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有感
今年清明上坟,荆棘丛中找到了太爷爷、太姥姥等一众祖先。一个个土包飘落在南方茂密的山林间,每个人都将是这样的归宿,每个人的故事,最终也都会带入到棺材里。
不同于如今的四世同堂,我是没有见过太爷爷、太姥姥的。我的爷爷奶奶幸运,如今依然健在,去年我添了个儿子,他们简直走向了人生巅峰。这种见到自己增添了后代的喜悦,这种包裹着历史厚重的情感,不吃个七八十年的饭,是体会不到的。你能想象吗?86岁高龄的爷爷,买了个智能手机,注册微信,只为了能和重孙子视频。以后等我儿子长大了,我可以指着照片和视频说,你的老祖宗们时尚,不仅抱过你,还和你视频过。
今天的故事,我想借助长辈的口述历史,简单写一写我的太爷爷。上一辈人的关系,历史特殊时期,真的比较复杂。
首先,我的太爷爷并不是我爷爷的亲生父亲。其实我家的血脉是程姓。爷爷出生的时候,家中排老四:大哥、二姐、三姐、我爷爷。爷爷属虎,出生的时候,哭声奇特,像是老虎叫,被村子里人说不祥,会克死家里人。由于家境贫困,外加封建迷信,就这样被送走。送到了如今我的故乡一家没有子嗣的人家,就是我的太爷爷家。我继承了程姓的血缘,又继承了太爷爷的姓氏。
太爷爷的姓氏也很奇怪,整个村子就他一户是这个姓。至于祖上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又经历了哪些,再往上追踪,难度有点大了,我得要问问我爷爷,趁着他还活着,让他跟我讲他的爷爷了。
不管我爸那一支,还是我妈那一支,祖上都不是一般人家。清咸丰同治年间,皖南受太平天国影响,当地人口减员大概70%,历史书上的数字直白而残忍。据我爸说,祖上是在杭州开当铺的。闹长毛的时候,来到了徽州这里避难。鲁迅小说里的《阿长和山海经》里,对长毛简单的描写,应该能读出来那种恐怖。我这个姓氏,在浙江挺多,因此,我的祖上可能是浙江人。
太爷爷,应该是出生于1910年代。听说是娶了好几房太太,由此推断,确实祖上阔过。几房太太都没有留下子嗣,所以,原因何在?太爷爷据说也是吃喝嫖赌样样来,家产败了个差不多。能理解嘛,又没有子嗣,那就可劲地花呀造呀。
到了1940年代,几经辗转的爷爷,无人接收,送到了太爷爷这里。从此,太爷爷好像算是有了子嗣了。不过,禀性难移,好像没有改变太爷爷的风流倜傥。最后的最后,把自己的家产都败光了,和他老婆住到别人家(好像是本家亲戚)里去了,哈哈。
三年饥荒没挺过去,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夫妻俩都是这时间去世的。村里人将他们葬在老家是半山腰上,位置还不错,背山面水朝南,静静地看着这个小村庄。
老家好像没有合墓的习惯,清明扫墓一直扫的都是太爷爷的墓。我问我妈,为什么不扫太奶奶的呢?她说,太多了,不知道哪一个。
(太爷爷,后生没有不敬重你,只是想记录一下我所知道的,可能还有很多严重不符合实际,还愿您老人家保佑全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