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诗情—早春树林对冯骥才先生水墨画意人生的摄影映照
—— 题记:
收到友人转来的冯骥才先生水墨人生诗话集,览而遂悦,因为不会作画,所以不觉想从摄影的角度体会冯先生的诗意人生,以回应友人的荐美之情。忙碌异常,所以没有大块时间精挑细琢,见谅,也借机将这一小集奉给我的两位兄长。说明一下:此PPS放映中,词语选用冯骥才先生原句,略有改动。
当你把周围的一切都看做有生命的,这世界便百倍千倍的可爱
“你怎么总画近景,是不是你的视野总在眼前、总在周围那么一点事情上。眼界就是心境,往远处看吧,看远了,再往远看,极力往远看,怎么样?心宽了吧,多画点远景吧!”
(2008年摄于澳科希拉斯科雪山)
我回去画了一些这种远景的画,特别是那种“极力往远看”的画,真的叫我觉得心里舒服,尤其在那个压抑的时代!从此,这种“极力往远看”的画便会不时出现在我的笔下
(2008年摄于澳科希拉斯科雪山)
我喜欢夜半更深,大雪繁密。白白的雪花从漆黑而无穷的天空中源源不绝地落下。大雪再密再紧也是静的。似乎雪愈大,人间愈静。静到极处,只有雪花落地时细微的嚓嚓声。尤其是在这入夜的人间。人间的静,大自然的动;深夜的黑,雪花的白,构成一种独特的美的境界(2008年摄于澳科希拉斯科雪山)
有灯光,就有人家,有炉火,有热茶,有亲情,有生活的情味——有了这些,就不再惧怕漫天的冰雪与世间的严寒。此时,人间的气息便分外迷人
现在很明白了,“多大的水都有深度”。我的深谷,是我充满画意的心灵
一九九三年初春我在科罗拉多的雪山里,看到一片奇异的景象。一条淙淙作响的溪流凿开冰雪,从大山深处奔流而来。它给我一下子带来春的气息,让我激动万分!
画里的这条船就是上边小说里的那搁浅的船。我没有第二条船。
这就是曾经的我。我尝过苦苦期待的滋味,从深深的黑夜到千里以外的黎明。2001年摄于广东肇庆鼎湖山
《河湾的记忆》—记忆中的这个河湾,是我少年时常常去钓鱼的地方。它太普通了。S形的河道,两边的土岸和缓坡生满了青草,如同铺了绿;夹峙这长长的小河的是上了年纪却依然健旺的老柳树。一束束长长的柳条浸入河面,被一些小浮鱼嬉弄着。2005年摄于新疆塔里木河下游
柔情万种之中,我喜欢这种激荡的柔情,或称温柔的激情。唤发我如是感受的是风中的苇花。在大风扰动中翻转的苇花,散发着多么强烈的温柔
我偏爱这种野花。大概因为它是大地入冬前最后一种花了。它没有娇美的讨人欢喜的容颜,没有任何诱人的香味;也许它太粗太野,太不起眼,所以从来不曾有诗人讴歌过它,它也很少入画,甚至从不入世。它只在荒郊野外,白茫茫地自生自灭。它只是大地一种无奈的白发吗?然而,它却摇曳着毛茸茸、看似柔弱的花穗,由晚秋到严冬,任凭寒风的撕扯。它自己绝不凋落!这普普通通的野花竟是这般坚忍和执著,又给枯索的大地带来如此辽阔的柔情
我喜欢逆光中的事物,它大块的黑影充满神秘,它夺目的局部燃烧着灿烂的生命。而最最迷人的还是由于它大部分朦朦胧胧,含蓄而深远
一天的阳光中,我最喜欢落日时分。太阳在它将要落入地平线那一刻,忽然变得很大,很近,很亮,却不刺目。此刻的“夕照”,更像是一种强大的橘色的灯光,贴将地面,照射在景物上。凡是被它照耀的景物,全都通红和夺目,仿佛燃烧起来。然而这辉煌只是一瞬间的景象。落日的速度是能看出来的。这灿烂的景色转瞬即逝。我们怕它失去,却又无奈。很快,太阳不可抗拒地沉下去了,并且随手关上那盏“巨大的灯”——大地顿时一片晦涩
