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園:身臥落花,夢裡猶聞碎玉聲。
![]() |
踏進拙政園,第一感覺就是嘈雜。
蘭雪堂里人頭攢動,毫無李白詩句里“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的瀟灑輕盈。從蘭雪堂往外望,也沒有當年的園主王心一《歸居田園》里講的“東西桂樹為屏,其後則有山為幅,縱橫皆種梅花。梅之外有竹,竹臨僧舍,旦暮梵聲,時从竹中来”
匆匆看過蘭雪堂里兩幅蘇州漆雕圖,就出來了。
迎面是綴云峰,許多人在留影,舉頭看,小小的假山上也是人滿為患。這留影就變得興味索然了。正欲離開,一個面容姣好穿旗袍的女子請我幫他們來張合影。在我摁動快門的剎那,女子嘩一聲抖開手中的折扇半掩粉麵,美目盈盈,叫我在鏡頭外一驚艷。
雖然一直對國人到那裡都愛“會當凌絕頂”的樣子有很深的反感,但遇到一個這樣養眼的女子,心裡的不快漸漸的淡了。
往園子的東部走,一路過芙蓉榭。榭上人眾,臨榭的池中,只有幾枚荷錢,水色渾濁。一個導遊帶一行人過來,講著拙政園的由來。把王獻臣的官階往現代的官階里套,大概是中央級首長,無奈官場失意,歸居田園:築屋種樹。逍遙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為政也。
導遊講完,補了一句“不貪,蓋不出這樣的園子。”此話被兒子記住,每次我提醒他仔細看,他都說“一個貪官的園子,有啥好看!”弄得我語結。
延綠草路,前行,東園線條清空骚雅,來去無蹤,如姜白石詞風。
當年園主王心一也舉行過類似曲水流觴的文人雅集。并做《三月三日归田园修禊序》。維時春風方和,百物呈祥,綠草夾徑,紫藤挂空,新荷舒錢,幽篁拂粉。來賓坐危石,蔭喬柯。解衣磅礴,散髮詠歌咏歌,谈仙释之玄理,征古今之逸闻。林鸟来窥,渊鱼聚听,锋铦尽泯,俯仰皆宽,寄躯寰中,结想天外矣。迨主客既醉,少长忘年,手掬悬溜,身卧落花。。。。。
一看到"身臥落花“,我就醉了。
將走盡東園,看一小橋橫跨小池,有導遊在解說,說是當年拍紅樓時,黛玉葬花一場取了此景。看來這景點之所以為景點,總與若干人事相干。
過復廊,去向荷風四面的中園。
遠香堂前,依舊是人多。品園要靜,可在拙政園,幾乎一年四季不可得。夾雜在人流中,看遠香堂的落地花窗,竟一點趣味沒咂摸到,懶得想象夏日里園主人在荷香四面里的閑逸。
不過在聽雨軒倒是品到了些許,聽雨軒的花窗好看,窗外的芭蕉扶疏。一年之計在種蕉,蘇州園林的蕉都是蕉仙了。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這僧是否也是紀曉嵐故事里的老狐呢?
留蕉葉在窗外,適合聽雨,聽秋聲,何況還有園子里無處不在的荷葉。
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夢裡臥聽著,一片碎玉聲。
![]() |
復廊,復廊上的花窗。書帶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