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过半
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一半了,这两年的生活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过来的,我已经学到了自认为大学最重要的东西——独立思考能力,两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收获了许多、成长了许多,使我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我。大学的每个学期我都会写篇日志总结下这个学期的流水账,感慨下生活,这次我想总结下这大学的一半。
刚开学的时候偶然听说《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顾振彪)这本书,后来在建大万卷书屋遇到就买下来读了,从中得知上大学就是为了学到那种独立的思考能力,这也是大学生区别于技校学生的关键所在(这个论点也是我以后每次跟同学谈大学生时都会提到的),从那以后我也不断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这两年来我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新的观点,阅读各个方面的书籍,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走访游览不同的地方,见识的不断增多使我对世间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不会轻易被别人左右。我的对事物的看法都是自认为中肯的、科学的、真实的观点,吸收于名家的书籍和与有经验的人的对话。每每遇到问题时我都会用自己的经验或书本上的只是去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和同学们交流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问怎么办、为什么了。这样的我在一个人遇到问题时也能应对自如,不致害怕、慌乱阵脚。
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从自卑到自信的过程,而我在这方面的转变是发生在大二的下学期。到了下学期我辞掉了校社联网络技术部副部长的职务、也不怎么去街盟跳舞,开始过独立的自主的生活,每天更多的课余时间用来读书,《明朝那些事》、《货币战争1》、《大国游戏》、《与未来同行》、《破解幸福密码》等书籍。以前我就是一个自卑的人,而这种情况始于小学,面对同学的欺负低头隐忍、对社会中丑恶的现象不敢直视、不敢去为自己维权伸冤、对自己不愿做的事说行,然后把这些苦恼全部咽下然后假装没事继续混日子。这种为别人活着的生活(我大多数时间是帮别人忙,只有完成学业是为自己做的也有为父母的成分)让我找不到自己的个性所在、喜好何物,只是一句随便或都行来应付他人应付自己。在当年明月对明朝历史人物的幽默的分析叙述中,开始剖析自己的人生,然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或在别人的世界,给别人当了二十年的观众却没想到人生这场戏的主角是自己。从那以后再也不去关心谁与谁为何分手、谁与谁为何吵架、XXX为何出名,对别人对周围再多的了解不如为自己做点事情,就像春晚小品里说的“真的真的吗你难道真的(*&(*&,但是这有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又不是小报记者也不是雷锋没必要去在乎那么多人管那么多事,他们再怎样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记得范冰冰说过一句话幸福就是有能力拒绝,她的意思就是有自己的不受打扰的生活就是幸福。然后我就渐渐地变成一个高傲的自信的男生,为自己做事,取舍地拒绝别人的要求。
在一次活动中答对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而得到一本有李开复签名的《与未来同行》,在放置很长时间后的一个闲暇的假期我阅读了这本书,其中比较好的部分就是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七封信。而这七封信我都读了,读后感觉非常有意义,先后讲了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谦虚”“执著”“勇气”是从优秀到卓越的必备品质、成功自信快乐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应掌握的七项学习、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争取主动、选择的智慧、如何成为21世纪有用的人才。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在大学要找到自信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业或工作并为之努力,这样将来的生活必定有滋有味、快乐美好。众所周知辛苦的工作是为了发工资后的享受,但如果能从事以个自己喜欢的工作,那岂不是更每时每刻都是享受了,那样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
以前我以为对事物的对的看法只能有一种那就是真实的大多数人的看法,而实际上对于同一事件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观点,这就是社会的趣味性所在——多元化的评价,我现在尊重每个人的任何的观点,我会听他的观点然后再告诉他我的观点,绝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去劝说他接受我的观点。走自己的路好了,如果他不能和你并轨,那就不要再浪费口水继续自己的轨道吧。俺寝室就有一个人做事自我,不怎么听从的别人的意见,来沈阳两年了还是以前那个样子。这就是自我的表现,当你觉得你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时跟别人多扯一句就是废话,人更多的还是活给自己看的。
这两年的大学时光,我参加了街盟街舞社团、龙之梦口语俱乐部、校社联网络技术部,每个组织我都花费了近一年半的时间全力参与,最后都觉得差不多就离开了。街盟是一个我喜欢的组织只是他不喜欢我,就像我喜欢的女生一样不喜欢我,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还是喜欢他们的,所以祝福他们越来越好吧。参加了这些组织没学到什么绝对性的知识,倒是长了很多见识,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失败,失败正是经验的来源。再退掉这些组织的下学期,我过上了自由的生活,再也没有人发短信告诉我去开会也没有人打电话叫我去排舞也不用再刻意地为谁去做什么事,做的最多的无非就是读书读书,有时读书读到忘乎一切,沉浸在作者创造的乐土里。闲时可以去听听某个嘉宾、教授的讲座,参加某个组织举办的比赛、活动,看看某个组织的娱乐活动,跟同学一起踢踢球、打打网球篮球、游个泳什么的。每次的期末成绩都是七十分左右,用考查课的评价标准就是中,也就是还行的意思,最令我自豪的就是三次重要的考试成绩都很好,英语分AB班考试和四六级考试,成绩都是班里名列前茅。开学就大三了,体育课和英语课还有早操三个有意思的科目都没了,新的学期就是换了新的寝室——从六楼沉到四楼和大四的道桥的在一起,开始学习专业课,开始玩摄影开始学我的车开始过更自我的生活。