一次当我这种心境出现时,我便画了这幅画——柴门很轻,一推就开。它似乎已经被微风推开了一条缝了,虽然了无人影,但阳光的长脚已经通过疏疏的篱笆迈了进来……一切还都在静静地期待着
太阳创造了人类和大自然;阳光充满了生命的元素、生命的激素和生命的能量。我忽然想起来,小时候喜欢做的一件事是把眼睛眯起来对着太阳。开始眼前是黑的,我慢慢松开一点眼皮,眼前开始变成红的。这红色极美,任何色彩也表现不出来。它是血液的颜色,也是我生命的颜色,被阳光照透的生命的颜色。这感觉就是我画这幅画时的一种冲动。我努力让阳光照进森林和大树,照进它们——也是我们——的皮肉直至骨头里
这幅决不只是我的一幅绘画作品,它是这人生经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我的重要,在于它会提醒我——在苦闷中、困惑中、逆境中,千万不要忘记从自己身上提取力量。所谓强者,就是从自己的精神中去调动强有力的东西
现在很明白了,我的深谷,是我充满画意的心灵
世上最伟大和震撼人心的吻是天空亲吻大地。你一定会说,天空怎么能亲吻大地?这天地之吻竟有如此的力量。吻,能够创造如此的奇观吗?如果是,那么就要珍惜每一个吻,因为一个真正的心灵之吻,会要改变自己和别人的一切.
附: 冯骥才先生的《水墨文字》pps放映(可点击这里下载);《影像诗情—早春树林对冯骥才先生水墨画意人生的摄影映照》pps放映文件可点击这里下载。
收到友人转来的冯骥才先生水墨人生诗话集,览而遂悦,因为不会作画,所以不觉想从摄影的角度体会冯先生的诗意人生,以回应友人的荐美之情。忙碌异常,所以没有大块时间精挑细琢,见谅,也借机将这一小集奉给我的两位兄长。说明一下:此PPS放映中,词语选用冯骥才先生原句,略有改动。
![]() |
(2008年摄于澳科希拉斯科雪山) |
当你把周围的一切都看做有生命的,这世界便百倍千倍的可爱
![]() |
(2008年摄于澳科希拉斯科雪山) |
“你怎么总画近景,是不是你的视野总在眼前、总在周围那么一点事情上。眼界就是心境,往远处看吧,看远了,再往远看,极力往远看,怎么样?心宽了吧,多画点远景吧!”
(2008年摄于澳科希拉斯科雪山)
![]() |
(2008年摄于澳科希拉斯科雪山) |
我回去画了一些这种远景的画,特别是那种“极力往远看”的画,真的叫我觉得心里舒服,尤其在那个压抑的时代!从此,这种“极力往远看”的画便会不时出现在我的笔下
(2008年摄于澳科希拉斯科雪山)
![]() |
(2008年摄于澳科希拉斯科雪山) |
我喜欢夜半更深,大雪繁密。白白的雪花从漆黑而无穷的天空中源源不绝地落下。大雪再密再紧也是静的。似乎雪愈大,人间愈静。静到极处,只有雪花落地时细微的嚓嚓声。尤其是在这入夜的人间。人间的静,大自然的动;深夜的黑,雪花的白,构成一种独特的美的境界(2008年摄于澳科希拉斯科雪山)
![]() |
(2001年摄于江南乌镇) |
有灯光,就有人家,有炉火,有热茶,有亲情,有生活的情味——有了这些,就不再惧怕漫天的冰雪与世间的严寒。此时,人间的气息便分外迷人
![]() |
(2009年摄于北京钓鱼台东银杏林) |
![]() |
(2004年摄于贵州黄果树瀑布) |
![]() |
(2005年摄于京郊雾灵山的一条小溪) |
现在很明白了,“多大的水都有深度”。我的深谷,是我充满画意的心灵
![]() |
(2008年摄于澳科希拉斯科雪山) |
一九九三年初春我在科罗拉多的雪山里,看到一片奇异的景象。一条淙淙作响的溪流凿开冰雪,从大山深处奔流而来。它给我一下子带来春的气息,让我激动万分!
