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不是比谁更“卷”,而是比谁更“稳”|青科大戏影经验贴

2025级电影教务直通班学员共计上岸人数17人,上岸院校包括云南艺术学院(4人组团上岸,含初试第1名)、广西艺术学院(初复试第2名)、上海交通大学(初试第2名)、青岛科技大学(2人录取,含初试第3名)、扬州大学、河北师大、山西师大等。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便是青岛科技大学戏剧与影视专硕初试第三名 的高分经验!
学员档案
昵称:CC
学号:GL416(阁楼全程班学员)
拟录取院校:青岛科技大学 戏剧与影视
初试总分:399(初试第三)
PART 01 择校过程
我报考的是青岛科技大学的戏剧与影视(专硕),最终以399分的成绩顺利上岸。

我本科就读于某艺术院校,但我是跨专业考研。虽然本科课程涉及电影、戏剧等艺术门类,但与影视创作相关的实践课程较少。在5月份我了解到阁楼并得知阁楼的上岸率很高,于是报名了全程班。一开始我并没有立刻确定报考的院校,后来在学姐的帮助下才确定了报考的院校。在择校方面,可以多听听学长学姐的意见,多搜集信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综合地域、参考书、专业水平等多方面进行选择。
PART 02 备考思路
总体来说我开始备考是比较晚的。在寒假期间,开始背英语单词并且进行英语学习。5月份报名阁楼后,才开始专业课的学习。
进入阁楼后,飞飞学姐就和我进行了一对一的会议,了解了我的基本情况,并且制定了复习计划表。在备考期间,我经常有不懂的问题,飞飞学姐非常认真负责,每次都会很用心的回答我的问题。真的非常感谢飞飞学姐,在备考这条路上帮了我很多很多。


在暑假期间,我开始了政治的学习。9月份后,我开始了专业课、英语、政治的冲刺阶段。
以上是我备考的基本时间线。下面,我将从专业课、英语、政治三个板块来讲述我的备考思路和经验。
01. 专业课
在暑假之前,我每天听课、看电影、阅读。针对专业一电影艺术基础,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开始背诵,所以一定要多看电影,因为后期就来不及了。听课的时候在阁楼的教材上做笔记,熟悉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视听语言、电视理论等基础知识,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电影的话我是按照阁楼的片单进行观看的,大概每天一部(可以根据当天的学习内容选择要看哪一部电影)。在看电影的时候不能仅仅去看,要同时做好观影笔记,记录影片中重要的视听手法,积累答题的案例。同时根据阁楼的书目进行阅读,了解基本的电影理论和视听语言,并做好笔记加以理解。


在进入暑假(7,8月份)就要开始背诵了。这个时候课程基本都听完了,教材也过了一遍。我是边听阁楼的带背边进行背诵的,这样把知识点梳理一遍有利于记忆。主要背诵了《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艺术导论》这几本书。在一开始背诵的时候肯定是记不住的,一定要不断的重复记忆,理解后进行背诵会好很多。在初试之前我把专业课的几本书背诵了四轮,并对参考书进行熟悉和理解。
答题的时候要紧紧围绕论点作答,形成一个“总-分-总”的模式,在运用理论的时候要举例子做支撑。而例子就在于平时观影的积累。在最后冲刺的时候,阁楼会出一些电影热点的课程,这些课程一定要看,目的是了解当下的电影热点。
针对专业二影视创作基础,主要分成视听语言、影评和创作三个部分。因为我是跨考,在专业二上会吃力一点。所以在前期一定要打好基础,了解剧本,分镜头的写作格式以及故事的情节点等等。平时可以多看公众号积累故事,看一些微电影寻找灵感,形成自己的素材库。每种类型的故事都要积累一个(现实主义的、奇幻的、科幻的...),在写故事的时候要做到完整,有新意,有戏剧性。在空闲的时候,可以集中注意力想想故事,平时有灵感的话一定要记录下来。
影评的话我也是先听了阁楼的影评课,按时交作业,多练习起小标题。到后期的时候多多练习影评、故事梗概、文学剧本和分镜头脚本这些题型,熟悉格式。视听语言的话会出一些简答题,这里我除了学校的参考书用到的是阁楼的《电影艺术导论》,了解电影基本的视听语言和创作手法。模考是很重要的,一定每次都要参加,每次模考都是检验自己的一个机会。当时模考的时候,每次看到自己进步真的会很开心!



