境一回,宝玉见一片黑水上,无桥梁可通,警幻道:“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与有缘者度之。”此二人可以理解为与宝玉有宿缘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亦可以理解为乃黛玉化身为二,木居士为绛珠仙草生前,灰侍者为绛珠仙草死后——所谓“槁木死灰”,宝玉需要经此,方可悟道归真。
又有人言木居士乃黛玉,灰侍者乃宝钗,其实宝钗与宝玉婚后,是否心死如灰,对宝玉并不重要,宝玉在黛玉死后,已经心死,说宝钗撑篙无必要。*

三
*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及红楼梦曲子,不应用宿命论三个字一语盖之。红楼梦用了百回来写这看似已经注定的命运,正因为曹公所理解的人生是一场自己无法掌控的巨大悲剧。*
*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外,其余都像都是虚陪,所谓“春感司”、“秋悲司”之类,不能深究。从更高的哲学而言,人一出生,无人不入“薄命司”,短不短寿,红不红颜,姻缘是否美满,仕途如何顺利,一概都不管。烦恼和无常是随身的。即加缪《西西弗斯神话》第一句所言:“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那就是自杀。”亦老子曰:“人之大患,在吾有身。”*
*太虚幻境正册排名大可玩味,正可体现此书价值观。地位最高,诗书样貌皆好者元春,排名不过第三。最踏实谨守者李纨,排名竟然倒二。黛玉第一,宝钗第二,元春之后,按照年龄,本该接迎春,其实接探春。探春之后,才是湘云。湘云后,又横插进“外人”妙玉。接续迎春、惜春,竟才到戏份如此之多,聪明强盛的王熙凤。巧姐紧随凤姐,此后李纨。第十二名是警幻之妹,“兼美”钗黛的秦可卿。
副册想是妾,故而香菱第一。余应是平儿等。
又副册乃丫环。不是袭人第一,而属晴雯。*
*曹公只写清楚金陵十二钗正册排序,副册只见香菱排第一,又副册只见晴雯第一,袭人第二。看此即可知曹公喜好倾向完全昭彰,尤其正册排序,正是作者心中排序,人物品格、才华、情调之排序,天生的胜人工,有才的胜无才,自强的胜自抑,气象大的胜气象小的,有格者胜无格,与书中人物地位、身份,与宝玉的亲疏并不完全相关。*
*副册除香菱不及他人,因平儿、鸳鸯、邢岫烟、薛宝琴诸人等大致在此册,而各擅胜场,实难排序,未必一个必不如另一个,也未必一个定胜过其他诸人。正册既然排序有先后之理,副册没有完全不排序,大家平起平坐的另一个道理。作者不完全写出,一是作文之法,不可拘板,二是本来诸人笔墨亦差不多,实在不必排序。*

*又副册亦此理,晴雯在作者心中自然第一,风流天生,品貌兼善,略无心机,袭人紧随其后,如正册宝钗紧随黛玉之后,非袭人,无人可欺晴雯。而麝月、紫鹃、小红等等大概在此册,而又旗鼓相当,都是陪写,不是主角,实难以一麟半爪定先后。*
*警幻仙姑厨内存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等册页,又曰:“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可知要使人生成为值得哀叹的悲剧也有门槛。蒙昧混沌之人,不知情为何物,似连成为悲剧的资格都没有。*
*宝玉不先看正册判词,而先看又副册,又看副册,才到正册,也是作者笔法,不令一顺到底。*

(未完待续)
张敞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红楼梦未完(二十):“浊物”不能来“太虚” (2人喜欢)
- 红楼梦未完(十八)——张爱玲的传承与流变④ (1人喜欢)
- 红楼梦未完(十七)——张爱玲的传承与流变③ (5人喜欢)
- 红楼梦未完(十六)——张爱玲的传承与流变②
- 红楼梦未完(十五)——张爱玲的传承与流变①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