![]() |
钓,渡 ——2007年摄于澳大利亚堪培拉Griffen湖畔 |
画里的这条船就是上边小说里的那搁浅的船。我没有第二条船。
这就是曾经的我。我尝过苦苦期待的滋味,从深深的黑夜到千里以外的黎明。2001年摄于广东肇庆鼎湖山
![]() |
(2001年摄于广东肇庆鼎湖山) |
![]() |
(2005年摄于新疆塔里木河下游) |
《河湾的记忆》—记忆中的这个河湾,是我少年时常常去钓鱼的地方。它太普通了。S形的河道,两边的土岸和缓坡生满了青草,如同铺了绿;夹峙这长长的小河的是上了年纪却依然健旺的老柳树。一束束长长的柳条浸入河面,被一些小浮鱼嬉弄着。2005年摄于新疆塔里木河下游
![]() |
(2005年摄于京北北鹭园) |
柔情万种之中,我喜欢这种激荡的柔情,或称温柔的激情。唤发我如是感受的是风中的苇花。在大风扰动中翻转的苇花,散发着多么强烈的温柔
![]() |
(2005年摄于未名湖畔) |
我偏爱这种野花。大概因为它是大地入冬前最后一种花了。它没有娇美的讨人欢喜的容颜,没有任何诱人的香味;也许它太粗太野,太不起眼,所以从来不曾有诗人讴歌过它,它也很少入画,甚至从不入世。它只在荒郊野外,白茫茫地自生自灭。它只是大地一种无奈的白发吗?然而,它却摇曳着毛茸茸、看似柔弱的花穗,由晚秋到严冬,任凭寒风的撕扯。它自己绝不凋落!这普普通通的野花竟是这般坚忍和执著,又给枯索的大地带来如此辽阔的柔情
![]() |
(2005年摄于未名湖畔) |
我喜欢逆光中的事物,它大块的黑影充满神秘,它夺目的局部燃烧着灿烂的生命。而最最迷人的还是由于它大部分朦朦胧胧,含蓄而深远
![]() |
(1994年摄于圆明园福海) |
一天的阳光中,我最喜欢落日时分。太阳在它将要落入地平线那一刻,忽然变得很大,很近,很亮,却不刺目。此刻的“夕照”,更像是一种强大的橘色的灯光,贴将地面,照射在景物上。凡是被它照耀的景物,全都通红和夺目,仿佛燃烧起来。然而这辉煌只是一瞬间的景象。落日的速度是能看出来的。这灿烂的景色转瞬即逝。我们怕它失去,却又无奈。很快,太阳不可抗拒地沉下去了,并且随手关上那盏“巨大的灯”——大地顿时一片晦涩
![]() |
(2009年秋摄于香山) |
一次当我这种心境出现时,我便画了这幅画——柴门很轻,一推就开。它似乎已经被微风推开了一条缝了,虽然了无人影,但阳光的长脚已经通过疏疏的篱笆迈了进来……一切还都在静静地期待着
![]() |
(2008年摄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O’Malley) |
太阳创造了人类和大自然;阳光充满了生命的元素、生命的激素和生命的能量。我忽然想起来,小时候喜欢做的一件事是把眼睛眯起来对着太阳。开始眼前是黑的,我慢慢松开一点眼皮,眼前开始变成红的。这红色极美,任何色彩也表现不出来。它是血液的颜色,也是我生命的颜色,被阳光照透的生命的颜色。这感觉就是我画这幅画时的一种冲动。我努力让阳光照进森林和大树,照进它们——也是我们——的皮肉直至骨头里
![]() |
(2008年摄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
这幅决不只是我的一幅绘画作品,它是这人生经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我的重要,在于它会提醒我——在苦闷中、困惑中、逆境中,千万不要忘记从自己身上提取力量。所谓强者,就是从自己的精神中去调动强有力的东西
![]() |
(2008年摄于澳batman 海湾,甩海竿的是我的战友XF) |
现在很明白了,我的深谷,是我充满画意的心灵
![]() |
(2008年摄于澳首都Griffen湖畔,此景就称为sky kiss) |
世上最伟大和震撼人心的吻是天空亲吻大地。你一定会说,天空怎么能亲吻大地?这天地之吻竟有如此的力量。吻,能够创造如此的奇观吗?如果是,那么就要珍惜每一个吻,因为一个真正的心灵之吻,会要改变自己和别人的一切.
附: 冯骥才先生的《水墨文字》pps放映(可点击这里下载);《影像诗情—早春树林对冯骥才先生水墨画意人生的摄影映照》pps放映文件可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