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数据揭秘:长期投资到底靠不靠谱?
点击 “简七君”,豆邮发送消息「理财小工具 」 ,免费领取40个赚钱工具资源包~

大家好~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从一个热门话题开始聊:长期投资,靠不靠谱?
很多朋友读理财书,会觉得很有道理——「攒钱、定投、长期持有」,但真正上场操作,问题立马来了:
理财书大多来自海外,主角往往是一路向上的美股,咱们手里的A股却常常——涨一阵、跌一阵,最后好像又回到了起点。
于是开始怀疑:长期投资,是美国的幸存者偏差吗?其他国家适用吗?
我也有这个疑问,翻来覆去找到了一本「理财权威教材」:《全球投资回报年鉴》。
报告是《投资收益百年史》一书的延续,书中的数据只涵盖到2002年。此后,瑞银证券与两位教授联合,每年更新,拓展到35个国家、120多年大类资产数据的统计,内容相当硬核。
最近,2025年鉴刚刚发布,又有了一些新结论。今天,我就来带大家看看,全球市场的数据怎么说——
*风险提示:本文提到的基金/股票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请把决策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01 股市长期跑赢
年鉴统计了从1900年到2024年、有连续投资历史的市场数据,发现扣除通胀率之后:
全球股票的实际年化回报率为5.2%,债券为1.7%,现金(短期国库券)为0.5%。
这意味着,如果你把钱放在股票里,坚持几十年,收益远高于债券或存款。
再来看不同股市的表现*,澳大利亚、美国的回报,跑赢全球。
*2025年鉴没有具体国家数据,这里引用2023年鉴内容

这背后,有2个「财富密码」:
一是家里有矿。
澳洲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铁矿资源,资源公司不仅赚钱,还特别爱分红,股息率长期维持在4%-6%,这让复利的雪球越滚越大。
二是地理红利。
美国、加拿大等地,远离两次世界大战的「震中」,避免了很多毁灭性风险,经济积累更加稳定。
反之,那些被战争重创的国家,如奥地利、意大利、葡萄牙,大量财富灰飞烟灭。(和平是最大的红利啊🤔)

02 新兴市场:高增长≠高回报
收益图里,还有一个扎心的大数据:发达市场回报,好于GDP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
为什么GDP增速,无法转化成到手的收益呢?
一方面,新兴市场普遍存在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企业赚的钱,先还了债权人,留给股东的并不多。
再加上汇率这道「隐形税」,很多新兴市场以出口为主,压低汇率能提高出口竞争力,但也会折损投资回报。
比如,印度股市过去十年以本币计价涨了三倍,看起来非常亮眼;但同期印度卢比对美元贬值约30%,美元计价的印度基金就没那么香了。

图源:WIND、雪球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难题——进场时点。
新兴市场波动率高,投资者容易在「人声鼎沸」的高点冲进去,一旦套牢就是多年站岗(比如2007年的A股)。原本是冲着高回报,最后只求「回本就好」。

03 债券,避险利器
从长期来看,债券的实际年化回报只有2%,不算高。
但某些特殊时期,它却是「香饽饽」——
报告统计,在通货紧缩最严重的年份(通胀率-38%):债券年化实际收益高达18.5%,好于股票(11.7%)。

图源:《2025年全球投资回报年鉴》
一来,债券价格与利率负相关,国家为了刺激经济,会降低利率,鼓励借贷。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
二来,通货紧缩,意味着未来的物价走低,手上现金的购买力变强。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债券,自然成了「避风港」。
但除了严重的通缩期,股票几乎都跑赢债券。所以,债券的角色不是「主要增值工具」,而是资产配置中的防御工兵。

04 全球市场变迁
报告中有一张图,展示了12个主要国家股市市值,在过去100多年的变迁,读完让人感慨万千:
1899年,全球霸主是英国,市值占全球四分之一;
随后,美国借助二次工业革命崛起,坐稳第一;
到90年代,日本一度超越美国;
再后来,日本泡沫破灭,美国重回统治地位,又赶上互联网浪潮;
到了2024年,美国的全球市值占比已翻了四倍,达到60%。

图源:《2024年全球投资回报年鉴》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件事:全球市值是动态变化的,没有永远的第一,也没有永远的安全区。
还有更极端的例子:1900年,奥匈帝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占比为5%;18年后,因为战败而彻底解体。
假如那时你只投本国股票——即使是「奥匈版巴菲特」,恐怕也英雄无用武之地。
事实上,奥匈不仅是股市表现最差的国家之一,也是债券回报倒数第二的市场。

05 启示1:配置要分散
所以,报告建议:与其押注本国市场,不如做好全球配置。
数据显示,多数国家的「全球投资」夏普比率,普遍高于「本国All in」。

图源:《2025年全球投资回报年鉴》
对咱们来说,可以参考MSCI全球指数*来做资产配置。这个指数覆盖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大中型企业,被视为全球经济的一面镜子
*https://www.ishares.com/us/products/239600/ishares-msci-acwi-etf
目前,这个指数里:美国公司占比六成,日本、英国紧随其后,但占比都不到5%。

图源:ACWI指数基金页面
你可以按这个比例分散配置。如果嫌麻烦,只买一个成熟市场(比如美股)作为代表,也不失为一个简化版的全球投资策略。
*拓展阅读:5分钟看懂极简投资

06 启示2:耐心很重要
股票投资长期看有回报,但波动不小,尤其是在遭遇大跌后的「水下期」,恢复期常常比想象中更漫长。
比如,1929年大萧条后,美股花了15年半才回本;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用了整整4年才爬出来。

图源:《2025年全球投资回报年鉴》
这正是长期投资最难的地方:不仅是心理要扛得住,生活的现金流也得撑得住。
资产配置的意义就在这里——适当增加债券比例(如30%-70%),用稳健收益来缓冲下跌,让你有底气熬过市场的低潮。

07
报告里有句话特别打动我:
最强大的力量,不是预测未来,而是记录过去。这本身就很有价值——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无法看清将来可能发生什么,也无法真正理解已经发生的一切。
金融市场里,没有所谓的「正常」,只有持续的变化。
如果你问「我们快到了吗?」那其实是问错了——市场的旅程没有终点,重要的不是到达,而是如何在变化中稳稳走下去。
我想,这也是读书的意义。它不能替你走路,但能告诉你前人怎么走过。
我们无法左右未来,比如关税争端、地缘冲突,但可以做的是:做好分散、合理配置,用理性穿越不确定性。
相信历史,相信世界终将变好,也相信——愿意承担风险的人,终会拿到属于他们的回报。
拓展阅读(复制-搜一搜):
《2025年鉴》:
《2024年鉴》:
《2023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