我同学说我写的日志像记账,因为我写的记述性的文章比较多,但我感觉这 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一本唠叨的流水账。
刚开学的时候偶然听说《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顾振彪)这本书,后来在建大万卷书屋遇到就买下来读了,从中得知上大学就是为了学到那种独立的思考能力,这也是大学生区别于技校学生的关键所在(这个论点也是我以后每次跟同学谈大学生时都会提到的),从那以后我也不断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这两年来我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新的观点,阅读各个方面的书籍,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走访游览不同的地方,见识的不断增多使我对世间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不会轻易被别人左右。我的对事物的看法都是自认为中肯的、科学的、真实的观点,吸收于名家的书籍和与有经验的人的对话。每每遇到问题时我都会用自己的经验或书本上的只是去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和同学们交流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问怎么办、为什么了。这样的我在一个人遇到问题时也能应对自如,不致害怕、慌乱阵脚。
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从自卑到自信的过程,而我在这方面的转变是发生在大二的下学期。到了下学期我辞掉了校社联网络技术部副部长的职务、也不怎么去街盟跳舞,开始过独立的自主的生活,每天更多的课余时间用来读书,《明朝那些事》、《货币战争1》、《大国游戏》、《与未来同行》、《破解幸福密码》等书籍。以前我就是一个自卑的人,而这种情况始于小学,面对同学的欺负低头隐忍、对社会中丑恶的现象不敢直视、不敢去为自己维权伸冤、对自己不愿做的事说行,然后把这些苦恼全部咽下然后假装没事继续混日子。这种为别人活着的生活(我大多数时间是帮别人忙,只有完成学业是为自己做的也有为父母的成分)让我找不到自己的个性所在、喜好何物,只是一句随便或都行来应付他人应付自己。在当年明月对明朝历史人物的幽默的分析叙述中,开始剖析自己的人生,然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或在别人的世界,给别人当了二十年的观众却没想到人生这场戏的主角是自己。从那以后再也不去关心谁与谁为何分手、谁与谁为何吵架、XXX为何出名,对别人对周围再多的了解不如为自己做点事情,就像春晚小品里说的“真的真的吗你难道真的(*&(*&,但是这有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又不是小报记者也不是雷锋没必要去在乎那么多人管那么多事,他们再怎样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记得范冰冰说过一句话幸福就是有能力拒绝,她的意思就是有自己的不受打扰的生活就是幸福。然后我就渐渐地变成一个高傲的自信的男生,为自己做事,取舍地拒绝别人的要求。
在一次活动中答对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而得到一本有李开复签名的《与未来同行》,在放置很长时间后的一个闲暇的假期我阅读了这本书,其中比较好的部分就是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七封信。而这七封信我都读了,读后感觉非常有意义,先后讲了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谦虚”“执著”“勇气”是从优秀到卓越的必备品质、成功自信快乐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应掌握的七项学习、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争取主动、选择的智慧、如何成为21世纪有用的人才。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在大学要找到自信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业或工作并为之努力,这样将来的生活必定有滋有味、快乐美好。众所周知辛苦的工作是为了发工资后的享受,但如果能从事以个自己喜欢的工作,那岂不是更每时每刻都是享受了,那样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
以前我以为对事物的对的看法只能有一种那就是真实的大多数人的看法,而实际上对于同一事件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观点,这就是社会的趣味性所在——多元化的评价,我现在尊重每个人的任何的观点,我会听他的观点然后再告诉他我的观点,绝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去劝说他接受我的观点。走自己的路好了,如果他不能和你并轨,那就不要再浪费口水继续自己的轨道吧。俺寝室就有一个人做事自我,不怎么听从的别人的意见,来沈阳两年了还是以前那个样子。这就是自我的表现,当你觉得你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时跟别人多扯一句就是废话,人更多的还是活给自己看的。
这两年的大学时光,我参加了街盟街舞社团、龙之梦口语俱乐部、校社联网络技术部,每个组织我都花费了近一年半的时间全力参与,最后都觉得差不多就离开了。街盟是一个我喜欢的组织只是他不喜欢我,就像我喜欢的女生一样不喜欢我,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还是喜欢他们的,所以祝福他们越来越好吧。参加了这些组织没学到什么绝对性的知识,倒是长了很多见识,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失败,失败正是经验的来源。再退掉这些组织的下学期,我过上了自由的生活,再也没有人发短信告诉我去开会也没有人打电话叫我去排舞也不用再刻意地为谁去做什么事,做的最多的无非就是读书读书,有时读书读到忘乎一切,沉浸在作者创造的乐土里。闲时可以去听听某个嘉宾、教授的讲座,参加某个组织举办的比赛、活动,看看某个组织的娱乐活动,跟同学一起踢踢球、打打网球篮球、游个泳什么的。每次的期末成绩都是七十分左右,用考查课的评价标准就是中,也就是还行的意思,最令我自豪的就是三次重要的考试成绩都很好,英语分AB班考试和四六级考试,成绩都是班里名列前茅。开学就大三了,体育课和英语课还有早操三个有意思的科目都没了,新的学期就是换了新的寝室——从六楼沉到四楼和大四的道桥的在一起,开始学习专业课,开始玩摄影开始学我的车开始过更自我的生活。
我同学说我写的日志像记账,因为我写的记述性的文章比较多,但我感觉这 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一本唠叨的流水账。