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广场 影像记录165
光复广场 影像记录165
2024年4月30日,在葡萄牙的里斯本游览,来到了自由大道(Avenida da Liberdade)的最南边的光复广场(Praça dos Restauradores)。(图片1)

1884年,为庆祝葡萄牙在1640年结束被西班牙60年的统治恢复独立(1580-1640年间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统治的独立战争)而建(附注1),因此叫光复广场(Praça dos Restauradores;英文:Restauradores Square)。
后来,葡萄牙为了独立,在1640年至1668年间与西班牙进行了“葡萄牙王政复古战争”,战争结束后,葡萄牙的统治者由布拉甘萨家族(Casa de Bragança)取代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Casa de Habsburgo)。
1886年,在光复广场中间树立起一座高30米的方尖碑(修复者纪念碑),由安东尼奥·托马斯·达丰塞卡(António Tomás da Fonseca)设计(图片2),

北侧的是胜利女神铜像,是雕塑家西蒙斯·德·阿尔梅达(Simões de Almeida)的作品(图片3);

南侧的独立男神铜像则由阿尔贝托·努涅斯(Alberto Nunes)完成(图片4)。

方尖碑有一面,上写有一些文字,估计是纪念一些与葡萄牙有关的光复事件的时间、地点(从下到上):(图片5)

1.Aleixo 12 de Agosto de 1641(阿莱西奥 1641年8月12日);
2.Angola 15 de Agosto de 1648(安哥拉 1648年8月15日);
3.Pernambuco 27 de Janeiro de 1654(伯南布哥 1654年1月27日);
4.Badajoz 22 de Julho de 1658(巴达霍斯 1658年7月22日)。
我只查到了其中两个,都是葡萄牙人从荷兰人手中夺回殖民地的事件(2和3),列在后面(附注2和附注3)。
其实整个方尖碑上镌刻了好多这样的时间点。(图片6)

