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餐厅
那天听了一档播客节目,聊到时下热门话题AI机器人。因为嘉宾是做餐饮业的,所以特别提到了机器人研发可能会对未来的餐饮服务产生某些重要影响,并带来目前无法预计的冲击和改变。当下,在我的大脑里立刻就生成了动态画面:食客步入餐厅后,由机器人领位落座,接着根据食客个人喜好和习惯,或扫码点餐或向机器人服务生order,然后等菜上桌。如此看来,流程清晰规范,“员工”训练有素,整个用餐过程也显得很有效率。但是…总归缺了点什么。那到底,缺了点什么呢?我想,是人情味和温度吧。
耳边少了发自内心的热情招呼,不会有面对面、手碰手的熟络寒暄,你的个人食癖也不会被记得,更不会受到“特殊优待”和额外关照,老熟人“刷脸”这套已然失效,因为机器人被灌输的服务宗旨是:准确、高效、平等。也不要低估机器人的聊天水平,客问:“怎么样才能顺利的逃单?”机器人答:“请问,什么是逃单?”客曰:“就是吃霸王餐,光吃饭不付钱。”机器人回:“我想那可能是犯法的事,建议您不要尝试,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机器人不做“多余”的事。比如:主动拉座椅、铺餐巾、根据实际就餐人数添减碗筷……贴心的帮撒胡椒粉或拌沙拉酱更是想都不要想了,万一机器人真那么做了,恐怕会让食客的理智线当场断掉,搞不好感动地当众落泪也难讲。
制式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标准不出错。我们太怕出错了。而我们人类和机器人相比,前者出错的几率远超后者。讲到底,人情味和温度,才是我们的“致胜法宝”,才是不可取代的“独门秘器”。正因为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才应该活得更像人,不然就真的免谈竞争力了。
-
minnette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4-27 1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