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我的书房---扔掉50本日记本
从上周开始,有点空闲,也是忍无可忍,我决定给自己的书房来一次大手术,让它减肥,让它彻底告别脏乱差慵懒躺平----呵呵,就像我自己。
我觉得,每个家庭里,那干净整洁的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都是一个杂物间换来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每天都要整理打扫归类所有的家庭物品,何况一家三口,布鲁斯,亚历山大和我,三个人的东西,亚历山大最少,作为女主人,我的最多,当然不好意思,也最乱。
日本人有个理念我比较来欣赏------终活。就是人到了60岁,要慢慢的进行断舍离,减少物品的占有和贪欲,房子要住的小一点,物品要精简。这样减少做家务的时间精力。到了70岁,所有的个人物品,最好一个卧室能够收纳完,客厅也可以兼做书房,厨房卫生间,干净整洁。使用率不高的物品,有四个方法处理掉:卖掉,送人,捐赠,丢掉。
其实,收纳整理最难的是我的那些书和写了20多年的日记------日记,既是自己真实情绪的发泄,也是自己的读书笔记。所以一股脑儿丢掉,左右舍不得,50多本,翻翻看然后再扔掉,好几本又被我摊在桌面,把那时的开心重要的事情和优美的诗词,治愈当时的我的句子,再找一本笔记抄下来-------只是大大的压缩了,压缩到一本笔记本里。有空翻翻,赏心悦目,豁然开朗。
那些流逝的岁月啊,毕加索的画不会白看,一份正常的爱情,不会白白消失,一趟快乐的旅游,不会白白经历。所有这些大于庸常的东西,总会铸成一把隐形的牛刀,用来对付生活的琐碎,该是绰绰有余。
而正是这些大于生活的东西,决定了一个人在60岁以后的岁月,脸色是不是好看,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的情况下,是不是舒心和宽和。
2017春天,记载了一件事,炸了我们的老朋友圈。朋友苏哥的儿子在北京出租屋里,一个人突发脑溢血,幸好他们白天时候和一位医生同学一起吃过饭,恰好这个医生同学给他电话,发现他不对劲,立马赶到他的出租屋-----他已经躺在地上了。报了120,立马抢救。然后给苏哥电话。苏哥夫妇立马飞到北京,孩子的命保住了。过了半个月,他们一家三口回到南宁,男孩休养了半年,仍有一点后遗症,但基本大好了。
这个男孩是一个独生子,父母倾尽所有培养他,也支持他的理想追求。大四做实习,他跑到大山里去支教,每天划小船接送小学生们上学,还把学校的情景拍照宣传,捐了钱给学生们买课桌买书,他能募捐的对象只有父母,还想着留在大山深处。苏哥跟我们说到这些,又骄傲又好笑。还有一件事,让我对这个男孩刮目相看。他毕业后,要跟大学同学一起在被今后创业,他父母在南宁给他买了一套婚房,跟大多数506070后的父母一样,都是独生子女,无论男孩女孩,都给孩子攒了结婚买房的钱,同时也是一笔有效投资。结果这孩子说,既然房子是我的,我就卖掉去创业,我不要留在家乡躺平。苏哥只好“借”给他十万,支持他创业,怕他卖房子。说完这些孩子的事儿,苏哥仍然是一脸宠溺的和无奈的笑,还有骄傲。
当时我心里对着小子可佩服了,可赞叹了。如今虽然事出意外,这孩子也是努力过,勇敢的闯过的。后来听说他在南宁找了工作,并结婚生子,住进原来的婚房里。父母总是为儿女计划筹谋的很深远,让孩子能平稳落地。我祝福他们。
还有几件事,我记在汇总的本子里------然后今天把他们全部处理掉。断舍离,也是很难的,但必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