对于上面的4,顺便说一句,两天前,即2024年4月28日,我们离开西班牙托莱多,当晚就是在巴达霍斯(Badajoz)入住了一家酒店,但并没有游览这座小镇,也不了解它的历史。现在也没查到,4是个什么事件。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乘着大巴,离开了巴达霍斯,从西班牙进入葡萄牙了。
欧洲城市就是广场多,不大的地方就可以叫广场,光复广场离罗西欧广场不远,广场及周围的街道干净整洁,交通便捷,很多公交和地铁都通过这里。
光复广场周围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建筑。
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西南侧佛斯宫(Palácio Foz),建于18世纪到19世纪,室内装饰华丽。它是过去的皇宫,现在是旅游服务中心和一家酒店。
大邮局在广场东面,其内不仅出售邮品,而且还有邮局的历史及其文物展览。
而1930年代的伊甸电影院(éden)拥有美丽的装饰艺术运动立面,现在是一个酒店,是建筑师卡西亚诺·布兰科的作品。现代主义风格的Condes电影院建于1950年,建筑师是Raul Tojal,现在是硬石咖啡馆。
附注1.葡萄牙在1640年脱离了西班牙的统治
1580-164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统治共60年。
公元1580年葡萄牙艾维兹王朝失势,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强说他有一半葡萄牙皇室血统,使得伊比利半岛的统治权又回到一个国家手中。在哈普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统治60年中,葡萄牙被拖进好几次战争中,最惨的是公元1588年西葡无敌舰队惨败给英国。公元1640年,葡萄牙布拉甘萨王朝(House of Bragança)反抗西班牙的菲利普四世宣布独立,为抵抗西班牙维持国家独立,他再次长途跋涉与英国修好。
附注2.Angola 15 de Agosto de 1648(安哥拉 1648年8月15日)
安哥拉原来被称做葡属西非,它本来是葡萄牙最具经济价值和最富庶的殖民地。公元1475年,葡萄牙人迪奥戈·康为了探寻去印度的海上航线,率领了由7艘船只所组成的舰队,载有上百名士兵和少数的传教士,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终于来到安哥拉境内的罗安达,发现了安哥拉的全部海岸,并且在刚果河口和圣奥古斯丁角立碑纪念。同时自安哥拉带了一批黑人奴隶,返回葡萄牙。
1483年,迪奥戈又回到安哥拉,被他带到葡萄牙去的那些奴隶们,也跟他回到了安哥拉。当时迪奥戈曾经和刚果王接触,并且赢得了刚果王的友谊,因此刚果王也派出一名使节,长期驻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1491年,另外一支葡萄牙舰队也驶抵安哥拉,并且深入刚果河以西120哩的刚果王首府。不久以后,葡萄牙也在刚果王的首府设立大使馆,展开了和当地土人间的贸易关系,和土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575年,葡萄牙人开始占领刚果以南的地区,并且建立了罗安达城,同时还征服了几个土著部落,使白人慢慢地移民安哥拉。在以后的50年时间中,葡萄牙人逐渐扩张地盘。1617年,葡萄牙又在安哥拉建立了本吉拉城,势力更加稳固,从此更加确定了葡萄牙在安哥拉的地位。从1640年到1648年间,荷兰人曾经攻占这里的一些重要港口,后来又被葡萄牙人收复。
在以后的两个世纪中,安哥拉经济发展缓慢。当时葡萄牙人虽然在安哥拉也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但是当时安哥拉殖民地的主要收入,却是靠贩卖黑奴前往巴西,一直到1830年,贩卖黑奴的行为才告废止。到了19世纪后期,安哥拉的经济才转向内陆发展,葡萄牙人开始积极开发农业和地下矿产资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安哥拉曾经被来自西南非的德军所攻击。由于葡萄牙人的坚守不退,才没有遭受到德军的蹂躏。
在1884年至1885年举行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
葡萄牙1922年派军队占领了安哥拉全境。
从1951年开始,安哥拉改成葡萄牙的一个海外省,由葡萄牙政府派遣总督前来治理。
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受到非洲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加上境内黑人生活过于艰苦,因此在1961年1月开始,安哥拉人展开实际反抗行动。要求独立自主。北部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的游击武力,在丛林地区建立了一些据点,采用游击战术攻击葡萄牙在安哥拉境内的军队。并且以距离罗安达以北约150公里的安布瑞兹港作基地,由他们的领袖罗勃拉领导。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人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先后成立。
安人运从1961年2月4日开始展开武装斗争。
1966年,又有由奈托领导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出现,他们盘踞在安哥拉的首都罗安达城和附近地区。同时在南部新里斯本也有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的政治组织出现。他们各自拥有一支游击武力。但是这三个当地的政治性组织并不互相协调,它们各自为政,并且互相争斗。
1975年1月,葡萄牙政府终于同意安哥拉走向独立,同时签订了一项彭民纳协定,要安哥拉三派政治势力自行达成协议,以便在安哥拉独立的时候,有统一合法的代表,自葡萄牙人手中接收安哥拉的统治权。
1975年11月10日,最后一批葡萄牙军队撤离安哥拉;11日,安哥拉宣告独立,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结束了葡萄牙人500年来的殖民统治。
同年,安哥拉独立后,由苏联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PLA;安人运)和由美国、南非政府支持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UNITA;安盟)引发对立冲突,后演变成全国性内战。结果亲苏的安人运获胜,并掌握政权。由这时开始安哥拉政府和苏联结盟,而且实行一党专政。
安哥拉人民运动1976年击败安解阵并把安盟赶出城市后,安哥拉人民民主共和国解体;安哥拉人民共和国陆续得到全球许多国家的承认。然而,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政府军与安盟部队的内战则愈演愈烈,至今尚未平息。
1977年7月,安哥拉政府军与安盟部队在马温加、奎托夸纳瓦莱发生大规模战斗,古巴军队和南非军队直接参战,双方损失惨重。内战这一阶段,由原苏联和古巴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运动一方和由美国和南非支持的安盟一方,都卷入了安内战。
1982年安哥拉政府与美国就解决南部非洲冲突问题开始会谈。
1984年2月,安哥拉与南非达成《脱离军事接触协议》。由于美国和南非坚持把撤军与纳米比亚独立问题联系在一起,以及美国公开向安盟提供军事援助,谈判陷入僵局。
1987年7月,安、美恢复谈判,在安、美所提新建议的基础上双方多次会晤。1988年1月至3月,安、古、美三方举行多次会谈,古巴在会谈中表示愿从安撤军,安、古在3月会谈中进而向美提出4年内古从安撤军的时间表。自5月起,三方会谈扩大为安、古、美、南非四方会谈。8月8日,安、古、南非达成在安南部实现停火及南非军队从安撤离的协议。
1987年8月22日,南非正式与古、安签订停火协议,规定南非军队从9月1日起撤出安哥拉。9月底,安、古、美、南非就古巴在24个月至30个月内撤出军队的时间表达成协议。12月13日,安、古、南非签署布拉柴维尔协议议定书,建议从1989年4月1日起,古巴在27个月内从安哥拉全部撤走全部军队。
1990年安哥拉政府决定放弃社会主义的路线,次年实行多党政制。
1991年5月,安哥拉人民运动政府和安盟的领导人萨文比,在葡萄牙介入下签署《比塞斯和平协议》。
1992年9月,安哥拉举行独立后首次多党选举,安盟失利并拒绝接受选举结果,安哥拉重陷内战。
经联合国居中协调,双方经过谈判于1994年11月签署《卢萨卡和平协议》。该协议包括双方复员军队,成立新的国防军,安盟实行非军事化,以及将政府行政管理延伸到安盟所控制的地区等内容。此后,和平进程在曲折中缓慢前进。
1997年4月,以安人运为主体、有安盟成员参加的安哥拉民族团结和解政府成立。
1998年上半年起,由于安盟拒不履行和平协议,安哥拉国内局势紧张,和平进程陷入僵局。9月初,安盟内部出现分化,部分安盟高级成员组成“革新委员会”,公开反对安盟主席萨文比,主张与政府合作。安哥拉政府随即承认该委员会代表安盟,宣布只与它进行谈判,并指控萨文比为战犯,不再与之对话。11月中旬,安哥拉内战重新爆发。安哥拉和平进程实已夭折。联合国于1995年向安派遣7000人的维和部队,1997年7月改设联合国安哥拉观察团。1999年2月在安政府要求下,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终止联安观察团。
2002年2月,安盟领导人萨文比被政府军击毙。4月4日,安哥拉政府与安盟签署停火协议。安哥拉结束长达27年的内战,实现全面和平,开始进入战后恢复与重建时期。
附注3.Pernambuco 27 de Janeiro de 1654(伯南布哥 1654年1月27日)
伯南布哥,巴西东北部一州,东滨大西洋,面积10.1万平方公里,首府累西腓。
除东部为沿海低地外,绝大部分为高原。热带气候。沿海湿热,内地高原干燥;3-7月为雨季,8-次年2月为旱季。
16世纪30年代起,葡萄牙人在此开辟甘蔗种植园。1630-1654年被荷兰所占。19世纪上半期曾发生多次起义,1889年设州,经济以农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