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记一分!

飞机提示要下降的时候,窗外还是山群,不知道是本州岛的山,还是四国岛的山。慢慢到大阪湾了。
落地后慢慢排队出机舱。因为是从无锡转机,昨晚坐在10e,把水杯的外壳忘在面前的座椅兜里了。也算不上是忘了,水杯抽出来了,但是外壳被夹着,没有一起取出来。第二班航线坐在了09f,我就绕到10e去看了看,万一是同一架飞机。结果座椅兜夹着飞机餐盒,三个密封包装好的鸡肉煎包都放得好好的。乘客也走了,我拿了一个装在了包里。没想到这就是我穷苦生活的开端。
排队入境。一开始排在了外国人入境的队列里,看到右手边还有三四个队列,是中长期在滞的外国人办手续的地方。从书包里掏出打印好的在留資格認定證明書,用英语问了问旁边的工作人员,她把排队的围栏绳打开一个口子,让我到右边去排队了。
看到旁边队列的人拿着一张我没有见过的文件纸,就又问了问工作人员。她说那是アルバイト的書類。我绝对学过那个词,搜了搜辞典,原来就是兼职工作的意思。又过了一会儿,一个会中文的工作人员来了,我问她可以在这里申请兼职工作的资格吗。她说待会儿直接跟办手续的人要書類就行。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前面六七个人办完手续,轮到我了。一个中年男人在玻璃隔板里处理手续,拿走了我递过去的资料。中途我问アルバイト,part-time job。他拿了一张申请表过来。我说はい、ありがどうございます。开始填个人信息。递给他之后,他看了下,又给我指了两个地方,分别说おおさか、サイン。我又分别写上大阪,签了名。不一会儿他把护照和新制的在留卡递给我,还拿了一张手掌大的纸,指着上面念了四五句。我完全听不懂,只是点头,最后又说了ありがどうございます。我猜前面排队的人在手续的最后阶段频频点头,状态应该跟我差不多。出于一种几乎完全的无知,和对面前这个人的信任,并且抱着一种坚决的心态——过段时间我一定要搞懂那张纸上到底写的啥。
我也完全懂很多外国人在中国为什么要一直说发音奇怪的“你好”和“谢谢”了,因为真的只熟悉这两句,而且这两句永远不会犯错。几乎。同样的意思,中文的音节组合还很简短。
就这样顺利入境了,也没检查行李。在航站楼一楼的G口等其他学生,等着一起被学校的车送到宿舍去。看了看新领的在留卡,“資格外許可欄”已经有一块黑色边框镶着的文字,“許可,原則週28時間以內;風俗営業の従事を除く”。去附近可以免费领资料的地方拿了一份 The Japanese Times 和 Time Out (Osaka),还有一些其他宣传册子。饿了,把那个鸡肉煎包吃了。后悔只拿走了一个。
一直等到四点多,等来了一个缅甸的同学。后来我才知道,还有一个印度的同学,中午一点就到了,然后被入境盘问,下午六七点才入境然后被学校的车接回宿舍。接我们的校长说,ご飯、かばん(鞄)。我背着包推着行李跟他走,过马路,上了一辆白色的面包车一样的车。和缅甸同学坐在后排。
缅甸同学在车上问了我一句什么,我当时在绑安全带,一直没扣上,没听清。为了化解尴尬,我嘴里嘟囔着解释说 Its not working。过了几分钟才反应过来,他是在问,お名前は……这个我也学过,问名字嘛。我从胸包里拿出在留卡,上面有我的拼音名字,又拿出笔,在手背上写了えんまん,中文名字对应的日语发音。他又拿出他的在留卡,Aung和另外三个音节单词。他说Aungさん(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后缀是个敬语,不能自己介绍自己叫某某さん)。我就叫他Aungさん。他说他从缅甸来的。我说我从中国来的。我说了几句缅甸刚发生的地震,也没跟他对上信号,其他的就更没说什么了。开学了我才知道,他在花名册上是ミン(Min),他名字里的另外一个音节单词。就坐在我前排。我是エン(En)。我左边是他老乡,ニン(Nin)。大家都是n字辈的……
车子沿着海岸线开,过了海边的工业区,一些钢铁厂和化工厂,但天很蓝,看不出有什么污染。慢慢开到居民区,过了一座桥,是我之前在谷歌地图上搜街景看到的河边景色,原来是叫大和川。像是日本电影里的场景了。
到了公寓,中国老师带我上三楼,打开一扇门,说进门要脱鞋。我把行李放进去。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单人间,卧室大约十来平米,外加一个浴室卫生间,门口一个洗漱池,旁边放着一个小小的单灶燃气灶。室内还有一台冰箱,冰箱上有个微波炉。一张小小的书桌,但够用了,书桌上放着一把可以转动的椅子,坐垫已经开裂了,但不影响使用。洗漱池挨着一个很深的衣橱,里面塞了一张折叠床。有点像《名侦探柯南》里面的藏尸位置了。后来我把折叠床搬了下来,把学校配的床褥套好放在了床上。还有一个小阳台,角落里是一台洗衣机。另一个角落放着空调外机。
老师又带我下楼,在停车的区域让我选一辆中古自行车。还剩三台,我说我就要筐子最大的吧,好放东西。她说那辆车的铃铛坏了。我就选了另一辆铃铛完好的,说懒得去换铃铛了。后来我才知道,在日本,对着行人拨自行车铃铛是不礼貌的,他们默认行人在步道上有优先权。老师在车的后轮挡泥板上贴了公寓的“駐車許可”,原来自行车还不能随便停。车架上还有橙色的“防犯登錄”和编号,好像是方便追溯不明来源的自行车。
我就又有自行车了。当初就是因为看见学校的网站里说,会给学生配自行车,当即决定申请这所语言学校。后来这辆自行车把我带到了我称之为穷鬼俱乐部的超市,“スーパー玉出”,从公寓到超市,骑车只要几分钟。也把我带到了区图书馆,躲避下午对着宿舍窗户直晒的太阳,空调的电费真的也不便宜。那时候我就相信,我估计是真的不会被贫穷打倒了。
如今小半个月过去了,便利店和超市的小票我攒了不少,在入境处领到的那张巴掌大的纸,我已经够呛能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