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遺舊痕

當年默存公《石語》橫空出世。引起一陣不大不小的波瀾。多數讀者皆未想到他竟然和陳石遺這樣的老派詩人談學論詩。而且態度極謙恭。完全不像評論其他人物一般劍鋒時指。范旭崙先生從默公《起居注》中錄出不少前所未見的品評。很有意思。 “陳衍”放在《品藻錄》的第一篇。篇幅亦很不少。青年默存對待石遺還是相當尊敬。范先生鈔出民國廿三年一月間默存的日札: “又一月十六日:‘快談至下午五時。欲看石老。已不及。即歸。’一月二十日:‘下午訪石老。精神完固。五時車歸。作書致季。致石老。’一月二十四日:‘得季書。石遺丈書。為石丈作書致葉長青。石丈以予前日書有“欬唾如聆珠玉。譚笑可卻熊羆”。甚熹之。索寫為聯語。’翌日寫畢——

‘欬唾如聆珠玉。笑譚可卻熊羆。癸丑歲暮。重過石遺老人吳門寓廬。談碧海掣鯨之詩。接丹山鳴鳳之論。真力彌滿。老人固未老也。歸致書云云。老人喜其語。書來。謂可作楹帖相貽。因不慚惡札。為石遺室遮壁。’ ” 後來的評論卻是每下愈況。比如評石遺所作《蕭閒堂詩三百韻》:“石遺詩佳處不過《江湖小集》《桐江續集》。欲為清峭則成率滑。欲為博奧則成雜碎。調啞骨薄。七古尤不成語。有作意者而語皆不妥。即如此首。欲排比鋪張。哀感頑艷。而屬對不工。使事不貼。支離竭蹶。如云‘每嘲沒骨畫。一笑露筋祠’。觀《平安室雜記》。乃知主人畏蚊。露筋神亦姓蕭。已牽強矣。‘榻防雞犬鬧。鄰隔鴨鵝比’。是底言耶。‘不聽公無渡。空呼某在斯’。更襲甌北語。”

讀此文遂想起短暫的閩中舊游。乙巳廿五年一月廿五日。往福州三坊七巷中文儒坊裏看石遺舊居。三坊七巷如今和全國各地的古鎮面目如一。除了飲食風尚有特點外。我有興趣的唯一處即是文儒坊內陳石遺的老宅。這位以“詩話”打出一片江山的老詩翁雖說時有偏心鄉邦文士之見。然實在值得一讀。不料尋到目的地後。大門緊閉。門上有“修繕中”字樣。終於見不到陳石遺親自設計的家宅。於是只能無可奈何而歸。

翌日從烏石山上下來便去西湖公園。也許是景仰杭州的關係。全國很多城市都有西湖。總是想著可藉此保留一些湖山勝概罷。福州的西湖很像昆明的翠湖。相較於三坊七巷人潮湧動。此間可稱寂寥。濛濛細雨中沿湖邊路徑緩步而行。看園中培育的牡丹鮮翠欲滴。看時時聳立的榕樹參天濃陰。幾乎沒有冬日的肅殺。真是心淨歡然。 周亮工《閩小記》中即有“榕樹”一則。寫此大榕樹之美:“閩中多榕樹。垂須入地。輒復生根。常有一樹作十數幹。有即榕為門者。相傳千年榕其上生奇南香。余每見老榕樹。愛其婆娑。輒徘徊不能去。高雲客時謔余曰。公欲覓奇南香耶。”

石遺老人《詩話》中我最喜讀的便是他寫故鄉風物的段落。尤其是這西湖:“吾鄉小西湖有宛在堂。在水中央。小孤山開化寺之旁。明高澱傅(汝舟)創以祀明以來詩人林子羽諸先生者也。堂三楹。堂前老藤一架。百餘年物。廣庭雜蒔花木。若芭蕉。紫薇之類。繚以低粉牆。牆以花磚疊成方空。可望湖光。 自明至清同光間。屢有興廢。所祀詩人屢有附益。則為林子羽。王孟揚。傅木虛。高宗呂。鄭善夫。謝雙湖。謝在杭。陳叔度。趙十五。葉台山。曹石倉。徐幔亭。徐興公。黃莘田。楊雪椒。林範亭。劉芭川十七先生。歲以寒食重陽。具酒餿祭焉。

光緒間堂久不修。漸以傾塌。又疊遭大水。遂圮。余偶歸里過之。惟見臨桂朱桓所書匾額。尚庋開化寺客堂中。黃莘田先生所書葉文忠詩句楹聯‘桑柘幾家湖上社。美蓉十里水邊城’者。已不復見。藤花亦委地枯盡矣。 癸丑里居數月。與何梅生。王又點。龔塵諸人為觴詠之集。一日集林雪舟寒碧樓下。謀修復之。即以命題賦詩。余成長句云:‘西江詩派東林社。北郭南園競風雅。明人論詩喜斷代。高傅辦香傍蘭若。一寵宛在水中央。林月湖風足瀟灑。《詩》亡《雅》廢無人問。一木不支聽傾廈。休文在官尚好事。聞道乾金粵裝捨。出山松雪去堂堂。誰監堊壁煉泥者。春秋佳日念林亭。寒碧樓前酒共把。四賢重修談近事。梧門詩寵嘆敗瓦。何當突兀見此屋。寒食重陽奠杯犖。彥種疏募可間緣。草創裨諶試謀野。’

此堂創於明人。而祧去唐。五代。宋。元詩人者。宋。元人。明所屏棄。唐時閩首郡未有名大家。而堂中又止祀首郡詩人也。‘捨’韻謂沈愛蒼宦粵。聞堂圮。捐貲乾金。‘者’韻謂西湖鳥石山勝處。多由陳強庵監督修理。惜今已出山。宜昌四賢堂。愛蒼曾捐貲重修。京都法梧門詩寵。則故址無覓處矣。 是歲冬月。余復至都。愛蒼亦在。因商諸艘庵。撥款興工:由林惠亭料理。適惠亭主水利局。浚湖修堤。重建澄瀾閻。此堂於次年落成。乃增祀林茂之。許甌香。鄭石幢。鄭荔鄉。薩檀河。謝甸男。陳恭甫。林少穆。林歐齋。謝枚如。龔靄仁。陳木庵。葉損軒。林暾谷十四人。進主時愛蒼歸里。復增張亨甫一人。凡三十二先生矣。張非首郡人。愛蒼主張。蓋破例也。”

“林少穆先生則徐有《雲左山房詩鈔》。使事穩切。對仗工整。有《和馮雲伯登府志局即事原韻》之二云:‘風物蠻鄉也足誇。楓亭丹荔幔亭茶。新潮拍岸添瓜蔓。(端午前後。積雨經旬。敝居門前。河水漫溢。)小艇穿橋宿藕花。(予近浚小西湖。作大小二舟。小者可入城橋。)愧比逋仙亭畔鶴。枉談莊叟井中蛙。琴尊待踐湖西約。一棹臨流刺淺沙。’ 又《舟過吳門與芷林話舊。出倪雲林湖山書屋畫卷索題。即和卷中雲林原韻》之二云:‘小西湖上採菱船。千里芙蓉淺水邊。倘憶白鷗與偕隱。蒼煙古木也依然。(去歲在小西湖。作佇月。綠筠兩舫。今春荷亭遍種紅藕。惜花時不獲與諸君同游也。)’附雲林原詩云:‘湖水清空好放船。青山依約白鷗邊。忽思周處祠前路。古木蒼煙正渺然。’林公兩詩。皆吾鄉小西湖掌故也。⋯⋯”

-
城市中的乡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4-27 21: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