专业课方面背诵是非常重要的,每天可以在背诵之前抽一到两个题目,用于回顾自己昨天的背诵内容(这个最好要默写一遍,因为只背不写的话可能会出现错别字)。同时善于利用大纲和框架,梳理思路背诵起来会轻松很多。
一般背诵的时候我会针对一个知识点背诵三遍,第一遍熟悉大概,进行理解;第二遍进行全文背诵,尝试用自己的话去说;第三遍根据思维导图最后过一遍,用于加深记忆。平时有时间的话可以和朋友互相抽背,查缺补漏。我在备考的前期,尤其是进行一轮背诵的时候经常会忘记前面的知识点,这是很正常的,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去查缺补漏,补上遗忘的知识点就好了,千万不要因此气馁。阁楼每个月都有月总结,推荐去写!同时把这个月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写下来,会有阁楼的学长学姐去解答。因为这个总结能回顾自己这个月都做了什么,能对学习进度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调整下个月的学习计划。两门专业课加起来是300分,占比比较大,所以每天要用大部分的时间学习专业课,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大概是英语、政治的三倍。

02. 英语
我的英语不是很好,在考研之前只通过了四级。在3月份的时候我开始背单词,一直保持到考试。单词我没有买实体书,用的是扇贝app,可以每天设置单词数,第二天再进行复习。5月份后开始跟着田静老师学习语法,并且跟田静老师的每日一句,分析长难句,这样在做阅读的时候可以学会拆分结构,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到暑假的时候我跟了唐迟老师,颉斌斌老师,柴荣老师的阅读课,并且保持每天一篇阅读,一直到考试。每天做完阅读后,要对这篇阅读进行细致的分析,弄懂题目中的难点,并标注生词和错题原因(如“偷换概念”“过度推理”),总结“细节题”“主旨题”的技巧。

暑假过后,我开始听石雷鹏老师的作文,并积累自己的作文模板。听课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笔记,跟着老师进行背诵,改写,熟悉大小作文的格式。
10月份后,翻译,新题型,完形填空都可以开始了,我是听的刘琦老师,唐静老师,易熙人老师的课。在这期间要保持每天一篇阅读,小三门按顺序一天一篇,英语二的翻译和新题型相对简单,需要保持较高的正确率。完形填空的话我当时的练习比较少,是只听了技巧课,然后考试的时候能多拿一分是一分。
到后期的时候要背诵英语作文模板,并形成自己的模板。英语二的小作文分类比较多,每种类型最好都积累一个模板。大作文的话英语二考察图表比较多,但是还是建议准备一个万能模板,已备不时之需。11月份就可以进行英语的模考了,主要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模考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复盘,查缺补漏。2020-2023年的真题先不要刷,这三套用来限时模考,分配答题时间,训练考场心态。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掌握做题技巧,不能着急。总体来说,英语的学习主要是抓单词和阅读,后期进行大小作文和小三门。
03. 政治
在暑假期间,我开始学习政治。我是跟的徐涛老师的强化班,重点听马原和史纲。同时完成肖秀荣1000题。徐涛老师的讲课方式比较轻松有趣,非常推荐!后期我听了苏一老师的课,对考研政治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比如用“会议-时间-内容”表格整理党史大事件或者对近代史进行一个梳理,记住重要的时间点)。
10月份的带背是听的肖秀荣老师的带背,熟悉选择题知识点。每天用半个小时左右听带背就可以了,听完后要及时做题巩固。到后期要重点关注时政,考试的时候会有几道选择题是关于时政的。
政治的背诵我开始的比较晚,是刷了肖四和肖八,然后背诵了肖四的大题。在刷政治选择题的时候,不要过于在意选择题的分数,因为这个分数可能会加重焦虑心理,只要把错题都弄懂即可。做错的题目要回归教材,重新回顾一遍这个知识点,真正弄懂记住。在后期,政治除了大题的背诵,选择题的刷题也不能少。我当时是用“苍盾小程序”刷名师押题卷(腿姐4套、徐涛6套),保持题感。考试前我背了四遍大题,同样政治的背诵建议边理解边背,这样背起来才能轻松一些。往年政治的背诵都是背肖四的押题卷,但是今年的政治开始反押题,所以在26年的考研不只要背好押题卷,还要吃透知识点,理解知识体系和大纲。
PART 03 写在最后
考研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在考研期间一定要做好规划并严格执行,只要每天都能完成任务,就一定能有所收获。在考研期间切记不可以过于紧张和焦虑,也不要和其他同学比较,只和昨天的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因为总有人比你早起、比你刷题多、比你进度快,但考研不是比谁更“卷”,而是比谁更“稳”。
备考期间,我曾因害怕考不上而失眠,后来发现,焦虑源于对未知结果的过度想象。与其内耗,不如把精力放在“今天能完成什么”上。每解决一道题、背熟一页书,焦虑就会少一分。同时,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我觉得自己可以考上,一定要有信念感,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并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在想放弃的时候可以回想考研初衷,用目标感对抗懈怠。还有就是要注意身体,在备考的前期要避免过度紧绷,适当运动和休息,避免久坐导致的颈椎病和免疫力下降。
所以我想对26级的同学说,请相信考研的终极奖励不是一纸录取通知,而是那个“为热爱全力以赴”的自己。即使结果没能达到预期,这段经历也让我们学会了时间管理、抗压能力和独立思考。
我们攀登,不是为了被世界看见,而是为了看见整个世界。

有问题可以didi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